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光惯导融合的同步地图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算法可以实现林下三维点云地图构建。鉴于现有激光惯导融合SLAM算法建图的单木定位精度存在较大误差,导致建图效果难以满足林业应用要求,提出了一种局部直线拟合滤除地面点的林下SLAM算法,利用局部的直线拟合来判断地面点并滤除,提高树木特征比重,在激光惯导融合SLAM的前端匹配部分对点云数据进行建图,减小由地面点造成的树木匹配误差。在真实样地中对改进前后两种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和综合量化评价。实验证明,算法改进后建图所得单木位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了61%和50%,说明该算法可以在林下得到更佳建图效果,可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移动机器人作业精度严重依赖于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的准确性。井下长直巷道存在特征缺失、光照条件差等问题,导致激光里程计和视觉里程计易失效,因而限制了传统SLAM方法在煤矿巷道的有效应用,且目前SLAM方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多传感融合建图方法,较少关注激光SLAM方法建图精度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面向移动机器人在煤矿巷道的建图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式因子图优化的煤矿巷道移动机器人三维地图构建方法,采用前端构建和后端优化的策略,设计了前端点云配准模块和基于滤波、图优化的后端构建方法,使建图结果更准确、适应性更强。针对煤矿长直巷道环境退化导致三维激光点云配准精度低的问题,融合迭代最近点(ICP)和正态分布变换(NDT)算法,兼顾点云几何特征和概率分布特征,设计了集成式前端点云配准模块,实现了点云的精确配准。针对三维激光SLAM后端优化问题,研究了基于位姿图和因子图优化的后端构建方法,构建了集成ICP和NDT相对位姿因子的因子图优化模型,以准确估计移动机器人位姿。分别利用公开数据集KITTI和模拟巷道点云数据集对三维地图构建方法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公开数据集KIT...  相似文献   

3.
移动机器人导航功能的实现需要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和路径规划这两方面的技术,其中由SLAM技术生成的栅格地图是移动机器人运用路径规划算法的前提。2D激光SLAM由于其建图精度较高、性能稳定且价格便宜,在室内移动机器人中应用十分广泛。2D激光SLAM是指移动机器人在自身所处环境及位置先验信息未知的情况下,以2D激光雷达为主要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信息,从而实现自身位姿的估计和地图的构建。将2D激光SLAM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激光测距原理入手,对三角法和飞行时间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优缺点比较。第二部分从前端扫描匹配、后端优化、回环检测和地图构建这四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了2D激光SLAM系统框架。同时对主流2D激光SLAM算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优缺点比较,并对激光SLAM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空地正交视角下的多机器人协同定位及融合建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一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进行同步定位与建图存在的视角局限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空地正交视角下的空中无人机与地面机器人协同定位与融合建图方法.鉴于无人机的空中视角与地面机器人视角属于正交关系,该方法主要思想是解决空地正交视角的坐标系转换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空中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协同定位与建图的框架,通过无人机提供的全局俯视图像与地面机器人的局部平视图像获得全面丰富的场景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惯性测量单元和图像信息修正偏移并优化轨迹,利用地面机器人上带有尺度信息的视觉标识,获得坐标系转换矩阵以融合地图.最后多组真实场景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有效性,是空地协同多机器人协同定位及融合建图(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领域中值得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单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多机器人协同SLAM技术以较强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且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海上搜救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多机器人协同SLAM是多机器人协同工作的核心及大范围复杂环境内及时获得场景感知信息的关键,能使多个机器人在协同工作时共同定位并构建任务空间地图,主要基于单机器人SLAM算法、多机器人系统架构、地图融合等技术实现。结合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当前主流的多机器人协同SLAM算法。从传感器的角度,将多机器人协同SLAM分为激光协同SLAM、视觉协同SLAM以及激光视觉融合协同SLAM三类,并对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架构选择、多机通信、相对位姿、地图融合和后端优化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指出异构机器人协同、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SLAM是多机器人协同SLAM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图匹配的无人车定位方法的精度取决于已创建地图的精度,受外界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复杂场景下的无人车定位。然而目前采用的激光雷达点云匹配算法是以单一的特征为核心进行匹配,对于大规模点云匹配准确率较低,导致三维点云地图与实际环境偏差较大,造成基于地图匹配的无人车定位方法精度不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地图和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ESKF)的无人车融合定位方法。该方法由三维点云地图构建和ESKF融合定位2个部分组成。在三维点云地图构建部分,通过正态分布变换(NDT)算法进行帧间点云匹配,提高大规模点云匹配准确率,并在根据激光里程计数据建立的位姿图顶点和约束边的基础上添加闭环约束构建图优化问题,采用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M)算法进行求解,以减少位姿的累计漂移,提高三维点云地图精度。在ESKF融合定位部分,采用ESKF融合惯性测量单元(IMU)数据和三维点云地图数据,实现对无人车先验位姿(位置、姿态和速度)的修正并输出后验位姿。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地图匹配的定位方法相比,该方法定位轨迹相对位姿误差最大值减小了0.176 9 m,平均误差减小了0.027 1 m,均方根误差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前已有的单目视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系统每次开始运行时都将初始帧而不是绝对位置设置为参考帧,不能在一个固定的坐标系中获得位姿,导致无法重用已有的建图信息,而且在复杂场景中相机容易跟踪失败,需要当前帧与已有的关键帧非常相似时才能重定位并继续建图。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重新初始化、地图重用与地图恢复能力的视觉SLAM系统。方法 首先,加载先验地图,通过ORB(oriented brief)特征匹配SLAM系统当前帧与先验地图关键帧,并结合重定位方法完成SLAM系统的初始化。接着,为了避免丢失地图,建立一种应对SLAM系统跟踪失败的地图保存机制,保存跟踪成功地图,并提出一种自适应快速重新初始化算法,引入灭点检测,自动选择最佳重新初始化策略,保证SLAM系统继续跟踪与建图,建立的地图称为恢复地图。最后,对于跟踪成功地图与恢复地图,采用改进的回环方法获得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并提出一种地图恢复法,减少跟踪成功地图与恢复地图尺度不一带来的误差,确保得到的全局一致地图更加准确。结果 在经过加噪处理的KITTI数据集上进行地图恢复融合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KITTI00、KITTI02、KITTI05数据集下,本文提出的SLAM系统比ORB-SLAM2系统分别可以多获得39.25%、47.75%、32.46%的地图信息。在EuRoC数据集上的运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单目视觉SLAM系统不仅在建图精度方面与ORB-SLAM2效果相当,还在跟踪稳定性方面有显著提升。结论 本文提出的SLAM系统可以在跟踪失败的情况下有效恢复地图;此外,还可以高效重用SLAM系统已有的建图结果,固定SLAM地图坐标系,提升SLAM系统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2D激光SLAM(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机器人导航中激光点云匹配计算量大、轨迹闭合效果差、位姿累积误差大、以及各环节传感器观测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实时定位与建图方法——Multilevel-SLAM.首先,在数据预处理方面,利用IMU(惯性测量单元)数据预积分结果为激光点云配准提供坐标转换依据.对激光点云进行特征采样,降低点云匹配计算量.其次,通过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IMU、LiDAR(激光雷达)观测量得到机器人位姿,来提高闭环检测效果.最后,将激光点云配准约束、闭环约束、IMU预积分约束加入到SLAM算法的后端优化中,对全局地图位姿节点估计提供约束配准,实现多层次的数据融合.在实验中利用LiDAR-IMU公开数据集对Karto-SLAM、Cartographer和Multilevel-SLAM算法进行性能测试对比.Multilevel-SLAM算法的定位精度始终保持在5 cm以内,而对比方法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定位偏移.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显著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Multilevel-SLAM算法有效提高了闭环处的轨迹闭合效果,具有更低的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9.
激光即时定位与建图(SLAM)算法是一种在机器人导航和自主驾驶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利用激光雷达扫描环境并提取特征点,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地图构建;针对机器人激光SLAM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各个激光SLAM算法的基本原理,并且对主流SLAM算法进行了现状总结;根据激光SLAM算法的特点以及原理不同,将激光SLAM算法分为:基于滤波器的算法、基于图优化的算法、基于配准的算法、基于学习的算法等;基于上述分类,详细介绍了每个算法的优缺点,并且分述了近两年的主要研究成果;针对移动机器人激光SLAM算法研究现状,对激光SLAM算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荒野环境中的特征稀少,传统的通过提取点云特征点进行匹配的点云配准方法无法准确地进行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先建立离线点云地图,再利用离线地图进行定位的定位方法.建图过程使用GPS、IMU、激光点云信息,利用GPS信息优化正态分布变换配准算法的配准过程,建立高精度的离线点云地图;定位过程先加载离线地图,使用激光点云、I...  相似文献   

11.
徐伟杰  李平  韩波 《机器人》2012,34(1):65-71
1点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是一种准确度高、计算量小的数据关联算法,但是其在摄像机多个轴上的角速度都快速变化时会失效,用在以无人直升机为载体的单目视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上存在滤波发散的风险.针对该问题,提出2点RANSAC算法,结合EKF运动模型的先验信息,用只抽样2个匹配点的RANSAC去除野点.在微小型无人直升机平台上进行了基于2点RANSAC算法的单目视觉SLAM实验,实验结果表明2点RANSAC算法工作可靠,SLAM的位姿估计精度可以达到自主飞行需要.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张雪波  李如意  苑晶 《控制与决策》2024,39(6):1787-1800
激光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算法在位姿估计和构建环境地图时依赖环境结构特征信息,在结构特征缺乏的场景下,此类算法的位姿估计精度与鲁棒性将下降甚至运行失败.对此,结合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不受环境约束、相机依赖视觉纹理的特点,提出一种双目视觉辅助的激光惯导SLAM算法,以解决纯激光SLAM算法在环境结构特征缺乏时的退化问题.即采用双目视觉惯导里程计算法为激光扫描匹配模块提供视觉先验位姿,并进一步兼顾视觉约束与激光结构特征约束进行联合位姿估计.此外,提出一种互补滤波算法与因子图优化求解的组合策略,完成激光里程计参考系与惯性参考系对准,并基于因子图将激光位姿与IMU数据融合以约束IMU偏置,在视觉里程计失效的情况下为激光扫描匹配提供候补的相对位姿预测.为进一步提高全局轨迹估计精度,提出基于迭代最近点匹配算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与基于图像特征匹配算法融合的混合闭环检测策略,利用6自由度位姿图优化方法显著降低里程计漂移误...  相似文献   

13.
蔡睿  章国宝  朱宏伟 《测控技术》2023,42(10):30-37
针对目前激光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在面对几何特征匮乏的室内环境时易产生定位累积误差大、建图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块特征优化并融合惯性测量单元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数据的激光SLAM方法,在激光点云位置信息和强度信息的深度图上划分局部块作为最小单元,并提取几何域特征和强度域特征作为匹配依据,同时融合IMU数据计算帧间位姿变换,改善了几何特征匮乏环境的建图效果并提升了轨迹计算精度。最后,通过该方法与先进的LOAM和LeGO-LOAM方法在KITTI数据集的仿真实验结果比对以及真实环境建图效果分析,证明局部块几何特征有效减少了累积误差,提升了匹配精度,同时局部块强度特征对几何特征匮乏的情况增加了强度域的约束,改善了“跑飞”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种融合激光和深度视觉传感器的SLAM地图创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移动机器人的不确定复杂环境,一般采用单一传感器进行同时定位和地图创建(SLAM)存在精度较低,并且易受干扰,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ayes方法的激光传感器和RGB-D传感器的信息融合SLAM方法,利用Bayes方法通过概率启发式模型提取光束投影到栅格地图单元,充分利用激光与视觉信息中的冗余信息,提取一致性特征信息,并进行特征级的信息融合;在地图更新阶段,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激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的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栅格地图进行更新。在使用ROS(移动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上实验表明,多传器信息融合可以有效提高SLAM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现移动小型智能化系统的实时自主定位为目标, 针对激光里程计误差累计大, 旋转估计不稳定, 以及观测信息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提出一种LiDAR/IMU紧耦合的实时定位方法 — Inertial-LOAM. 数据预处理部分, 对IMU数据预积分, 降低优化变量维度, 并为点云畸变校正提供参考. 提出一种基于角度图像的快速点云分割方法, 筛选结构性显著的点作为特征点, 降低点云规模, 保证激光里程计的效率; 针对地图构建部分存在的地图匹配点搜索效率低和离散点云地图的不完整性问题, 提出传感器中心的多尺度地图模型, 利用环形容器保持地图点恒定, 并结合多尺度格网保证地图模型中点的均匀分布. 数据融合部分, 提出LiDAR/IMU紧耦合的优化方法, 将IMU和LiDAR构成的预积分因子、配准因子、闭环因子插入全局因子图中, 采用基于贝叶斯树的因子图优化算法对变量节点进行增量式优化估计, 实现数据融合. 最后, 采用实测数据评估Inertial-LOAM的性能并与LeGO-LOAM, LOAM和Cartographer对比. 结果表明, Inertial-LOAM在不明显增加运算负担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连续配准误差造成的误差累计, 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在结构性特征明显的室内环境, 定位精度达厘米级, 与对比方法持平; 在开阔的室外环境, 定位精度达分米级, 而对比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漂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传感器融合激光SLAM技术及其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视觉SLAM系统的关键问题以及在视障辅助实际应用中的难点,研究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进行地图构建了从而减小单一传感器探测误差的方法,并对激光SLAM技术在视障辅助领域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室外大范围场景移动机器人建图中,激光雷达里程计位姿计算不准确导致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算法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SLAM语义词袋优化算法MSW-SLAM(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 SLAM based on semantic word bags)。采用视觉惯性系统引入激光雷达原始观测数据,并通过滑动窗口实现了IMU (inertia measurement unit)量测、视觉特征和激光点云特征的多源数据联合非线性优化;最后算法利用视觉与激光雷达的语义词袋互补特性进行闭环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多传感器融合SLAM系统的全局定位和建图精度。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紧耦合双目视觉惯性里程计和激光雷达里程计定位,MSW-SLAM算法能够有效探测轨迹中的闭环信息,并实现高精度的全局位姿图优化,闭环检测后的点云地图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全局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煤矿井下机器人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当前研究热点,但针对提高激光SLAM在井下复杂条件下精度、鲁棒性的研究仍然不足;传统激光SLAM方法在井下复杂环境下存在累计误差迅速增大、旋转过程鲁棒性差、特征关联错误率高等问题;现有激光-惯性融合的定位建图紧耦合融合机制仍需进一步提高对煤矿井下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机器人LiDAR(激光雷达)/IMU(惯性测量单元)紧耦合SLAM方法(LI-SLAM方法)。首先利用IMU观测信息预测点云运动状态并进行有效补偿,减少由于剧烈振动、快速旋转等恶劣运动工况导致的点云畸变;然后提取雷达点云的边线与平面特征,基于点-线和点-面扫描匹配构建激光相对位姿约束,并在向量空间与流形空间解析推导了约束的残差、雅可比矩阵、协方差矩阵构建过程;最后通过构建雷达相对位姿约束因子、IMU预积分约束因子、回环检测约束因子,基于因子图优化方法完成LiDAR/IMU紧耦合,实现井下复杂环境下煤矿移动机器人的定位与地图构建。为了验证LI-SLAM方法在颠簸路面、复杂场景的精度与鲁棒性,基于煤矿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在野外、地下车库环境下进行了试验,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融合SLAM,实现双目视觉传感器对单线激光雷达点云的补充,以提高建图精度。实现方案以2D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为主,双目视觉传感器作为激光雷达点云盲区的补充,搭建SLAM实验平台,完成机器人实时地图构建并获取当前位置信息,同时降低携带传感器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算法的实时性,在激光SLAM算法(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中通常使用滤波算法使激光点云地图保持稀疏的状态以减少运算复杂度。在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算法中,激光点云为图像像素提供深度信息,最终输出携带色彩信息的点云地图,此时由滤波算法引起的点云稀疏性将影响融合效果,出现无法清晰辨别物体轮廓或颜色信息的情况。本文基于LOAM(Lidar Odometry and Mapping in Real-time)算法,使用体素栅格滤波算法处理激光点云,在不考虑计算实时性的前提下,通过配置体素栅格的大小提高点云密度,为更多数量的图像像素提供深度信息。在室内、走廊、室外三种场景下的实验表明,通过减小的体素大小,点云密度最大可以增加54.87倍,达到了丰富激光点云图的目的,且此方法在室内、走廊等小场景中更加适用。经融合算法处理,将体素滤波处理后的激光点云深度信息与图像像素融合,生成携带色彩信息的点云地图,使环境结构及颜色信息能够清晰辨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