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转炉炼钢的终点命中率,建立了一种新的转炉终点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转炉终点碳质量分数和温度的准确预测。模型采用K最近邻孪生支持向量机(KNNWTSVR)算法,将权重矩阵引入到目标函数中,并利用鲸群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提高了传统算法的性能;然后基于某炼钢厂260 t转炉的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转炉炼钢终点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终点碳质量分数(误差±0.005%)和温度(误差±15 ℃)的终点单命中率分别为94%和88%,双命中率达到84%。与其他两种现有的建模方法相比,本模型取得了最优的预测效果。该方法满足转炉炼钢实际生产的需求,也可适用于钢铁冶金其他领域的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2.
汪淼  李胜利  高闯  范越 《钢铁》2020,55(7):53-57
 转炉炼钢是一个复杂的高温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在冶炼过程中不能连续检测钢的成分。所以,准确地预报终点的碳质量分数和温度对于提高终点命中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基于广西某钢厂80 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终点碳质量分数和终点温度的孪生支持向量回归机(TSVR)预测模型,对100个炉次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模型的训练,另外30个炉次的数据用于验证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预测误差Δω([C])≤ 0.01%的命中率为93.3%,Δt≤15 ℃的命中率为96.7%,双命中率为90%。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TSVR模型的终点碳质量分数和终点温度命中率均比BP神经网络模型高。  相似文献   

3.
高闯  沈明钢 《炼钢》2019,35(2):20-24
转炉炼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采用智能方法建立转炉炼钢的数学模型是近些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熔池碳含量和温度的终点命中率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态预测模型的建模方法。在传统的孪生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基础上,将小波权重矩阵引入到目标函数中,然后将目标函数转换成无约束优化问题求解,提高了算法的性能和运算效率;最后基于某炼钢厂260 t转炉的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转炉炼钢终点静态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终点碳质量分数(误差±0.005%)和温度(误差±10℃)的单命中率分别为94%和96%,双命中率达到90%。通过与现有的方法比较,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取得了最优的结果,不仅能够指导实际生产,也可用于冶金行业的其他应用背景的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4.
基于260 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用RF(Random Forests,随机森林)、L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轻量级梯度提升机)和Stacking集成三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转炉炼钢终点磷锰预测模型。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确定了模型输入变量,对比三种集成学习模型的终点命中率,表明Stacking集成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好,在预测终点磷质量分数误差为±0.001%、±0.001 5%时的终点命中率分别为86.3%、97.1%,在预测终点锰质量分数误差为±0.008%、±0.01%时的命中率分别为83.4%、94.4%。  相似文献   

5.
基于副枪控制的转炉终点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转炉吹炼末期脱碳指数方程、热平衡和热力学方程分别建立了转炉终点碳、温度、磷和锰的预报模型.终点碳质量分数预报误差为±0.015%的命中率达到87.6%;转炉终点目标w(C)=0.03%时,温度误差范围±10 ℃的比率为85.4%;模型预报钢中w(Mn)误差在±0.02%、w(P) 误差在±0.003%范围的比率分别达到了87.0%和81.2%.建立的预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实现了转炉终点碳、温度、残锰和磷的同时预报,为提高转炉的终点控制命中率、减少补吹的次数、实现直接出钢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摘要:转炉终点钢水锰含量预测,对原料添加和冶炼成本节约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凭经验预估的终点锰含量值与实际值较大偏差导致的生产成本升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混合策略的改进型鲸鱼优化算法(IWOA)与最小二乘向量机(LSSVM)的转炉终点锰含量预测模型,引入柯西变异提高鲸鱼优化算法(WOA)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借助惯性权重增强鲸鱼算法局部搜索能力和收敛精度;提出差分变异以增加鲸鱼算法在探索末期的物种多样性和降低陷入局部最优概率。实验结果表明,IWOA LSSVM锰含量预测模型不仅在全局和局部寻优以及收敛速度有较大的提升,在误差性能指标方面优势明显,且预测误差于±0.01%间的命中率为93.3%。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报转炉冶炼终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明霞  邹宗树  李强 《炼钢》2006,22(1):40-44
准确预报转炉冶炼终点的钢水温度与碳含量对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多层前馈网络学习算法的不足,基于BP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建立了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的预报模型,并与BP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统计比较。研究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对冶炼终点进行良好的预报。采用单节点输出模型对终点钢水碳含量与温度分别进行预报,预测误差w(Δ[C])<±0.03%的命中率达97.22%,Δt<±12℃的命中率为94.44%。还建立了神经网络双节点输出模型对转炉终点钢水碳含量及温度同时进行预报,误差Δt<±15℃、w(Δ[C])<0.03%的双命中率为76.92%。  相似文献   

8.
转炉热损失率是影响物料消耗量预测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某钢厂150 t转炉1 900炉次冶炼历史生产数据,在热损失率计算的基础上,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转炉热损失率的准确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相比于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LightGBM)算法的预测精度最高;考虑上炉次的影响,增加上炉次冶炼终点温度变量后,LightGBM算法的决定系数R2由0.89提高到0.93,在±0.005、±0.01范围内,热损失率预测命中率分别由85%、89%提高到90%、93%;另外,通过算法内部参数优化可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对于LightGBM算法,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ERMS(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进一步分别达到了0.94、0.009,在±0.005、±0.01范围内热损失率预测命中率进一步分别提高到91%、...  相似文献   

9.
针对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的BP算法自身存在的易陷入局部极小和收敛速度慢等缺陷,耦合同伦理论与BI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基于同伦BI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预测模型分别对转炉终点钢水的碳含量及温度进行预测,并在相同构造下同单纯BI网络模型相比较.结果表明:在网络结构相同的条件下,耦合同伦算法后预测模型的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各模型命中率的平均提高量分别为8.6%,20.2%,预测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分别下降了48.4%,44.76%;在计算效率方面,完成相同的计算迭代次数,同伦模型所需时间平均减少14%.  相似文献   

10.
转炉钢水温度是转炉终点控制的工艺参数之一,精确的钢水温度预测对转炉终点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以往的大多数转炉终点预测模型属于静态模型,只能够实现对转炉吹炼终点钢水温度的预测,无法实现动态预测,导致模型的作用有限。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转炉二吹阶段钢水温度动态预测模型。模型先通过新案例主吹阶段的工艺参数,基于案例推理算法找到历史案例库中相似案例。再利用相似案例的二吹阶段工艺参数并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算法训练工艺参数与钢水温度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训练好的LSTM模型,计算新案例二吹阶段的钢水温度变化。最后,利用某钢厂实际生产数据,研究了不同重用案例个数及神经元个数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重用案例个数为4,神经元个数为10时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此时模型对钢水温度的预测误差在[?5 ℃, 5 ℃]、[?10 ℃,10 ℃]和[?15 ℃,15 ℃]的命中率分别达到40.33%、68.92%和88.33%,模型的性能高于传统二次方模型和三次方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高炉冶炼过程中铁水硅质量分数的预测问题,我们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高炉铁水硅质量分数预测模型。针对具有不同统计特征的2组高炉生产数据,分别建立了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从预测命中率、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以及绝对误差等4个方面对模型性能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炉况平稳或存在较大波动的情形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都能获得显著优于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为探索高炉冶炼过程炉温的预测控制提供了新的建模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电弧炉终点碳预测模型大多忽略了电弧炉内余钢量中剩余的碳质量对下一炉次终点碳含量的影响,且电弧炉冶炼时渣层较厚,冶炼时钢水翻滚剧烈致钢水成分不均匀,电弧炉终点取样检测出的碳含量与钢水中实际的碳含量会存在较大的偏差,若直接使用电弧炉取样的碳含量作为分析数据,模型的预测值往往与钢水中实际的碳含量存在偏差。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计算钢铁料的收得率,推出每炉的余钢量,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关于电弧炉终点碳含量的预测方法,试验分析表明模型终点碳质量分数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在±0.02%内的命中率达到了9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基础中有着重要地位,转炉炼钢作为钢铁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了生产钢铁的质量。转炉炼钢是一个影响因素众多、过程非常复杂的多元多相高温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对转炉炼钢终点实现精确控制是冶金行业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以提高转炉炼钢终点碳温命中率为目标,针对传统全局模型预测性能不足,难以解决多工况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即时学习(just-in-time learning, JITL)的动态终点预测方法。在JITL的框架下,利用不同准则下的相似性度量方法,选取相应的子样本集,分别构建局部回归模型,最后通过集成学习输出各个局部模型的预测结果。在实际转炉炼钢数据验证中,使用本文所提方法,终点温度在±15℃范围内■命中率为92.7%,终点碳质量分数在±0.02%范围内■命中率为95.7%,可以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终点控制等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开发出一套转炉冶炼终点控制模型。模型以转炉炼钢基础理论为依据,采用误差后向传播网络——BP网络为原形,对其算法进行改进,建立两个三层BP预测神经网络,选用29个输入参数,分别对终点温度和终点碳含量进行预报。通过采集现场操作数据和实际应用,碳温双命中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铜转炉吹炼是火法炼铜的关键工序,其终点判断与炉寿、铜产率和直收率紧密相关,目前现有人工经验、仪器测定和物料平衡法等终点判断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理论上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与渣含Fe是否达标有关,而不同Fe含量渣样呈现不同的图像特征,鉴于此,基于图形识别的特征向量提取原理,分别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与支持向量机(SVM)算法,构建了铜转炉吹炼造渣期渣含Fe预测模型,为图像识别技术在铜转炉吹炼终点判断中的应用奠定数模基础。两种模型的实例分析表明,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集预测准确率98%,测试集预测准确率约50%;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训练集预测准确率99%,测试集预测准确率62%。  相似文献   

16.
利用100 t转炉出钢合金化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和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进行特征选择,用非数值型变量—钢种作为其中的一个特征变量,采用SVR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建立出钢合金化硅铁加入量模型。引入钢种作为特征变量后建立的转炉出钢合金化硅铁加入量SVR模型,误差在±40 kg、±30 kg、±20 kg的范围下,预测的命中率分别为94.84%、87.58%、75.77%,而无钢种这一特征变量的SVR模型在相同的误差下的命中率分别为88.4%、80.61%、65.85%,表明采用钢种作为特征变量,提高了硅铁加入量预测模型准确度,对于实际出钢合金化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转炉炼钢终点就是在出钢时通过控制使钢水的成分和温度达到一定要求。原子发射光谱法显示的元素特征光谱波长下的光谱信息的变化,能反应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文章介绍了基于温度和光谱信息的终点预测模型的系统,通过此系统获取转炉炼钢过程中的温度和Mn、Si光谱信息,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终点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精度分析。研究表明,此模型的终点命中率在80%左右,能比较准确预测转炉炼钢的终点。如果在预测模型中加入更多的元素光谱信息,将能进一步提高终点命中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未吹氧和吹氧工艺条件下RH-TOP精炼终点钢水温度的预测模型。对预测温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未吹氧条件下,模型对RH—TOP精炼终点温度的预测误差在±5℃和±10℃时的命中率分别为83%和99%;吹氧条件下,模型对RH精炼终点温度的预测误差在±5℃和±10℃时的命中率分别为79%和96%。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影响转炉冶炼终点钢水中锰含量的因素, 针对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转炉冶炼终点锰含量预测模型存在的收敛速度慢, 预测精度低等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LM) 算法建模的新思路, 并引入正则化以及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 建立了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正则化极限学习机(IPSO-RELM) 的转炉终点锰含量预测模型; 应用国内某炼钢厂转炉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 并与基于BP、ELM和RELM算法的三类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采用IPSO-RELM方法构建的模型, 锰含量预测误差在±0. 025%范围内的命中率达到94%, 均方误差为2. 18×10-8, 拟合优度R2为0. 72, 上述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三类模型, 此外, 该模型还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对于转炉实际冶炼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150 t转炉的冶炼工艺和生产数据及转炉终点磷含量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BP网络学习算法的不足,基于BP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网络训练算法,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转炉终点磷含量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预报转炉终点磷含量误差为±0.002%的命中率达68.69%,预报误差±0.004%的命中率达95.96%,磷含量的最大误差为±0.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