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洋  王晓丹 《电源技术》2023,(5):575-582
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因其丰富的钠资源以及可与锂离子电池媲美的性能,在大规模电能存储和智能电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有机羰基电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可设计、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最有潜力的候选者。然而,有机羰基电极材料存在易溶于电解液、导电性差、中间过程导致副反应等问题,导致其电化学性能仍然不理想。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羰基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羰基电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钠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其高比容量、结构多样、低成本、环境友好等潜在优势,被视为具有广阔前景的储能材料。然而,由于有机材料自身导电性差、易溶解等缺陷,制约了有机电极在钠离子电池中的推广应用。目前有许多研究致力于通过聚合化、盐化、金属有机框架化、纳米复合化等策略,解决有机电极的不足。对钠离子电池有机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详细介绍了各改进策略的机制和典型有机电极材料,对电极的电容、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描述,并为下一代钠离子有机电极的设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钠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情况 ,讨论了钠离子电池正极、电解质、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相关电化学性能 ,并对这类新型二次电池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趋势作了适当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苗艳丽  刘兴江 《电源技术》2015,39(2):428-431
钠离子电池因其钠源丰富、成本低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负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简要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概念及其工作原理,随后对该电池体系所用负极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对上述负极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能源是支撑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大规模化学储能技术是当今能源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自然界中,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钠离子电池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电池体系。在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中,锰酸钠系正极材料具有成本低、无毒和比容量较高等优点。在介绍锰酸钠系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基础上,对其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机理十分相似。由于钠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和钠资源丰富等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望在未来取代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为获得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研究和开发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和循环性能优异的储钠电极材料势在必行。作为嵌入型负极材料的钛铌氧族化合物(TNO,包括TiNb2O7和Ti2Nb2O9等)具有良好的钠储存能力,近年来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综述了TNO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最新研究进展,简述了TNO材料的研究历史,分析了材料结构,介绍了TNO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取得的成果,探讨了研究过程中该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改良方法,促进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锡基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成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重点。然而,锡基负极材料在钠离子嵌入和脱出过程中有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较差的电池循环性能。简要介绍了锡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形貌的锡基氧化物和硫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并讨论了该电极材料面临的问题以及主要解决措施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钠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大的储量,钠离子电池已成为新型储能系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钠离子的半径远大于锂离子,因此原有的商业化石墨类碳负极材料无法使用。Sn基合金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呈现了一些独特的研究手段,系统总结了Sn-P、Sn-S、Sn-M(M为过渡金属元素)以及Sn-M-N三元合金负极材料近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2015年7月17-19日在桂林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的会议情况。会议围绕"材料促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展示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领域的研发进展及产业化成果,重点介绍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储氢材料、钠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电力技术》2020,(2):115-115
钠资源丰富、成本低,所以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的理想器件。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余彦团队、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姚霞银团队合作,构筑了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正极材料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有效降低了固固界面阻抗,显著提高了电子、离子和电荷的传输效率,研制出高比能、柔性的全固态钠电池。钠资源丰富、成本低,所以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大规模储能的理想器件。传统的钠离子电池多采用液态电解质,容易出现漏液、燃烧等问题,而使用固态钠离子电解质取代易燃的有机液态电解液,可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是,固态钠电池的发展也存在着问题:(1)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低;(2)固态电解质与电极间的界面接触差;(3)电极材料在脱嵌钠离子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大,导致固态电池的内阻大、容量低、寿命短。  相似文献   

11.
对于以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为基础的发电体系和电网削峰填谷措施而言急需解决规模化储能问题,钠离子电池因其安全性高、资源丰富及成本低的优势有望是未来最理想可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的电源器件,提高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其成为高效率规模化储能装置的核心问题。分析了聚阴离子化合物、过渡金属氧化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电化学特性以及改性方法,综述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储能技术是新能源推广和能源革命的基础,是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储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钠离子电池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介绍了钠硫电池、水系钠离子电池、有机钠离子电池、固态钠离子电池等常见钠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对电化学储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分析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全球专利的申请趋势和技术主题,然后重点对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类化合物两大技术分支的专利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从专利侵权的角度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专利申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分析,并从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等方面给出总结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名英  黄象金 《电池》2016,(5):285-288
介绍钠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如Ni-Co-Mn、Ni-Fe-Mn等的研究进展。概述钠离子三元正极材料在掺杂、包覆和表面预处理等改性方面的研究情况。分析三元材料今后的研究重点,为钠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几种主要类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以各种正极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联为线索,综述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新闻     
<正>法国研究人员开发出18650规格的钠离子电池新款18650钠离子电池,借助了钠离子转移(而不是锂离子)来存储和释放电能。研究人员解释说:"今日披露的钠离子电池,受到了锂离子技术的直接启发"。换言之,与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一样,在充放电的过程中,钠离子也会通过液体,从一个电极转移到另一个电极。在电池的使用周期中,我们同样无需对材料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17.
正钠离子电池(SIB)为后起之秀,由于钠与锂金属同为硷金属,物理化学性值相近,锂离子电池技术与材料部分可用于钠电池,但钠离子电池存有容量与阳极循环稳定性问题,尚有巨大成长空间。而近日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成功研发硫化铜(copper sulfide)阳极钠离子电池,可望进一步降低整体电池生产成本与提升容量,并让钠离子电池朝商业化迈进。  相似文献   

18.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丰富和成本低廉等优点,其商业化应用主要取决于正负极材料的发展,其中负极材料是关键组成部分。在众多负极材料当中,硬碳负极材料由于具有嵌钠电位合适、容量较高、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好以及原材料丰富、制备简单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首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硬碳负极的首周库伦效率较低,这严重影响了其在全电池中的应用。针对此,从首周库伦效率对全电池性能的影响、首周库伦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方法等几方面对硬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降低比表面积、提高合成温度、减少表面官能团和调节电解液组分,可以有效提高首周库伦效率。分析表明对首周库伦效率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开发高容量、高效率的硬碳材料并促进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深入全面理解锂/钠离子电池材料的静态结构及演化过程是提升电池材料性能的关键因素,在材料结构的各种表征方法中,固体核磁共振波谱(SS NMR)技术是获取电池材料局域结构以及微观离子扩散动力学等定量信息的一个重要表征手段。到目前为止,人们通过SS NMR技术在获取与分析电池电极/电解质材料的离子占位,充放电过程中材料的结构演化以及微观离子扩散动力学过程如离子传输路径与离子扩散系数等信息上已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进而为理解分析电极材料的储锂机制,电池材料的构效关系乃至电池的衰减机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三年来SS NMR技术在锂/钠离子电池电极和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东京理科大学研究小组与电池专业制造商GS.YUASA公司合作,成功开发出新型钠离子蓄电池电极材料。据悉,钠离子氧化物含有同量的铁、锰,在层结构中,钠离子作为电储存在层间,其存储量和储放电速度与锂离子电池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