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缺乏县域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现状,本文提出以“行政区”为单元转变成以“生活圈”为单元统筹布局设施,基于“总量控制、分级配置、需求导向、镇村分类”原则,构建“保障生活圈、基本生活圈、拓展生活圈、品质生活圈”四级生活圈体系,并明确各级生活圈的建设重点与目标。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生活圈理念凭借其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求与城市功能空间相结合的特点,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带来了新契机.结合生活圈理念,在对舒城县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借助泰森多边形划分舒城县中心城区各级生活圈,结合各级生活圈的人口预测规模及相关规范,确定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方案,并通过核密度分析对比验证生活... 相似文献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出台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对生活圈有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和规划,15分钟、10分钟和5分钟生活圈的理念也逐渐走入社区.但我国生活圈起步较晚,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与布局历程,以生活圈的视角对我国公共服务社设施现状从需求、特性、品质、交通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关布局优化策略,探讨如何进行改善人居环境与便民服务,以此满足人们对于更高生活品质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镇化的下半场,以人为本、存
量规划和集约发展成为当下城市的主旋律,作
为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城区社区生活圈亟待更新
优化。以宜宾市老城组团为例,采用连锁网络模
型和基于真实路网的设施可达性分析等方法,结
合10大类公服设施POI数据、当地居民对设施的
重要性评价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了10分钟社
区生活圈的测度探索,并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
以生活圈为视角提出了相应公服设施的优化及
择址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宜宾老城共可
划定出4个10分钟社区生活圈,平均用地规模较
小于平原、省会、特大型城市;第二,4个生活圈
整体都存在公园广场、社会福利、科教文化这3
类设施数量较为欠缺及覆盖范围较小的共性问
题;第三,各生活圈生活便利度差异明显,发展不均衡。未来宜侧重优化过渡区、边缘生活圈欠缺设施;第四,基于设施覆盖率及居民可达程度
考虑,每个生活圈宜提供中心度前三的地块中心点作为10分钟层级设施的推荐设置点。 相似文献
6.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保障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区更新改造、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当下我国众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着诸如配置不规范、利用率低、可达性差、管理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调研上海市永和社区,剖析其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POI数据分析,运用空间叠加方法,从便捷"生活圈"视角出发,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8.
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观的指导下,宜居生活圈的规划更关注居民在新时代背景下需求特征的变化;在开发区自身的发展要求中,公共服务设施有效合理配置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是否充分考虑了居民对设施的需求特征,直接决定了产城融合、宜居建设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文章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片区为例,分析了其人口的社会构成特征,并从人口地域结构、年龄结构和社会阶层三个视角出发,详细剖析了不同社会群体在设施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更为科学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希望能有效地促进产城和谐发展,构建宜居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乡村人口收缩是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
的必然,为满足村镇居民不断提升的需求并避
免人口收缩造成的资源浪费,亟待对村镇公共
服务设施配置体系进行优化与重构。以黑龙江
省肇源县为例,引入生活圈理论探讨收缩型村
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对村
镇收缩类型与强度的分类,结合居民出行意愿
的时距转换调查,将肇源县村镇划分为“县域—
扩展—基本—基础”四级动态半径生活圈。然
后通过筛选与生活圈等级对应的公共服务中心,
并依据相关规范及居民实际需求,确定各级公
共服务中心配置的项目内容和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随着我国医养设施供应与老年人需求矛盾的日益增长,如何以人为本对社区层面医疗养老设施配置布局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生活圈视角出发,总结老年人的需求与行为规律特征,结合设施供给现状对设施进行布局评价,通过GIS网络分析得出街道内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的布局分布情况,进而从可达性、复合度以及资源活化三个方面总结得出了医养设施布局存在的现状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实现老年人的晚年医疗和养老需求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影响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对社区异质化人口结构响应不足、与行政管理机制衔接不足以及缺乏与社区生活圈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开发建设机制等问题.广州市在2017年开展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工作,对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进行了重点探索,提出应首先建立从规划、管理到实际使用的全链条统一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划分.其次,兼顾公平与异质化需求,构建标准表单式设施配置模式,并结合需求提出差异化引导.最后,优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设施开发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6.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视角的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估: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落实“上海2035”总体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社区。上海市新一轮单元规划要求向上承接总体规划,向下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重点统筹协调生态空间、公益性设施和文化风貌等底线型内容,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理念,采用步行指数方法,试图揭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可步行性和合理性,以及与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新一轮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可步行性较高的街坊主要分布在老西门街道和半淞园路街道;单元规划居住用地空间布局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格局具有高度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单元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编制与优化布局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走向智慧化协同、精细化治理,生活圈建设成为研究热点,其全域化评估与建设引导方式值得探讨。基于宁波市鄞州区城镇社区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实践,建立社区生活圈多维评估框架,通过开源大数据、管理数据、社区问卷与地图等多源数据分析,采用各类测度方式,从场景维度、人口维度、空间维度对社区建设现状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发现鄞州新、老城区生活圈在居住环境、人群需求、设施功能、空间更新潜力等方面有差异。结合评估结果,提出社区生活圈功能配置优化路径,包括刚弹结合的特色化引导、人本导向的精细化配置、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加,对社区建设工作提出迫切要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作者通过总结多年规划实践经验,结合相关规范标准,提出在地块编研阶段,应根据人口规模和居民需求,从宏观方向研究地块所在三级生活圈的配套设施需求,在落实控规要求的基础上,均衡配置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设施的共享与开... 相似文献
19.
保障性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为例,从城市和居住区两个空间层面,实证性地解析了保障性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特征:城市层面,市级社会性公共设施之于保障性住区空间不可达;居住区层面,公共设施在配建和移交、供应环节均存在显著的供应易质、供应时滞、供应不足的问题。建议城市政府在保障性住区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该以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为原则,体现公益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长沙市“一圈两场三道”两年行动计划的实践经验,从供需平衡的视角切入15分钟生活圈的公服设施绩效评估,围绕日常生活、长者照料、教育培养、文体娱乐、医疗护理、社区就业、公共空间、慢行环境等8个维度建立了28分项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手机信令数据测度居民小区的设施需求度、通过开源数据与调研数据测度设施供给情况,采用先评估居民小区、再均值降维至生活圈单元的方法展开分析,结果发现:(1)强政府导向型、弱市场导向型、景观导向型设施在空间分布存在不同偏好特征,并浅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2)不同年龄群体对公服设施的需求偏好不同,引入设施需求紧迫度的概念,可辅助判断设施缺项生活圈单元的建设时序,为其他城市的生活圈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