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连宏 《建设监理》2021,(6):20-21,25
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环节众多、周期很长的系统工程.全面阐述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管理的目标、基本原则、组织体系以及各阶段工作任务,详细分析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管理所涵盖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相关工作程序,以期为从事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开发建设的各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建立的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工具,通过对北京市五种类型的保障性住房开展典型小区问卷调研,获得数据样本;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行了各维度的居住满意度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尝试性地提出了提升居住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从保障房的建设及发展层面、保障房的改善及提升、运营及管理三个层面,提出了合理规划选址、完善周边交通与配套、提高保障房性价比、满足住户期望值、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改善和维护社区环境、增强社区管理与服务以及提升居住者的归属感针对性优化建议,为促进北京市住房保障体系平稳与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推广其在人口众多、建筑密集的特大城市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闵行区君莲基地某地块体育中心项目和嘉定区云翔拓展基地某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研究了太阳能技术在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宅小区和配套公建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有利于太阳能技术在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的推广,具有示范意义,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居住密度指标是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环节的重要技术指标,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合理规划与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内外案例调研为切入点,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的自身特点,对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合理的居住密度指标进行针对性地调研、研究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于上海地区保障性住房使用的居住密度指标,提出改善居住密度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对未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住宅设施》2011,(12):10-10
为加快完善以保障性住房为主的大型居住社区外围市政配套设施,满足入住居民基本生活和出行需要,上海市政府11月11日宣布,拿出60亿元资金,补贴区里新~轮选址大型居住社区外围配套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需遵守的原则,并结合某小区规划设计实例,从规划结构、功能布置、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等方面对建筑规划方案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科学设计,优化建筑规划方案,真正提升保障房居住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某保障性住房为例,对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研究,结合模块、领域、共生的规划设计理念,对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进行了目标定位,并阐述了结构、景观、交通设计策略,以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是以聚焦保障性住房和中低价普通商品房为主的聚居空间,其主体功能是保障,核心理念则应体现"人性化"。人性化设计是增加大型居住社区活力,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从"空间-环境-出行-服务"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倡导空间尺度人性化、环境营造人性化、出行模式人性化、服务配套人性化的理念,以期创造和谐、宜居的大型居住社区。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28日召开的2009年上海市推进创建“四高”优秀小区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四高”小区建设要求将延伸到经济适用房、配套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而备受关注的上海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将于近期出台。  相似文献   

10.
上海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新一轮以"大基地建设"实施保障性住房计划的规划工作,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贯彻实施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布局,完善住房供应结构,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和水平。规划从指导思想上突破传统居住区概念,由"大型居住基地"转变为"大型居住社区",突出城市社区的整体发展理念,突出社会和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选址研究、规划编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许富艳 《建设监理》2022,(12):45-48
针对近年来暴露出的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以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某基地为例,对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剖析项目层面、企业层面和宏观管理层面的原因。经研究发现,项目层面的原因是显性的、表象的、微观的,企业和宏观管理层面的原因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根本上的,只有从提升质量管理理念、提高规划质量、加强统筹指导等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才能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2.
陈珊  刘军  张玲 《住区》2022,(3):57-68
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应仅从数量上满足居民需求,更要注重居住环境品质。为解决大量中低收入住房问题,2010年以来深圳加大了保障性住房供应。短时间内快速大规模建造,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需要实时评估,并对建设方式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居住需求。本研究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现状,选取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环境满意度调研指标;以深圳为例,选择10个典型公共租赁住房住区获取满意度调研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状况,并进行满意度-关注度分析,进而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实事项目,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往往开发量大、工程多、以建筑群形式出现。结合上海市某大型居住社区工程(大型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分析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关键点和难点,通过深度参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大型保障性住房的施工管理要点和方法,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上海市最早建成的大型保障性住区之一"新凯家园"。在《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和《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导则》尚未推出的背景下,"新凯家园"为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筑设计和实践作出有益的探索,对此后保障性住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上海市老公房住区的老年人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态调查分析探求老年人日常行为习惯,及其对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特殊需求以及目前中小套型住宅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未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品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居住社区的概念及名称由来的解析,指出建设居住社区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提高城市全球竞争力的社会资本。提出完善《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设计导则》的建议,包括:居住社区建设应构建合理的居住社区规划结构,即构建社区—小区—街坊3级规划结构;完善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满足老年人生活需要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持续建设,入住人群不断增长,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愈发明确,部分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开展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为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提供优化对策势在必行。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外满意度模型的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的居住满意度模型,并通过指标初选和优化,以及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重要度问卷调查,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居住满意度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及工具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杨砚茹  豆丁 《城市住宅》2021,28(3):193-194
近年来,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对保障性住房的研究关注点从政策逐渐转为研究社会居住空间及居住环境质量的提升.以济南市为例,研究城市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变化及影响住房选址的因素,以及城市居住空间是否已从分异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上海市大规模进行大型居住社区选址和建设的背景下,规划部门发布了《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导则》,引导中心城人口疏解到中心城外,推动郊区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是对以市场为主导的城市居住区建设的理性回归。以《导则》为指导,结合近年来上海市住宅发展建设的情况,对大型居住社区规划设计中涉及的人口密度、套型面积、容积率、建筑形体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对今后大型居住社区的规划管理和设计提出四方面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中的一般性问题,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探讨物质空间环境对社会行为和生活的影响,认为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要实现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到提供便利生活空间的转变。以两个南宁保障性住房项目为例,介绍在区位选址、生活配套、住房结构、公共空间、环境景观等方面的规划建设思路,探讨提升保障性住房居住与生活空间质量的具体手段,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从居住空间到生活空间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