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阿伦尼乌斯方程和神经网络算法,以温度为加速应力,开展了锂氟化碳电池(Li/CFx)加速贮存寿命模型的建立和研究。在基于阿伦尼乌斯方程的加速寿命模型中,模型计算值与实测数据结果准确率达到99%以上。在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模型中,少量的数据量训练即实现准确率达到85%,为锂原电池的寿命预测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2.
孟宪玲  杨忠  苏晓倩  杨芳凝  穆浩 《电源技术》2021,45(8):1012-1015
以氟化碳和二氧化锰复合材料为正极的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既保留氟化碳材料高比能量的特点,又兼顾二氧化锰倍率性能好的优势.与其他一次电池相同,贮存性能是影响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实际使用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从正极烘干温度、预放电工艺、粘结剂、贮存温度等方面对锂氟化碳-二氧化锰电池贮存寿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干温...  相似文献   

3.
锂氟化碳电池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锂原电池相比,锂氟化碳电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在短路、高温等情况下安全性问题仍然严重。分析了锂氟化碳电池的各种安全性影响因素,并通过短路、充电、过放电和热箱四项安全性实验,验证了锂氟化碳电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锂氟化碳电池氟化碳正极比能量和在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采用丁苯橡胶、聚丙烯腈和聚丙烯酸基粘结剂等水系粘结剂制备新型氟化碳正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循环伏安法(CV)、剥离强度、恒流放电等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性粘结剂和PVDF粘结剂对氟化碳正极结构稳定性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基粘结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粘结力强,放电后极片结构稳定,不存在掉粉现象,制备的锂氟化碳电池比能量可达751 Wh/kg。  相似文献   

5.
张瑞阁  关海波  宋杨  唐悦 《电源技术》2012,36(3):358-361
在对锌银贮备电池的结构、贮存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两种锌银贮备电池的干态检测、干态解剖和电池组放电,通过分析和电池组实效贮存试验结果,得到锌银贮备电池贮存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电性能下降,主要体现在电压下降和容量损失的初步结论。而电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正极板AgO含量的降低和Ag2O含量的增加、负极板Zn含量的降低和ZnO含量的增加及隔膜性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锂氟化碳电池放电热效应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立丽  王松蕊 《电源技术》2016,(5):1098-1102
通过对氟化碳电极和金属锂电极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中建立了锂氟化碳放电热效应模型,并模拟计算了绝热条件下,25 Ah锂氟化碳原电池在1/30 C恒流放电过程中电池温度的变化。模拟结果与绝热对照实验相比,误差在-6.28%到0.44%之间。  相似文献   

7.
穆浩  刘治钢  汪静  朱立颖  乔学荣 《电源技术》2021,45(10):1366-1370
锂氟化碳电池是一种高比能量锂一次电池.它具有安全性高、放电电压平稳、自放电率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疗、武器、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可作为重要的储能元件.锂氟化碳电池优异的比能量特性使其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青睐.近些年来,对于锂氟化碳电池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通过梳理近五年来锂氟化碳电池相关技术研究成果,详细阐述锂氟化碳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性能,并对当前锂氟化碳电池正极材料改性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了不同技术路线特点及先进性和实用性,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和背景阐述了锂氟化碳电池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高温加速贮存对锂硼合金、锂硅合金热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贮存加速了锂合金负极与水的反应和活性铁粉的氧化,造成了锂硅合金热电池工作时间衰减和热电池的峰值电压降低。  相似文献   

9.
厉运杰  赵宣  王利  陶常法 《电池》2023,(6):596-599
分析容量衰减机理,对优化电池体系十分重要。研究23 A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容量衰减的机理。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界面组分。利用电化学微分电压曲线(DVA)及扣式半电池测试,对高温循环后的电池容量衰减机理进行量化分析。失效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整体结构没有被破坏,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出现裂纹,负极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增厚,有机锂化合物占比增大。DVA结果表明,可循环锂损失(LLI)和活性物质结构损失(LAM)分别占全电池容量衰减的74.82%和25.18%。扣式半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负极SEI膜和死锂、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正极结构损失分别占全电池容量衰减的77.13%、1.83%和21.04%。  相似文献   

10.
锂氟化碳电池具有很高的比能量,是其他锂原电池的2~3倍,如锂二氧化锰电池、锂二氧化硫电池。但是在其放电过程产生的氟化锂会在多孔碳表面沉积,导致正极板膨胀,而约束电池膨胀将产生很强的内应力。介绍了一种电池内应力的测试方法,并对锂氟化碳电池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根据锂氟化碳电池内应力测试结果,结合力学仿真分析手段进行了电池壳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贮存性能近来越来越得到重视。考察了不同充电状态、不同贮存温度的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剩余容量、恢复容量、内阻、充放电平台以及充放电循环寿命。结果表明:在磷酸亚铁锂电池使用时,80%荷电状态的电池贮存性能好于100%荷电状态的电池,而且从安全性考虑,满电态贮存的电池危险性也很大。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碳阳极的容量及嵌锂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碳阳极容量的影响因素及锂在碳中的嵌存机理,讨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阳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种晋  董静  曹军记  董树本  张卫红  赵晋峰  朱金城 《电源技术》2004,28(10):621-625,636
基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了热电池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并用数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建立了一元四阶回归方程;使用该回归方程设计热电池,可实现对热电池贮存寿命的控制和预测。实验发现热电池工作寿命随贮存时间的增加下降到一定限度后,又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不同于预期的线性下降或渐近线下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刘芬  李琴  陈泽琦  周福辉 《电源技术》2022,(10):1172-1174
考察不同开路电压的锂离子电池在65℃高温条件贮存不同周期后的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充电至截止电压4.0 V组电池65℃贮存64 d后,性能稳定,常温容量保持率达88.37%。据此推算锂电池常温开路贮存,平均年自放电率1.43%。  相似文献   

15.
16.
合成了一种氟化磷酸酯,通过核磁共振(NMR)分析结构,研究合成的氟化磷酸酯对锂/氟化碳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合成的氟化磷酸酯电解液体系中,常温0.02 C放电比容量为816 mAh/g,2.00 C放电比容量衰减至435 mAh/g;高温55℃时,0.02 C放电比容量为869 mAh/g,2.00 C放电仍可保持在758 mAh/g。  相似文献   

17.
利用增量容量、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探讨锌银电池在40~70℃湿荷电贮存48 h后的放电性能,并结合电极材料的XRD、SEM分析结果,研究电池在温度加速应力条件下的贮存失效机理。在40~50℃下贮存,影响电池容量衰减速率的因素为活性物质的形貌;在50~65℃下贮存,电解液挥发及Ag2O含量增加导致电阻增大,容量衰减速率随温度升高加快;在65~70℃下贮存,电池容量衰减机理为隔膜失效,由电极材料膨胀及Ag(OH)2-沉积引起。  相似文献   

18.
邢永慧  谢欣  赵晋峰  王岩 《电源技术》2012,36(7):999-1001
研究了高温加速贮存对热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贮存加快了锂合金负极与水的反应,造成电池的工作时间缩短;高温贮存加速了活性铁粉的氧化,导致电池的激活时间增大。  相似文献   

19.
吴一帆 《电源技术》2002,26(1):11-13
锂原电池具有电压高、放电曲线平稳、适用温度范围宽以及能长期贮存、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在长期贮存期内电池的自放电率是一个十分重要、用户非常关心的性能指标 ,而这一指标又是不能在短期内测试得到的。虽然可以用不同的高温加速贮存考核办法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标准 ,只能借助于数据的积累。从存贮 10a的锂 二氧化硫“D型”电池中 ,随机抽取电池壳体外观不同锈蚀程度的样品 ,进行开路电压、闭路电压、常温容量、低温容量等电性能试验 ,列出试验结果及放电曲线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这一工作 ,定量提出了长期贮存后锂原电池开路电压的变化趋势、电压滞后现象增加以及电池总容量损失的百分率 ,为准确设计、应用锂原电池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万新华  刘莎  连芳  刘庆国 《电池》2004,34(3):157-158
用LiCoO2 包埋镍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组装成AA型电池 ,在 4 2 0~ 2 75V和充放电电流为 1C的条件下 ,对其 5 5℃、 2 5℃循环性能与钴酸锂AA型电池 5 5℃循环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在 5 5℃下循环 5 0次后 ,包埋镍酸锂的放电比容量仍在 161mAh/g左右 ,容量保持率高达 91%以上 ,XRD测试表明 :材料仍保持原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