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随着多源异构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多模态数据融合问题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其中视觉问答因需要图文协同处理而成为当前多模态数据融合研究的热点。视觉问答任务主要是对图像和文本两类模态数据进行特征关联与融合表示,最后进行推理学习给出结论。传统的视觉问答模型在特征融合时容易缺失模态关键信息,且大多数方法停留在数据之间浅层的特征关联表示学习,较少考虑深层的语义特征融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文特征跨模态深度交互的视觉问答模型。该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时记忆网络分别获取图像和文本两种模态数据特征,然后利用元注意力单元组合建立的新型深度注意力学习网络,实现图文模态内部与模态之间的注意力特征交互式学习,最后对学习特征进行多模态融合表示并进行推理预测输出。在VQA-v2.0数据集上进行了模型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与基线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性能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视觉自动问答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多模态学习任务,它联系了图像内容理解和文本语义推理,针对图像和问题给出对应的回答.该技术涉及多种模态交互,对视觉感知和文本语义学习有较高的要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视觉自动问答模型的训练对数据集的要求较高.它需要多种多样的问题模式和大量的相似场景不同答案的问题答案标注,以保证模型的鲁棒性和不同模态下的泛化能力.而标注视觉自动问答数据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昂的成本成为制约该领域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跨模态特征对比学习的视觉问答主动学习方法(CCRL).该方法从尽可能覆盖更多的问题类型和尽可能获取更平衡的问题分布两方面出发,设计了视觉问题匹配评价(VQME)模块和视觉答案不确定度度量(VAUE)模块.视觉问题评价模块使用了互信息和对比预测编码作为自监督学习的约束,学习视觉模态和问题模式的匹配关系.视觉答案不确定性模块引入了标注状态学习模块,自适应地选择匹配的问题模式并学习跨模态问答语义关联,通过答案项的概率分布评估样本不确定度,寻找最有价值的未标注样本进行标注.在实验部分,本文在视觉问答数据集VQA-v2上将CCRL和其他最新的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的注意力编解码视觉问答模型存在两个问题:单一形态图像特征包含视觉信息不完整,以及对问题指导过度依赖,提出结合对比学习的图像指导增强视觉问答模型。所提模型包含一种双特征视觉解码器,它基于Transformer语言编码器实现,将单一的图像特征扩展为区域和网格两种形态,根据不同形态特征的相对位置构建互补的空间关系,以解决第一问题。所提模型包含一种视觉引导的语言解码器,将视觉解码的两种图像特征与问题特征二次匹配,通过平行门控引导注意力,自适应地修正不同视觉信息对问题的引导比例,以解决第二问题。所提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引入对比学习损失函数,通过对比模型推理时不同模态特征在隐空间内的相似度,获取更相近的互信息。所提模型,在VQA 2.0、COCO-QA和GQA数据集上分别取得73.82%、72.49%和57.44%的总体准确率,较MCAN模型分别提高2.92个百分点、4.41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大量消融实验和可视化分析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获取更相关的语言-视觉信息,并且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样本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视觉问答是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交叉领域。在视觉问答的任务中,机器首先需要对图像、文本这两种模态数据进行编码,进而学习这两种模态之间的映射,实现图像特征和文本特征的融合,最后给出答案。视觉问答任务考验模型对图像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答案的推理能力。视觉问答是实现跨模态人机交互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近相继涌现出了众多新兴技术,如基于场景推理的方法、基于对比学习的方法和基于三维点云的方法。但是,视觉问答模型普遍存在推理能力不足、缺乏可解释性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文中对视觉问答领域的相关研究和新颖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总结。首先介绍了视觉问答的背景;其次分析了视觉问答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算法的和数据集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根据当前模型存在的问题对视觉问答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视觉问答是一项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相结合的任务,需要理解图中的场景,特别是不同目标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近年来,关于视觉问答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传统方法采用整体特征表示,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所给图像的结构,无法有效锁定场景中的目标。而图网络依靠高层次图像表示,能捕获语义和空间关系,但以往利用图网络的视觉问答方法忽略了关系与问题间的关联在解答过程中的作用。据此提出基于同等注意力图网络的视觉问答模型EAGN,通过同等注意力机制赋予关系边与目标节点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结合使回答问题的依据更加充分。通过实验得出,相比于其他相关方法,EAGN模型性能优异且更具有竞争力,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视觉问答(VQA)是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典型的多模态问题,然而传统VQA模型忽略了双模态中语义信息的动态关系和不同区域间丰富的空间结构。提出一种新的多模块协同注意力模型,对视觉场景中对象间关系的动态交互和文本上下文表示进行充分理解,根据图注意力机制建模不同类型对象间关系,学习问题的自适应关系表示,将问题特征和带关系属性的视觉关系通过协同注意编码,加强问题词与对应图像区域间的依赖性,通过注意力增强模块提升模型的拟合能力。在开放数据集VQA 2.0和VQA-CP v2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总体”、“是/否”、“计数”和“其他”类别问题上的精确度明显优于DA-NTN、ReGAT和ODA-GCN等对比方法,可有效提升视觉问答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三维指称表达理解(3D VG)旨在通过理解指称表达来准确定位三维场景中的目标对象。现有3D VG研究通过引入文本和视觉分类任务优化文本和视觉编码器,这种方法可能由于文本和视觉特征的语义不对齐,从而导致模型难以在场景中定位文本描述的视觉对象。此外,3D VG数据集有限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模型结构往往导致模型过拟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MP3DVG模型,通过学习统一的多模态特征表示完成单模态分类和3D VG任务,并降低模型的过拟合。基于跨模态特征交互提出TGV和VGT模块,在单模态任务之前预融合文本和视觉特征,减小不同模态特征因语义不对齐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线性分类器可评价样本特征多样性的特性,提出周期性初始化的辅助分类器,并通过动态损失调节项自适应地调节样本损失,弱化模型的过拟合。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优越性,相比于MVT模型,MP3DVG在Nr3D和Sr3D数据集上性能分别提升1.1%和1.8%,模型的过拟合现象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视觉注意力模型缺乏视觉对象间空间关系的推理能力,忽略了图像和问题文本之间的密集语义交互,导致在预测答案过程中对噪声的处理能力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图卷积网络和协同注意力的视觉问答模型。该模型基于图像中视觉对象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构建空间关系图;同时以问题为引导,在图卷积网络的基础上增加门控机制,能够动态控制具有不同空间关系的邻居对节点的贡献程度;然后将问题的词特征和带有空间关系感知能力的视觉特征输入双向引导的协同注意力模块,共同学习它们之间的密集语义交互。在VQA2.0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显式关系推理能力,在test-std测试集的总体准确率为70.90%,优于该数据集上的经典模型,有效地提升了视觉问答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视觉问答(VQA)模型回答复杂图像问题的准确率,提出了面向视觉问答的跨模态交叉融合注意网络(CCAN).首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残差通道自注意方法对图像进行注意,根据图像整体信息来寻找重要区域,从而引入一种新的联合注意机制,将单词注意和图像区域注意结合在一起;其次,提出一种"跨模态交叉融合"网络生成多个特征,将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现有视觉问答模型的研究主要从注意力机制和多模态融合角度出发,未能对图像场景中对象之间的语义联系显式建模,且较少突出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导致空间关系推理能力欠佳。对此,本文针对需要空间关系推理的视觉问答问题,提出利用视觉对象之间空间关系属性结构化建模图像,构建问题引导的空间关系图推理视觉问答模型。方法 利用显著性注意力,用Faster R-CNN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提取图像中显著的视觉对象和视觉特征;对图像中的视觉对象及其空间关系结构化建模为空间关系图;利用问题引导的聚焦式注意力进行基于问题的空间关系推理。聚焦式注意力分为节点注意力和边注意力,分别用于发现与问题相关的视觉对象和空间关系;利用节点注意力和边注意力权重构造门控图推理网络,通过门控图推理网络的信息传递机制和控制特征信息的聚合,获得节点的深度交互信息,学习得到具有空间感知的视觉特征表示,达到基于问题的空间关系推理;将具有空间关系感知的图像特征和问题特征进行多模态融合,预测出正确答案。结果 模型在VQA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 v2数据集上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相比于Prior、Language only、MCB (multimodal compact bilinear)、ReasonNet和Bottom-Up等模型,在各项准确率方面有明显提升。相比于ReasonNet模型,本文模型总体的回答准确率提升2.73%,是否问题准确率提升4.41%,计数问题准确率提升5.37%,其他问题准确率提升0.65%。本文还进行了消融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提出的问题引导的空间关系图推理视觉问答模型能够较好地将问题文本信息和图像目标区域及对象关系进行匹配,特别是对于需要空间关系推理的问题,模型展现出较强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姚暄  高君宇  徐常胜 《软件学报》2023,34(5):2083-2100
视频问答作为一种跨模态理解任务,在给定一段视频和与之相关的问题的条件下,需要通过不同模态语义信息之间的交互来产生问题的答案.近年来,由于图神经网络在跨模态信息融合与推理方面强大的能力,其在视频问答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大多数现有的图网络方法由于自身固有的过拟合或过平滑、弱鲁棒性和弱泛化性的缺陷使得视频问答模型的性能未能进一步提升.鉴于预训练技术中自监督对比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在视频问答任务中利用图数据增强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图网络自监督对比学习框架GMC.该框架使用针对节点和边的两种数据增强操作来生成相异子样本,并通过提升原样本与生成子样本图数据预测分布之间的一致性来提高视频问答模型的准确率和鲁棒性.在视频问答公开数据集上通过与现有先进的视频问答模型和不同GMC变体模型的实验对比验证了所提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火灾检测方法大多基于目标检测技术, 存在火灾样本获取难度高、人工标注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该问题,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对比学习和伪异常合成的无监督火灾检测模型. 为了实现无监督图像特征学习, 提出了交叉输入对比学习模块. 然后, 引入了一个记忆原型学习正常场景图像的特征分布, 通过特征重建实现对火灾场景的判别. 并且, 提出了伪异常火灾场景合成方法和基于欧氏距离的异常特征区分损失, 使模型对于火灾场景具有针对性. 根据实验表明, 我们的方法在Fire-Flame-Dataset和Fire-Detection-Image-Dataset两个公开火灾检测数据集上的图像级AUC分别达到89.86%和89.56%, 优于PatchCore、PANDA、Mean-Shift等主流图像异常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3.
视觉问答作为多模态数据处理中的重要任务,需要将不同模态的信息进行关联表示。现有视觉问答模型无法有效区分相似目标对象且对于目标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表达不准确,从而影响模型整体性能。为充分利用视觉问答图像和问题中的细粒度信息与空间关系信息,基于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注意力(BUTD)模型及模块化协同注意力网络(MCAN)模型,结合空间域特征和频率域特征构造多维增强注意力(BUDR)模型和模块化共同增强注意力网络(MCDR)模型。利用离散余弦变换得到频率信息,改善图像细节丢失问题。采用关系网络学习空间结构信息和潜在关系信息,减少图像和问题特征出现对齐错误,并加强模型推理能力。在VQA v2.0数据集和test-dev验证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BUDR和MCDR模型能够增强图像细粒度识别性能,提高图像和问题目标对象间的关联性,相比于BUTD和MCAN模型预测精确率分别提升了0.14和0.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视觉特征与文本特征融合的图像问答已经成为自动问答的热点研究问题之一。现有的大部分模型都是通过注意力机制来挖掘图像和问题语句之间的关联关系,忽略了图像区域和问题词在同一模态之中以及不同视角的关联关系。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路语义图网络的图像自动问答模型(MSGN),从多个角度挖掘图像和问题之间的语义关联。MSGN利用图神经网络模型挖掘图像区域和问题词细粒度的模态内模态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提高答案预测的准确性。模型在公开的图像问答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从多个角度挖掘图像和问题之间的语义关联可提高图像问题答案预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深度学习领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模态信息进行推理和决策,其中视觉和语言信息是交互过程中重要的两种模态。在诸多应用场景中,处理多模态任务往往面临着模型架构组织方式庞杂、训练方法效率低下等问题。综合以上问题,梳理了在图像文本多模态领域的近五年的代表性成果。首先从主流的多模态任务出发,介绍了相关文本和图像多模态数据集以及预训练目标。其次,考虑以Transformer为基础结构的视觉语言模型,结合特征提取方法,从多模态组织架构、跨模态融合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比较不同处理策略的共性和差异性。然后从数据输入、结构组件等多角度介绍模型的轻量化方法。最后,对基于图像文本的多模态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RGB-D图像特征提取和准确的3D空间结构化学习是提升RGB-D场景解析结果的关键。目前,全卷积神经网络(FCNN)具有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但是,该网络无法充分地学习3D空间结构化信息。为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三维空间结构化编码深度网络,内嵌的结构化学习层有机地结合了图模型网络和空间结构化编码算法。该算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学习和描述物体所处3D空间的物体分布。通过该深度网络,不仅能够提取包含多层形状和深度信息的分层视觉特征(HVF)和分层深度特征(HDF),而且可以生成包含3D结构化信息的空间关系特征,进而得到融合上述3类特征的混合特征,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表达RGB-D图像的语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在NYUDv2和SUNRGBD标准RGB-D数据集上,该深度网络较现有先进的场景解析方法能够显著提升RGB-D场景解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现有视觉问答方法通常只关注图像中的视觉物体,忽略了对图像中关键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限制了图像内容理解的深度和精度。鉴于图像中隐含的文本信息对理解图像的重要性,学者提出了针对图像中场景文本理解的“场景文本视觉问答”任务以量化模型对场景文字的理解能力,并构建相应的基准评测数据集TextVQA(text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和ST-VQA(scene text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本文聚焦场景文本视觉问答任务,针对现有基于自注意力模型的方法存在过拟合风险导致的性能瓶颈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知识表征的多模态Transformer的场景文本视觉问答方法,有效提升了模型的稳健性和准确性。方法 对现有基线模型M4C(multimodal multi-copy mesh)进行改进,针对视觉对象间的“空间关联”和文本单词间的“语义关联”这两种互补的先验知识进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通用的知识表征增强注意力模块以实现对两种关系的统一编码表达,得到知识表征增强的KR-M4C(knowledge-representation-enhanced M4C)方法。结果 在TextVQA和ST-VQA两个场景文本视觉问答基准评测集上,将本文KR-M4C方法与最新方法进行比较。本文方法在TextVQA数据集中,相比于对比方法中最好的结果,在不增加额外训练数据的情况下,测试集准确率提升2.4%,在增加ST-VQA数据集作为训练数据的情况下,测试集准确率提升1.1%;在ST-VQA数据集中,相比于对比方法中最好的结果,测试集的平均归一化Levenshtein相似度提升5%。同时,在TextVQA数据集中进行对比实验以验证两种先验知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KR-M4C模型提高了预测答案的准确率。结论 本文提出的KR-M4C方法的性能在TextVQA和ST-VQA两个场景文本视觉问答基准评测集上均有显著提升,获得了在该任务上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数据持续呈现爆发式增长并显现出异源异构的特性,因此跨模态学习领域研究逐渐引起学术和工业界的关注。跨模态表征与生成是跨模态学习的两大核心基础问题。跨模态表征旨在利用多种模态之间的互补性剔除模态之间的冗余,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特征表示;跨模态生成则是基于模态之间的语义一致性,实现不同模态数据形式上的相互转换,有助于提高不同模态间的迁移能力。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际与国内近年来跨模态表征与生成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包括传统跨模态表征学习、多模态大模型表示学习、图像到文本的跨模态转换和跨模态图像生成。其中,传统跨模态表征学习探讨了跨模态统一表征和跨模态协同表征,多模态大模型表示学习探讨了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研究,图像到文本的跨模态转换探讨了图像视频的语义描述、视频字幕语义分析和视觉问答等领域的发展,跨模态图像生成从不同模态信息的跨模态联合表示方法、图像的跨模态生成技术和基于预训练的特定域图像生成阐述了跨模态生成方面的进展。本文详细综述了上述各个子领域研究的挑战性,对比了国内外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梳理了发展脉络和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展望了跨模态表征与生成的发展趋势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陈纾  孟刚 《计算机仿真》2021,38(10):185-188,203
针对传统破损数据交互方法未考虑位置系数导致交互效果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双边非局部均值算法的视觉传感网络图像破损数据交互方法.根据采集图像与真实场景之间的关系,构建像素多尺度域模型和多传感器矢量模型,确定传感器噪声特征信息;引入双边非局部均值算法获得位置系数,结合像素及其周围像素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去噪处理;按照贝叶斯理论建立破损数据观测模型,计算图像破损区域分布函数的均值和方差;设定扩展结构,定义像素参数,提取图像梯度边缘特征;将归一化互信息作为交互准则,选择两幅图像做空间变换,并使用金字塔分解方法优化交互过程,减少计算量.仿真结果证明,所提交互方法能够达到图像修复、增强图像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视觉问答(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VQA)是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图-文跨模态热门任务。该任务以计算机智能识别与检索图像内容并给出准确答案为主要目标,融合应用了目标识别与检测、智能问答、图像属性分类、场景分析等多项技术,能够支撑许多前沿交互式人工智能高层任务,如视觉对话、视觉导航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应用价值。近几年,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及图-文跨模态领域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为视觉问答任务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对2019—2022年视觉问答领域的主流模型及专业数据集进行总结。首先,依据视觉问答任务实现的模块框架,对关键步骤中的主流技术方法进行综述讨论。其次,按照主流模型采用的技术方法,将该领域内各类模型进行细分,并简要介绍改进重点和局限性。随后,综述视觉问答常用数据集与评价指标,对几类典型模型性能进行对比阐述。最后,对现阶段视觉问答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并对视觉问答领域未来应用及技术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