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天津生活污水处理厂取得活性污泥,接种于生物滴滤塔中。设计均匀试验,考察在p H=5~7.8,硝酸根浓度为0.6~2.1g·L~(-1),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001~0.021m L·L~(-1),喷淋量为2~10 L·h-1条件下,生物滴滤塔对甲苯废气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生物滴滤塔去除甲苯的影响力由大到小顺序为:初始p H值,喷淋量,硝酸根浓度,表面活性剂。其中表面活性剂影响效果很小,可忽略不计。对最佳条件进行验证,生物滴滤塔运行过程中,处理效率保持在80%以上,最高时可达到88.6%。同时也探究了营养液p H变化对生物滴滤塔去除甲苯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聚硅酸(PSA)、硫酸铝(AS)、氢氧化铝(AH)、丙烯酰胺(AM)为原料制备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聚硅酸铝(PAM-PASS)。讨论丙烯酰胺加入量、铝硅摩尔比、硅酸活化p H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到制备复合絮凝剂最佳工艺条件:二氧化硅质量分数为7%,硅酸活化1 h(p H=3.0),铝硅摩尔比为3∶1,PASS熟化1 h,丙烯酰胺质量占总物料质量为20.7%,氢氧化铝质量占总物料质量为7.5%,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反应温度为40℃,PAM-PASS合成3 h。利用因子设计和响应面法研究了絮凝试验中废水酸度和投入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M-PASS复合絮凝剂的最佳操作条件为p H=6.5~7.5和投入量为15~20 mg/L。根据实验结果得到最优化效果为:废水p H为7.20,投药量为17.00 mg/L,除浊率为97.87,试验验证结果与实际效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以甘蔗渣为原料,对其进行碱化处理,然后在碱性条件下与CS2反应制备得到吸附能力强,成本低廉的含硫纤维素吸附剂。研究表明,含硫纤维素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3g甘蔗渣,20%Na OH溶液,碱化时间24h,CS26m 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为1.5h。同时对100m L 50 mg·L-1的铜离子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得到最佳的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1g、p H值为8、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1h,最大的吸附容量为49.48mg·g-1,吸附率为98.96%。  相似文献   

4.
《广东化工》2021,48(16)
采用氢氧化钙初步中和联合次氯酸钙深度氧化工艺处理化学镀镍废水,重点研究了氢氧化钙中和终点p H以及次氯酸钙氧化初始p H、氧化反应温度、次氯酸钙用量和氧化反应时间对镍、总磷和氨氮协同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钙初步中和优选终点pH=11,次氯酸钙深度氧化工艺优选条件为:氧化初始pH=3、氧化反应温度40℃、次氯酸钙用量20 g/L、氧化反应时间40 min。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出水镍、总磷和氨氮浓度分别为0.04 mg/L、0.48 mg/L和0.93 mg/L,均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制取Cu-Mn-Fe复合金属氧化物,考察其催化湿式氧化苯酚废水的活性,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0.7g·L-1,30%过氧化氢用量为50m L·L-1,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55℃的条件下,苯酚废水的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1.9%。  相似文献   

6.
采用筛选优化絮凝剂、调节p H、优选脱色剂等方法,使压裂返排液发生絮凝、脱色等反应,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 H=7.5,PAC用量为100mg·L-1、脱色剂用量为30mg·L-1时,压裂返排液处理效果较佳,处理后水悬浮物含量为4.9mg·L-1,油含量为0.9mg·L-1,处理后水到达油田回注水一级标准,减少了压裂返排液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非均相的湿式催化氧化处理杀螟丹生产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配水p H值、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杀螟丹农药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依此确定较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80℃,反应压力为1.3MPa,溶液p H值为9,催化剂用量为7g·L-1,在此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92.5%以上。  相似文献   

8.
黄四平 《应用化工》2014,(11):1985-1988
采用欠量加料核壳型乳液合成法,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为核单体,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丙烯酸丁酯为壳单体,KPS为引发剂,制备出核预聚体和壳预聚体,又以乳化剂、水、p H缓冲剂、核预聚体制备出核种子乳液,然后通过半间歇法加入壳预聚体和壳引发剂制得核/壳型硅丙乳液。对乳液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并初步探讨了乳化剂的用量、乳液p H值、乳化温度、引发剂的用量等因素对合成过程中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用量为单体总量的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的0.7%,乳化温度为75~80℃,p H在接近中性的6.5~8.0时,制得硅丙乳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p ETDuet-1为载体在宿主细胞E.coli BL21(DE3)中重组表达了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来源的天冬氨酸-β-脱羧酶(Asd),研究了其酶学性质,考察了p H、p H稳定性、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天冬氨酸-β-脱羧酶重组表达成功;最适反应温度和p H分别为45℃和6.0;动力学常数Km和Vmax分别为0.72 mmol/L和10.52 mol/(L·min·g)。0.1 g菌体细胞在10 m L 0.2 mol/L磷酸缓冲溶液中催化2.0 g L-天冬氨酸,40℃,p H=6.0反应15 h,L-天冬氨酸的摩尔转化率达到98.6%。  相似文献   

10.
改进了用于美罗培南合成中氢解脱苄用Pd/C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主要讨论载体粒度、预处理方式、活性组分溶液p H、Na OH、Na HCO3和Na2CO3及用量和还原剂种类及用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表征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活性组分溶液p H对催化剂性能影响较大,(200~300)目的载体用0.15 mol·L-1的Na OH处理,用Na2CO3调节活性组分溶液至p H为4,甲酸为还原剂,每克钯的甲酸用量为6 m L。制备钯质量分数为4.0%~4.6%的催化剂,与对比的5%Pd/C催化剂相比,具有更低的金属含量和相同的催化效率。利用Na2CO3调节活性组分溶液p H,控制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布状态,得到不同活性及目标产物选择性的Pd/C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