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802.11b 技术的基础上,许多笔记本电脑领先厂商已经开始将其作为一种成熟的应用及解决方案提供给用户。东芝最新推出的笔记本电脑中,无线接入便是其最大亮点之一。无线接入使笔记本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络(WLAN)因为有随时随地联网、移动办公、减少布线麻烦、接入灵活等优点.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但是实际应用却迟迟未能走红,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对于广大SOH0、家庭用户而言.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无线接入成本高。  相似文献   

3.
陈昭毅 《电脑时空》2008,(12):41-41
沟通无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而随着节奏的加快,更加轻松自如和便宜的网络沟通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主流。如何让这种沟通更加通畅、舒适,便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进行语音、视频的沟通时,舒适、无拘无束的无线产品更是人们的首选。罗技佳音通无线耳麦正是这样一款兼具舒适、无拘无束和顺畅特性的语音沟通产品。  相似文献   

4.
今天看来,笔记本电脑实现上网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网络接入方式包括有线上网、无线上网两种。有线上网对于用户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需要使用内置、外置或PCMCIA式的调制解调器或网卡。无线上网目前比较流行的有蓝牙、802.11b等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电脑》2003,(4)
人们总是梦想无拘无束随时随地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正如人们希望摆脱电话线,从而带来无线电话快速普及一样,移动计算也即将摆脱电源线、数据线的束缚了。本文将展示拥有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笔记本电脑,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庞勇 《微电脑世界》2000,(16):60-62
随着笔记本电脑和Internet的普及,无线数据业务不断增长,移动办公渐成时尚,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极具市场诱惑力。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包含的技术多种多样,本文将从无线本地环(Wireless LocalLoop,WLL)、宽带无线接入(Broadband WirelessAccess,BWA)和卫星接入3个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在公园、马路边小憩,还是在旅途中,随时打开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就能上网,无需外接无线上网卡,也不需缴纳特殊费用……这就是未来的“无线城市”的场景,即目前时兴的“无线城市”的概念,它采用WiMAX、wi-Fi等成本很低的无线接入技术,结合Skype等VoIP技术,颠覆传统的信息运营模式,形成对城市的无缝覆盖,  相似文献   

8.
笔记本电脑让我们享受到了移动办公所带来的高效和便捷,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则无疑让用户的移动办公更加轻松自如。2002年,笔记本电脑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无线上网,这是笔记本电脑本身便携特点的最有效体现。随着红外、蓝牙等无线传输技术的日益成熟,超轻薄笔记本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接入设备,其无线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用户的瞩目,同时也加速催生了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无线应用需求。 无线技术就是为了能够让商务人士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成功连接到Internet。无线技术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庞勇 《微电脑世界》2000,(15):51-53
随着无线技术的进步以及无线数据市场的发展,无线接入日渐成为通信领域的热门话题。从技术上讲,无线接入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系统、陆上微波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系统来实现,为企业或者居民用户提供通信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包括话音、视频和数据等各个方面(图1为上述3种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示意图)。从服务上讲,无线接入可以分为移动接入服务和固定无线接入服务2种。下面我们就移动无线接入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电脑可以小到掌上,无线通信可以便宜到人人用得起,Internet上积累了海量信息,而这三者的结合就是WAP带来的无线互联网。 两年前,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最初的几天兴奋过去后我发现这台可以移动的机器却无法让信息移动起来,还要依靠根“小辫子”才能接入互联网。于是我的笔记本离开家便成了孤儿。一些厂商也相继推出了笔记本电脑的PC卡,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无线接入,而这种接入方法因无线信号的不稳  相似文献   

11.
无线技术,被许多业界厂商看成是重新点燃IT市场的火炬。根据Intel调查得出的数据,全球的WIAN厂商们每天正在向市场提供27000个Wi-Fi按入点,也就是平均每秒钟有3个接入点被布置到地球的各个角落里。这除了对那些正在摩拳擦掌的无线运营商们来说是个极好消息以外,笔记本电脑产业也将借此背景加快腾飞,因为接入Wi-Fi无线网的主要终端就是笔记本电脑。这就是Intel最近在纽约举行的一次专家  相似文献   

12.
笔记本电脑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处理和移动办公,但这个优势只有当笔记本电脑能够迅速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高效迅捷地对外联络方式已经成为衡量笔记本电脑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对外联络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笔记本电脑的连接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前者需要使用到笔记本电脑上地各种端口或者内置/外置/PCMCIA 的调制解调器或网卡,而无线上网方式在目前比较流行的有 Bluetooth(蓝牙)以及802.11b等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有线连接方式是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最古老的方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它也衍生出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端口对端口,通过附加硬件进行信息通信以及复合方式。端口对端口方式中最常见的就是直接电缆连接,它采用电缆直接在两台计算机的并口或者串口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互访。此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鼠标,不管是串口、PS2还是USB,总是拖着一条长长的鼠标线,你会说:老鼠嘛,是该有条尾巴。可是这一条尾巴缠来绕去,就把人束缚在显示屏前那狭窄的空间里,而无线鼠标的出现,才给我们带来自由、舒适的感觉,清净整洁的桌面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感舒心。 市面上我们能看到的无线鼠标采用的技术有两类:射频技术和红外技术。以前我们常见的无线鼠标大多采用了红外线的遥控方式进行工作,跟平常我们常见到的电视遥控器工作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你手中的遥控板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时  相似文献   

14.
无线应用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翔 《微电脑世界》2002,(10):19-19,21
随着互联网与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等无线互联设备日渐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06年前后以无线方式接入网络的设备将超过有线连网的个人电脑,中国将成为无线应用的最大市场。随着本地电信运营商和相关企业陆续推出多种应用和服务,中国的无线市场正飞速成长。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成了校园网.并且已经接入到学生宿舍,在管理方面,通常采用的是绑定网卡MAC地址的方式,对于网管而言,这样可以降低管理难度.但是对于拥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用户而言,这样会带来银大的不便;一方面,校园内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无线信号覆盖,要无线上网一般都需要自备无线AP;另一方面.假如有朋友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到宿舍,由于其网卡MAC地址未经绑定.那就只好望“网”兴叹了。  相似文献   

16.
WiFi技术是现今非常成熟且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除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外,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WiFi技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功能.介绍了WiFi技术的特点,并以摩托罗拉公司的WiFi模块W24为例介绍了WiFi技术的基本编程,及其在出租车无线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电脑硬件、软件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电脑的保有量也越来越大。对于同时拥有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的个人和单位来说,为了同时让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接入电脑网络,而又不想让网线的长度将笔记本电脑束缚在一个有限的小范围内,通常的做法就是购买一个集无线和有线网络功能合二为一的路由器。这样尽管能达到让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同时上网的目的,但网络风险也许就在你将路由器接入电脑网络的那一刻产生了!  相似文献   

18.
产品特色:微星MEGABOOK510A笔记本电脑集成了广泛的扩展接口,并内置了802.11b高速无线网卡,在没有电话插座、网络电缆、外接网路卡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无线自由”的网络接入。微星科技MEGABOOK510A笔记本电脑的基本配置,包括采用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平台的奔腾M1.5GHz处理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移动从2003年起,开始大规模的推广针对商旅人士、SOHO一族、IT精英、互联网发烧友等高端用户的“随e行”GPRS无线上网业务,使他们的笔记本电脑真正的移动起来。针对中国移动这项业务的推出,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的首信自由行C506 GPRS无线网卡也正式投向了市场。首信自由行C506 GPRS上网卡突破了移动终端接入Internet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从国外发达城市回来的"海龟们",都会称赞当地的无线网络服务,无论是在公园、马路边小憩,还是在旅途中,都可以随时打开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网,无需外接无线上网卡,也不需要缴纳费用,就能轻松自如地享受网络为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与快乐。这是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时候也能在我国实现呢?"无线城市"展示无限前景如此美妙的场景,必将是我国未来"无线城市"的场景,目前兴起的"无线城市"概念,是采用WiMAX、WiFi、Wlan等成本很低的无线接入技术,结合Skype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