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东部)的CO2气藏及其对油气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指出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天然气中的烃类气体(包括CO2气藏中的少量烃类气体)都是有机成因。CO2气体有有机成因、无机成因,也有混合成因。无机成因的CO2气体是在上新世以后火山-岩浆CO2气体通过深断裂向上运移,取代了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中的油气而形成的。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钻探过程中,在3个构造发现了4个CO2气藏。特别是阿纳达科合作区内28-2-1井的CO2气藏,使油气勘探失利。因此,研究CO2气藏的成因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对盆地内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藏及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机成因σ_(13)Cco_2值小于—10‰,无机成因σ_(13)Cco_2值则大于—8‰;天然气中CO_2含量大于60%是无机成因的,小于此值有机的、无机的和混合的成因均有。CO_2含量90%以上称C0_2气藏、90%~60%叫亚CO_2气藏、60%~15%为高含CO_2气藏、15%以下为含CO_2气藏。我国东部已发现万金塔气田、花沟气藏、黄桥气田和平方王气顶气藏等一批无机成因的CO_2气藏。其中黄桥和万金塔气田已开发。最后,研究了无机成因CO_2气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部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藏及其特征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有机成因δ^13Cco2值小于-10‰,无机成因δ^13Cco2值则大于-8‰;天然气中CO2含量大于60%是无机成因的,小于此值有机的、无的和混合的成因均有。CO2含量90%以上称CO2气藏、90%-60%叫亚CO2气藏、60%-15%为高含CO2气藏、15%以下为含CO2气藏。我国东部已发现万金塔气田、花沟气藏、黄桥气田和平方王气顶气藏等一批无机成因的CO2气藏。其中黄桥和万金塔气田已开发。最后,研究了无机成因CO2气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秦南凹陷A气藏是渤海海域中部古近系首个百亿方天然气发现,并且其CO_2超过50%。基于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氦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组分和均一温度等资料,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并对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CO_2的成因类型为火山幔源型无机成因气,烃类气为来自邻近洼陷沙河街组的油型气。A气藏的形成主要与晚期快速充注成藏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以及新近系强烈活动的凸起边界断裂控制了CO_2的运聚有关。今后勘探中应重视深大断裂活动性对CO_2含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莺歌海盆地CO_2气的成因及其主气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质、地化资料及热模拟实验结果,并应用物理化学理论,对莺歌海盆地CO_2气的成因及其主气源作了综合研究.认为本区CO_2气属壳源型岩石化学成因,其生成、分布、富集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的发育演化;认为3100m以下莺歌海组二段及黄流组富含碳酸盐的砂泥岩是CO_2主气源.  相似文献   

6.
文 33-2 0 4气藏是一个 CO2 含量极高的天然气藏 ,其 CO2 含量高达 89.2 8%。通过天然气化学组分、气源类型等资料的对比分析 ,研究该区气藏的形成条件、构造发育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应用重力分异作用、CO2 和烃气在油、水中的溶解度差异特征等 ,分析文 33-2 0 4CO2 气藏的成因 ,认为 :该气藏中气和第三系生成的天然气有重大差别 ,其与下伏煤成气有直接的亲缘关系 ,气藏属煤成气藏。文 33-2 0 4CO2 气藏的发现 ,证明文南地区还存在另一气源 ,即 C— P系煤成气源 ,为天然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秦南凹陷陡坡带Q29构造含CO_2凝析气藏,片钠铝石不发育,物性好,与传统含CO_2储层有较大差别。通过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同位素分析等,明确了CO_2成因,含CO_2储层特征及储层高孔渗成因。研究区CO_2质量分数为25%~59%,δ~(13)C(CO2)(值为-5.2‰~-6.4‰(PDB),R/Ra为3.9~4.4,具有明显的岩浆-幔源特征;CO_2热流体侵位后成岩共生组合为次生加大石英+自生石英+自生高岭石;CO_2热流体侵入后加剧了溶蚀作用,含CO_2储层段次生孔隙比例较高;与同成岩阶段不合CO_2的储层相比,自生高岭石相对含量高,伊利石相对含量低;CO_2热流体对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并重新分配,有利于主储层段物性改善;由于受多期酸性流体侵位影响,储层中片钠铝石含量低、结晶差,对储层物性影响小。上述原因是含CO_2储层高孔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CO2与加拿大重油及其馏分的混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相态特性的测定,将重油中沥青质沉淀后再蒸馏成三个馏分。在21℃和140℃及不同压力下(最高压力为12.41MPa)测定相态特性数据,其中包括混合物的溶解度、膨胀因子、密度、油气比和粘度等。在测定时得到的油样用气相色谱模拟蒸馏方法加以分析。CO2的溶解度随着压力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他和混合物的密度在21℃时随压力升高而增大;但在140℃时随压力升高而下降。密度随压力改变的程度比由于温度改变而引起的改变小、也观查到了由于溶解了CO2使油类产生了较大的膨胀作用。CO2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油的粘度响有很大的降低。在21℃时粘度降低程度比在140℃时大并且油类粘度愈大降低的愈明显、油样的模拟蒸馏分析表明轻质油已被提取到CO2相中了,但在CO2相中未检测到重质末尾馏分的沉积物。用膨-罗宾逊状态方程把重油及其馏分与CO2的相态特性数据关联起来。并里还用CO2与油馏分有相同分子量的正烷烃的二元三元混合物解释了相特性数据,用转换为体积的膨-罗宾逊状态方程关联了混合物的密度,并且用Ledere提出的方程关联了粘度。  相似文献   

9.
CO_2的活化机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CO_2活化机理的进展概况。由于沿袭了CO_2的活化机理,CO_2中出现了所谓“正常”和“反常”的两种插入反应。作者提出用配位而不用“插入”来考虑CO2的活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无机成因油气论和无机成因的气田(藏)概略   总被引:63,自引:9,他引:63  
我国无机成因油气理论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沿。科学实践证明,在油气中很大部分,特别是石油是有机成因的,然而并不排除在油气中相当多的部分,特别是天然气是无机成因的。无机成因的烷烃气的甲烷一般δ13C1>-30‰,具负碳同位素系列,甲烷的CH4/ 3He值为n×105~7。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的δ13CCO2>-8‰。我国的昌德气田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以烷烃气为主的无机成因气藏。无机成因二氧化碳和烷烃气有利发育带主要分布在:莫霍面隆起或地幔柱上隆地区;热流值大于1.3HFU,地温梯度大于3.5℃/100m的高热-热构造区带;R/Ra>1正异常带,特别在R/Ra>2的地带往往发现气藏;近期或较新时代玄武岩或岩浆活动带,以及沿气源断裂 区等。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东部石油地质及油气藏形成条件初探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总结了珠江口盆地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并着重对富生烃洼陷与油气田,油气运移的主控因素与含油区带,油气分布与区域盖层,下构造层勘探与经济基底,水动力强度与油气运移方向及闭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在这一领域继续勘探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石油地质认识,并用以论证勘探方向和目标选择,中还对今后几年珠江口盆地增储挖潜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盆地东部石油地质及油气藏形成条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珠江口盆地最重要的勘探领域——三角洲—滨岸沉积体系——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并着重对富生烃洼陷与油气田、油气运移的主控因素与含油区带、油气分布与区域盖层、下构造层勘探与经济基底、水动力强度与油气运移方向及圈闭条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今后在这一领域继续勘探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石油地质认识 ,并用以论证勘探方向和目标选择。文中还对近几年珠江口盆地增储挖潜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层次探讨了珠江口盆地东部的油气潜力,第一个层次是勘探较多的老区——北坳带.这里生油条件、盖层条件较好,只要有可靠圈闭,成藏概率极大,且近年来又发现一批极有潜力的构造,是保证当前稳产的现实地区.第二个层次是盆地内的新区——南坳带,既有生储盖条件.也有较大圈闭,应积极侦察,以接替老区.第三个层次是盆地内的新层系和新类型,已知有一些很有希望的领域,应即着手研究,以求在新领域的勘探中再上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自新生代以来,曾先后受到不同方向张应力的作用,造成了不同时期构造体系的交叉叠合.中中新世以来构造运动强烈,并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平凹陷的剧烈断裂和断陷活动始于始新世,并在同期沉积了巨厚的文昌组.晚渐新世以后,由于断裂活动非常微弱,在成熟的烃源岩与其上地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油源断层,因而自生自储、近距离运移可能是开平凹陷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在凹陷内部,因重力滑动和欠压实泥岩共同作用所形成的KPll-1构造带可能是该区最具有油气远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CO2运聚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的特点,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火山幔源型CO2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幔源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程度,CO2运聚分布特征与幔源火山活动及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密切相关。根据CO2不同成因机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运聚分布特点,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模式,从而为研究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白云西-开平凹陷油气聚集及勘探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角洲沉积体系、凹陷类型比较、层序地层学及多种特殊处理等方法、手段对珠江口盆地南部坳陷带白云西-开平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白云西-开平凹陷是始新世的断陷,文昌组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丰富的生烃潜力;始新统三角洲体系和中新统海相砂泥岩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油气生成较晚,以短距离运移为主;KP6-1、11-1等构造是极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莺-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_2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莺 琼盆地和珠江口盆地西部CO2 成因及运聚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莺歌海盆地壳源型CO2 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 ,CO2 运聚分布具有分期、分层、分区及分带的特点 ,气源主要来自沉积巨厚的上新统—中新统海相含钙砂泥岩 ;琼东南盆地东部及珠江口盆地西部火山幔源型CO2 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幔源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程度 ,CO2 运聚分布特征与幔源火山活动及基底深大断裂的发育密切相关。根据CO2 不同成因机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运聚分布特点 ,可以追踪其气源 ,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 的运聚分布模式 ,从而为研究区的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盆地东部和台湾西部海域广泛分布的海相中生界发育 3个方向的 4种断层 :NE向逆断层、NE向正断层、WNW—EW向正断层和NW向左行平移断层。区内各构造单元之间的接界关系有所不同 ,珠一坳陷、台西南盆地与隆起均呈断裂接界关系 ,潮汕坳陷与东沙隆起之间为渐变过渡关系 ,而东沙隆起与澎湖北港隆起、潮汕坳陷与台西南盆地均以平移断层为界。本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表现为两次大的构造沉降与挤压隆升的旋回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东部和台湾西部海域中生界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珠江口盆地东部和台湾西并且中海域广泛分布的海相中生界发育3个方向的4种断层;NE向逆断层,NE向正断层,WNW-EW向正断层和NW向左行平移断层。区内各构造单元之间的接界关系有所不同,珠一坳陷,台西南盆地与隆起均呈断裂接界关系,潮汕坳陷与东沙隆起之间为渐变过渡关系,而东沙隆起与澎湖北港隆起,潮汕坳陷与台西南盆地均以平移断层为界,本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主要表现为两次大的构造沉降与挤压降升的旋回。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生成与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地化特征的分析资料说明,区内原油母质为陆源生物,主要烃源岩是文昌组泥岩和恩平组煤系。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大量排烃期,有利于油气聚集在同期或较早期形成的圈闭构造。根据甾烷运移指标C29ββ20R/C29ααα20R的变化规律,表明区内油气可作较长距离的运移,运移方向恰与构造脊的延展方向相吻合。邻接生油凹陷的隆起区是寻找大油气田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