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ISDN延伸到分支办公室用途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采用IS-DN路由器(Routers),这种装置可以解决一个以太LAN与一个或多个ISDN连接之间的穿梭通信业务。 我们测试了四种用于分支办公室和小办公室规模的高档ISDN通路器。Symplex Communica-tions的DR-1由于功能强和使用方便而鹤立鸡群。Adanced Com-  相似文献   

2.
1 综合业务数字网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在通信系统的ISDN基础上,实现用户线传输的数字化。它提供一组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使用户能够利用已有的一对电话线连接各类终端设备,分别进行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通信,或者同时进行多媒体等综合业务的通信。  相似文献   

3.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重点虽然是在传输图像、数据、传真等非话音通信业务上,但是,利用ISDN所具有的优点,也可以使话音通信增添新的活力。日本新近推出的数字会议电话C—1000就是很好的例子。利用ISDN的2B信道,这种电话可以提供同文电报通信,最多可以在30对线之间召开电话会议。  相似文献   

4.
ISDN一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通信网的发展方向。ISDN是把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为一体,为社会提供一个具有高度智能化和适应多种电信业务的综合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腊元 《电信科学》1992,8(3):52-58
结合第10届国际计算机通信学术会议,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高速光纤局域网、智能网(IN)以及通信协议工程等关键专题,论述了计算机通信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全国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国家.1988年,新加坡市及部分工业区就已开放ISDN,1989年底建成全国ISDN,全国所有电信用户都可以通过一条电话线路进行电话、数据和图象通信.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利用光纤传输的发展趋向。公用通信网将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发展,最终成为B-ISDN。为此,通信网将从铜线过渡至光纤,从窄带过渡至宽带,从异步过渡至同步,从电路交换过渡至分组交换。全国传输网将是同步光纤网(Sonet),最后必然是“光纤到家”,从用户至用户的全程传输是光纤。另一方面,大企业、大机关急于实现自动化,各自建设专用的光纤局部区域网(LAN),从计算机通信进至综合业务。很可能专用ISDN比公用ISDN更早出现。住宅区需要通过光纤选收电视(CATV)。未来的公用市内用户网和专用局域网,将为光纤产业开辟最大市场。  相似文献   

8.
电报是最早出现的电气通信业务,随后又有了电话.在一个多世纪期间,通信网有了很大的发展.用户的模拟电话信号通过模拟的传输和交换设备到达另一用户.这种网路可以称为综合模拟网.它所承担的业务除电话外,也包括传真和采用调制反调制器的电路交换数据等. 60年代出现了数字传输技术,70年代出现了数字交换,到了80年代,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综合数字网开始形成. 随着综合数字网的扩大,网路规划者自然会考虑到如何使设备能同时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以充分发挥投资的作用.这就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形成的原因之一.这里的综合是强调各种话音和非话音业务的综合,这些业务包括普通电话、会议电话、可视电话、电视图像、传真、用户电报、电路交换数据、分组交换数据、交互型电视数据、智能数据终端等.此外,还可提供各种不同带宽,透明的数字通道.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很多技术先进国家已经完成了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现场试验,正准备在公用网中开放ISDN的试验业务,ISDN已逐渐由研究阶段转向实用阶段。ISDN的研究和开发使交换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将传统的电话交换发展成综合业务的数字信息交换,这是继交换技术从模拟交换过渡到数字交换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本文主要介绍ISDN的基本概念和国际上研制ISDN的动向;ISDN对交换系统的要求以及将电话交换机改造成ISDN交换机的关键技术;此外本文还就将来宽带ISDN的交换技术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是基于公共电话网的数字化网络,它能够利用普通的电话线双向传送高速数字信号,广泛地进行各种通信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图像等。ISDN主要应用于Internet接入、话音新业务、公司网络的互连或远程接入、大型商业用户专线连接备份和流量溢出备用、桌面可视系统及视频会议等方面。用户可以用申请模拟电话线相同的方式申请ISDN线。通过ISDN,用户能在一条电话线上同时连接电话、电脑、传真机和可视电话等多种终端,两部电话可以同时使用而互不影响。ISDN网络体系是在普通…  相似文献   

11.
前言由于数字通信方式的固有特点和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许多先进国家都将数字通信作为重点研究和利用的通信手段,并建立了国内的综合数字网(IDN),正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发展。综合数字网是用数字交换建立连接的通信网,用来传输一种业务(例如电话)的数字信号;而综合业务数字网则是用来建立多种业务(例如电话、数据等)连接的综合数字网。  相似文献   

12.
通信工业随着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Service Digital Network, ISDN)、无线电信的发展,一向在台湾产IC里所占份量不大的通信IC,在通信工业将有可能带动工业成长的今日,通信IC将成为IC工业的必争之地。 从1991年至1995年的IC市场看来,通信IC  相似文献   

13.
远程信息通信业务(Telematics)是面向办公室自动化(OA)和家庭电子信息应用的,用桌上智能终端经公用网络传输的通信业务。在加快远程信息通信业务研究和开发的同时,邮电部门正积极改善服务,提高质量,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和技术监督。  相似文献   

14.
第八讲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 ISDN出现的背景 社会的发展对通信服务不断提出新的需求,除传统的电话电报通信外,各种非话新业务,例如数据、传真、可视图文、电子信箱、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等方面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些业务要求电信网直接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大电信公司相继开展了个人通信业务(PCS)的研究和开发。个人通信业务作为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方式正在崛起。 概述 个人通信就是将用户移动性、终端移动性和多种现有通信业务综合在一起,以低廉的价格、更高的质量为更多的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80年代,移动通信的发展以模拟系统为主。模拟系统的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抗干扰能力差,业务单一,难以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互通互连,显然不能满足今后的使用要求。80年代末,数字化通信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数字系统的优点是频谱利用率高,系统容量大,话音清晰,能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两种新的线路共享技术,小型办公室和家庭办公室可望在现有的电话线上综合传送话音和数据。这两种新的线路共享技术是:数字话音加数据(DSVD)和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DSVD和ADSL都通过未加屏蔽的双绞电缆对每个家庭和办公室传送信号,因此可以解决使用ISDN受限制的问题。例如,许多用户已经发现,为了利用ISDN业务,他们必须安装新的用户环路。在许多情况下,用户实际上不得不要挖一条从路边到家庭的电缆沟才能安装ISDN线路。然而,只要采用上述两种新的线路共享技术,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电话线实现这两种新的业务(见表1)。  相似文献   

17.
英国电信ISDN     
何方白 《数字通信》1991,18(1):16-20
本文讨论了现有和将来用户需要的ISDN。这样一个通信新技术最终必定会对一切现有的用户网络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ISDN同时又必须是与现有的网络设施安全联成一体。文章论述了英国电信的三种业务,单路和用线综合数字数字通道以及I.420单路综合数字通道业务,说明他们的用途和技术指标。文章论述了混合网络结构形式能协调专用的和公用的ISDN。  相似文献   

18.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本特点是利用单一的通信网络实现包括话音、数据、图像和局域网连接在内的综合业务。ISDN对提高通信网的效率,满足社会对通信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普遍认为,ISDN将成为下个世纪的全球通信网络。 目前,窄带ISDN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在欧美的大部分发  相似文献   

19.
周建中 《世界电信》1996,9(5):22-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本特点是利用单一的通信网络实现包括话音、文字、数据、图象和局域网连接在内的综合业务。ISDN对提高通信网的效率,满足社会对通信业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普遍认为ISDN将成为下个世纪的全球通信网络。 目前,窄带ISDN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在欧美的大部分发达国家里,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为了适应办公室自动化和工厂、企业以及商业服务部门管理自动化的要求,为了使各分离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昂贵的数字终端设备互联而实现资源共享,局部网络技术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在局部区域内与之相应的综合业务局部网(ISL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