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细分流动单元,研究储层微构造,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采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密网格大规模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综合 定量评价剩余油分布;采取剩余油挖潜技术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充分挖掘剩余的油潜力,油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江汉油区钟市油田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技术 ,它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预测、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及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等具体研究方法 ,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研究成果 ,部署12口调整井 ,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起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辽河油田曙四区杜家台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延长组储层属于特低渗透油藏,由于特殊的原生孔隙结构和后期人为改造,导致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运用常规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开展剩余油描述精度较低,不能满足精细开发的要求。以坪北油田A区块为研究对象,以油藏地质精细建模和非线性数值模拟技术为研究手段,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认为剩余油主要受油井距、油水井排距和储层裂缝分布等因素的控制。这一结论与生产实际基本一致,为油田进一步调整挖潜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及挖潜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高含水期陆相复杂断块层状油藏剩余油分布复杂,油藏模拟难度大.马11复杂断块油藏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动静态综合分析研究与密网格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相结合,提高了剩余油研究精度和可信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并结合当前经济技术条件,部署实施了以调整井、调剖、堵水、油水井大修为主的剩余油挖潜方案,油藏含水上升率大幅度下降、采油速度上升、采收率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复杂岩性油藏作为目前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其精细描述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给有效开发和调整部署提供依据,系统梳理了目前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并总结复杂岩性油藏研究进展。从国内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该项研究存在的6项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分析难度大、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具有特殊性、裂缝表征难度很大、测井精细二次解释精度低、地质建模井间储层预测准确率低等。基于文献调研和综述,结合科研实践,认为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核心内容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机制分析、储集空间识别和描述、储层物性精细测井解释和储层地质建模等5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储层裂缝表征、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流体识别等。  相似文献   

7.
江苏BD阜二段油藏为低渗裂缝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多数油水井因高含水停采停注,由于裂缝影响,对剩余油的认识难度较大.针对油田的地质特征和见水状况,重点是利用地震资料模糊识别技术建立数学模型,提取地震特征分析储层的裂缝发育规模,在结合沉积相、裂缝等认识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精细地质模型,运用水驱特征曲线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测算和模拟目前的剩余油分布现状,现场调整井实施后验证了对剩余油的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后续的继续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习家口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油区习家口油田位于潜江凹陷西斜坡,蚌湖生油深洼陷以西,包括习一、习二两个区块。该区为一复杂断块油藏,投入开发已30多年,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至"九五"末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8%,已近废弃;但"十五"期间应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特别是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和构造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再结合大位移多靶点定向钻井技术挖掘断层附近及井间剩余油潜力,提高最终采收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海上稠油油藏挖潜受到不连续薄隔挡层、沉积微界面和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采出程度不高。基于此原因,开展了稠油油藏流动单元精细划分。在连通砂体间的流动单元和连通砂体内的流动单元研究基础上,分析了7种流动单元影响主控因素;结合以数学手段为主的储层参数分析方法和以地质研究为主的储层层次分析方法,综合宏观储层参数和微观储层参数的定量影响,划分了4类稠油油藏流动单元。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匹配关系,且流动单元等级越高,采油指数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以沉积相为指导,对马寨油田卫349块复杂带地质特点及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并结合储层预测,精细研究砂体展布,充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小断层、小断块,精细部署井位,明确油藏结构。寻找有效储层相对发育带,提高油层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融合水文随机模拟的方法产生超长系列径流数据,建立了王快—西大洋水库联合调水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Vensim PLE环境下进行了仿真模拟。运行结果表明,王快—西大洋水库连通工程现状、未来的运行状况均能达到或接近设计水平,工程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2.
钻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和储层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保护技术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效益,其涉及钻井、固井、完井、油气开采、增产措施等从勘探到开采结束的整个开发过程.分析了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储层的损害机理,介绍了保护储层的钻井液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张家湾地区长2储层主要为细—中细粒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孔隙连通性差.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表明:该地区长2储层成岩作用主要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A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储集空间变小,对储层的破坏性较大,而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开发阶段储采比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储采比研究中可采储量不变的不足,引入储量替代率,从储采比定义出发推导出储采比与储量和产量变化的关系;基于我国13个油区44个油田实际开发资料,利用提出的开发阶段的划分方法,得到了稠油、低渗和常规水驱砂岩3种油藏的合理储采比界限值,同时得出一些定量拟合关系,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规划服务,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微球是油田广泛应用的一种能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深部调剖剂,为了更好地进行效果分析和调整,针对A油田区块油藏地质与开发特征以及聚合物微球驱后生产动态表现进行了归类分析,考察其油藏适应性及见效特征。主要从地质因素、微球匹配因素、工程因素3个方面对聚合物微球驱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为30%~50%的孔隙裂缝型井组是主要挖潜对象,进行措施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微球与油藏孔隙吼道半径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匹配关系,段塞用剂的质量浓度和体积需要实验室专门评价。基于低渗透油藏聚合物微球适应性分析建立了油藏筛选标准,地层水矿化度、油藏渗透率、油层厚度等主要地质开发指标给出了具体的筛选指标界限,为待选区块发挥聚合物微球驱最大效果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结合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测井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运用精细地震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和储层反演等技术手段,开展河流相储层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幅类属性对于苏6区块砂体比较敏感,如均方根振幅属性;复地震道属性对于该区河流相预测较为敏感,如瞬时相位属性。地球物理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盒八下段为砂体主要分布层段,有效砂体发育广泛,可作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油气勘探目标选择的难点,从烃源岩与圈闭时空配置的角度,建立侏罗系油气早期 聚集早期成藏、早期聚集晚期成藏、晚期聚集晚期成藏3种模式。盆地油气来源、充注时期、油藏调整及破坏等方 面存在规律性,这决定了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呈现出“断褶区聚气,山前、潜伏区聚油,凸起顶、凸起斜坡区油气并 存”的基本格局和油气富集程度依次变好的序列。据此预测油气富集范围,从中优选冷湖4号东斜坡、乌南—巴依 凸起斜坡、怀头他拉—德北斜坡、潜伏Ⅰ号等新靶区。  相似文献   

18.
杭锦旗地区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目前测试层位大多出水,进而影响气层产能。针对该区储层产水情况,从储层区域位置、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含水饱和度及试采方式等方面对储层产水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储层产水原因,据此应用核磁测井资料及岩心实验资料对气层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明确了气层中水的含量,进而可以为甲方提供合理施工建议,提高气层产能。  相似文献   

19.
储层的物性及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地下油气的分布、储量、产量及产能,直接影响油气勘探与开发。阐述了储层岩孔隙性、渗透性的基本物理特性;总结了储层地质建模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点和局限性,分析得出,建模流程中"两步建模法"经两次条件约束能够很好地进行模型参数控制;认为随机建模较确定性建模能更好地反映储层复杂的地质实际,提高预测评估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20.
镇泾长8为致密超低渗油藏,储层裂缝发育,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岩心观察、测井等手段对其裂缝产状、发育特征描述表明,长8发育一套高角度构造缝和成岩缝,裂缝走向NE组系为主.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手段下裂缝识别的机理,通过岩心、成像测井标定常规测井,建立常规测井裂缝识别方法和标准,进而明确岩性、岩层厚度和断层为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