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讯     
新政国务院会议要求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指出,从2008年统计数据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土地购置面积、土地开发面积和住宅新开工面积等指标继续在下降,低迷之势在延续。有人认为今年二、三季度可以回暖,有人认为今年年底可以回暖。但是总的来说,有一点共识,他们觉得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房地产企业一定要顺应形势,主动调整与转型,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的一年,各地认真落实中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投机投资性住房需求得到了抑制,房地产市场形势总体平稳。但是,滋生房地产泡沫的制度性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土地财政"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房产税依旧处于试点阶段,难以有效防范投机性需求。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城市有放松调控政策的苗头,近期房地产市场又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势头。要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效,防止市场出现反弹,稳定市场预期,就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  相似文献   

4.
叶锋 《中华建设》2009,(8):27-27
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地域性差异。商品住宅的热销、“地王”的频频出现某种程度上掩盖了目前房地产业的一块“低温区”:商办物业交易尚难言繁荣,工业地产市场也依然较为平静。因此,不能笼而统之称“房地产市场已经全面回暖”。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中一聊起房子,大伙儿或多或少都会有共同语言。原因无他,房子在老百姓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太大了,几乎每个人都无法绕开。正因为如此,任何与房子联系在一起的政策或事件,都会刺激大众的敏感神经,一旦发酵必然引得众议纷纭。由此也可以看出,维护房地产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自2016年"930新政"以来,不断加码的调控政策抬高了交易的门槛,挤压了投机的空间,使得沸腾的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措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对建筑企业的影响更大。作为经济细胞的企业,必须敏锐地把握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形势的新动向、新变化、新特点,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经济政策的具体变化,及时理清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思路,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才能适者生存,避免陷于经营困境,在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一、住房新政“冲击波”2005年5月,对中国房地产业来说,将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记忆。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这一措施及政策出台,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给不平静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它所产生的效果,相信很快显现。而在这之前,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丁祖昱指出,当前房地产行业需要关注和防范三个风险。第一是价格上涨的风险。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项目回暖之后,部分开发企业开始酝酿涨价,部分项目也在涨价。但是,价格上升蕴含着非常大的风险,如杲很多企业都要涨价的话,可能会使目前市场的成交量回落。第二是来自保障房的风险。目前许多城市出台了保障房的相关政策,这些保障房不全是在远郊,不少在近郊,还有一部分在外环以内比较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及未来走势如何?这是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本刊记者走访了有关权威人士。对此,他们作了如下评述。自从1996年下半年提出把住房建设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来,业内人士都期待房地产市场能够尽快启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清醒地认识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未来走势,有助于从理论上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0.
国家新近出台的一批重要文件对节水工作作出新的部署和安排。与以往节水政策相比,新政首次提出"绿色化""均衡发展"等新理念新要求,明确了各行业节水的新目标,出台了推进节水型产业发展等多项新举措,并创新完善了财税、价格、金融等激励政策。节水新政的政策理念更加科学合理,与经济政策深度融合,市场激励与政府监管紧密结合,顶层设计与具体行动有机衔接。为推动新政有效落实,应当在制定有关政策规划时体现新政的新要求,明确和细化各项具体目标,积极推进节水改革和管理,加快开展节水"领跑者"制度等研究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经济信息绿皮书预计,2006年,煤炭、石油等能源类行业供需将有所缓和,钢铁等投资类行业短期内难有好转,房地产市场将逐渐回暖,汽车总体产销规模将增长12%左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变暖,中国中部地区气候变化明显。对气候变化下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区河川流量急剧减少可能造成的水文物理效应,研究者已经给予足够关注,但是,在决策公共水利事业宏伟蓝图时,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较之水文条件的不确定性则容易被忽视。因此,文章拟通过研究制度因素和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从政策体系的宏观角度探讨应对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文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邹显 《中华建设》2007,(2):68-69
随着武汉房地产业所凸显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住宅业已成为武汉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增长极。进入2006年,武汉市在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基础上,在过去18个月内运用“政策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对住宅市场进行有效调节。据统计,2005至2006年上半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450.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04%,相较于2004年增幅回落了10.56%,投资逐渐趋于理性;同时目前市场可销售商品住宅面积为120平方米以下的占总供应量的53.17%,供给结构趋向合理。同时配合房地产税收政策的实施,全市住宅市场发展良好,投机性需求未见大范围出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市场,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还是住房购买都是与金融支持程度密切相关。住房金融政策是房地产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它应该是房地产规划最为核心的方面,因此,要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就得对当前中国现行的房地产金融政策进行全面的调整与改革,以此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金融支持体系。这才是房地产规划核心部分。而且,政府要借助这次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对投资建设领域、建筑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最近几年行业动荡最大的一年。整个行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国际环境动荡不安、新冠疫情反复延宕等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殊为不易。2022年又是孕育新机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历经三年的疫情防控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全国上下对新的一年经济恢复充满信心和期盼。2023年,预计在经济回暖的态势下,建筑业也将迎来创新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王进山 《长江建设》2010,(11):32-32
国庆前夕,国家多部委联合启动房地产市场“二次调控”.内容包括将商品住房首付比例调整至30%以上、调整住房交易环节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新政的出台对楼市产生了明显的降温作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天津五大城市二手房交易量普降三成以上.再现4月份“新国10条”出台后的低迷景象。  相似文献   

17.
《长江建设》2010,(2):34-34
著名经济学家华生认为,当前房地产面临诸多问题,到了“已经拖不下去”的地步。城市房价失去控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持续性造成的危害、城郊小产权房屡禁不止,都说明现有的政策已经维持不下去,需要一个大的选择和大的调整,要从土地政策、人口政策,以至于户籍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如呆没有一个综合的配套,对原有的政策进行大的调整和改革,房地产问题将很难解决好。  相似文献   

18.
《长江建设》2012,(2):32-3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防市场过热、防房价反弹仍会成为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点。前些年几次调控已经验证,一旦调控政策放松,房价就会迅速反弹,它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在房地产市场,伤害的也不仅仅是消费者,影响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成本,不能使这些成本浪费,要达到应当达到的效果。一旦市场过热,房价涨幅过快,就会破坏经济秩序、市场秩序和分配关系,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无法挽救的。  相似文献   

19.
名家视点     
《中华建设》2012,(2):32-33
王珏林:防反弹将是今年楼市调控重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防市场过热、防房价反弹仍会成为2012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点。前些年几次调控已经验证,一旦调控政策放松,房价就会迅速反弹,它带来的损失不仅仅是在房地产市场,伤害的也不仅仅是消费者,影响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突出特征是: 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过热苗头已引起足够重视;概念炒作转向品质较量,健康住宅成为市场主导;土地市场供应过剩与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将有利于规范土地供应市场;建材价格上涨对房地产企业影响巨大;异地购房方兴未艾;政策频出,法规制度日趋完善、宏观调控效果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