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序在这里披露我国建筑、文物、园林界的若干位专家在几年前关于重建黄鹤楼设计的一些谈话,我想也许是有意义的。专家中,多位是我国老一辈的知名的建筑师、学者。谈话内容是很广泛的,从建筑、文物、园林等各个方面对于黄鹤楼设计中一些长期惑而难解的问题(如楼的性质,……等)进行了论辩。而对于设计的指导思想、创作途径以至于具体的手法等尤多所涉及。专家们怀着发扬民族文化,展现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极大热诚,对该楼设计的关注之情,溢于言表。如刘致平教授已在高年,辗转病榻,  相似文献   

2.
武昌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蛇山又称黄鹄山、黄鹤山。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  相似文献   

3.
黄鹤楼据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形式各异,但明清以来重建的黄鹤楼形式基本相似。传世的形象资料有宋代界画黄鹤楼图、明清县老插图及清代实物照片等,尤以后者为鄂地民众所熟知,清代最后一楼毁于1884年。 这次重建,从1978年开始规划和方案设计,1985年主体工程落成开放,现今总体仍在逐项进行续建。重建工程占地260亩,除黄鹤楼外,尚包括其他园林建筑和旅游服务设施,已建成建筑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 重建的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西段,距长江约1公里,较原址后移甚多。新楼外观以清楼为原型,保持“下隆上锐,其状如笋”的形体特征和地方风格细部,但改三层为五层,依此进行再创造,使气势更加恢宏,既有古楼遗风,更兼时代新意,深得当地民众认同和喜爱。新楼高51.4米,共五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楼内各层大厅分别以“神话、历史、人文、传统、哲理”为主题,绘制壁画和布置陈设,使新楼不但可供登临远眺,而且成为展示黄鹤楼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建筑与预算》2010,(3):F0002-F0002,F0003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之巅,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干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相似文献   

5.
李德喜 《华中建筑》2009,27(3):147-156
湖北现存的古代桥梁有数百处之多,在建筑类型、结构、造型、做法及工艺等方面种类颇多,各有千秋。该文从建筑形制的角度对湖北桥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德喜 《华中建筑》2000,18(3):55-56
湖北鄂州西山灵泉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晋孝武太元年间。文章阐释了在重建山门,钟鼓楼及天王殿的设计构思时充分注意到寺内建筑的延续慎重 ,时代精神和内涵的体现。结合湖北传统建筑之形式,透出地方建筑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古迹云亡     
相关链接: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以及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古迹云亡》讲述的是这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在1884年惨遭焚毁一事。黄鹤楼遭焚,并不是由于黄鹤楼防火不严,罪魁祸首是一张姓古董店(旧称骨董)用火不慎起火,殃及黄鹤楼,致使黄鹤楼许多宝贵的文化古物荡然无存。1884年9月27日《申报》报道了这场《鄂垣大火》,节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黄鹤楼的古今形制演变为例,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创新在信息采集、工程技术上有所缺失。只要不断提高工业化时代的技艺精度,完全可以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9.
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三楼自有序、诗、记与之并称,文以楼名,楼以文传,誉满当时,声贯古今。三楼皆历尽沧桑、屡毁屡建。黄鹤、岳阳二楼重建之次数笔者失考。而滕王阁自唐太宗之弟李元婴督洪州,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开阁以来,至1989年其间历经1336年,重修重建29  相似文献   

10.
张凡 《华中建筑》1993,11(1):31-33
文章介绍了襄阳山南东道楼的历史沿革和重建方案构想。该楼重建采用明代样式,台基座用作商业空间以取得经济效益。装修力图体现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曹春萍 《华中建筑》1996,14(1):50-55
“四阿重屋”指殷代礼制建筑的平面形式如四出式的亚字之形,“四阿”与“重屋”指同一概念,与殷商王陵在形制上互通,这种形制可与先秦典籍中的亚形结构相印证,汉代的明堂,辟雍,灵台承袭了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暗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婆婆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领所题(黄鹤楼卜诗。此诗构思奇特,格调优美,据(居才子传》载,诗仙李白登黄鹤楼见崔初所题此诗,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额题诗在上头。”可以说,黄鹤楼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崔领的这首名作及崔、李轶事有着重要的关系。楼台亭讲多便联。黄鹤楼历代担联之多领天下之先,而这些模联又多与崔领题诗紧相关联。清代陈兆庆写的一副标联,上联开首为:“一枝笔挺起江汉间…  相似文献   

13.
从古罗马晚期产生的集中式的神庙形制经过1600年的国家分裂和宗教分裂,从纵向式的巴西利卡和集中式的穹顶教堂到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主教堂,再到圣彼得大教堂,两种形式不断发展、交锋,最终在圣彼得大教堂进行最后的抉择与融合。而文章以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为主要线索,试图阐述并分析在圣彼得大教堂重建的100年间设计方案的数次变动所产生的平面、空间、结构效果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的名声久震四方。【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阁序》而誉满天下。登阁纵览,春风秋月尽收眼底,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远可观西山横翠,南浦  相似文献   

15.
保国寺大殿建筑形制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已知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宋代木结构建筑。它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13年)。大殿现存的结构,大多保存了重建时的形制和构件,有少量构件年代更为久远。就我国南方言,在时代上仅次于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黄鹤楼建筑面积4117平方米,高46.2米,支模面积达18438平方米。重建时将我国传统的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做到脱模后基本成形。主体结构采用定型钢模,梁用矩形钢  相似文献   

17.
提起耸立于长江之畔的黄鹤矶上的黄鹤楼,人们首先会想到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千古名诗《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许多人还能随口吟诵。据记载,此楼创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之所以称为黄鹤楼,主要是相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又传说费文伟曾在此驾黄鹤登仙。以后黄鹤楼虽历经劫难,但历代统治者都是毁了又修。从文献记载可知,当年的黄鹤楼重檐翼舒,四闼霞敞,台楼环廊,轩昂幽胜,几疑仙宫。难怪清…  相似文献   

18.
现存的湖北民居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而明清时期的江西移民使得湖北民居发生了一系列的衍变。现阶段关于移民与传统民居的研究众多,但在移民和民居衍变的具体对应关系的研究上尚有不足。通过湖北阳新地区的3个传统村落不同的民居形制的对比分析,总结阳新地区民居平面形制的特征和差异。进而引入基型和衍变理论模型,结合移民的民系、轨迹、时间和数量等多个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移民运动带来的民居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内江市公园街邮政楼建于1971年9月,总建3732平方米。该楼破损严重,濒临于拆除重建的边缘。1983年作加固设计,由内江市城南建筑工程队承建,使危房起死回生,焕发出新的光彩能满足邮电功能要求而受到赞誉。  相似文献   

20.
岳麓书院御书楼源远流长 ,久负盛名 ,该楼饱经沧桑 ,历尽变迁 ,今予以重建 ,意义极为深远。现特将御书楼的历史特点、重建原则等略叙如下 ,以飨读者。一、历史特点(一 )历史悠久 ,时近千年 ,岳麓书院最早始于唐末五代僧人智办学。因其“慕儒者之道” ,遗徒购书京师 ,提供学者的读书条件 ,曾为人所重。书院就是在此基础上 ,于宋开宝九年 (公元 976年 )创办的。咸平二年 (公元 999年 )已创建书楼 ,故其楼已有 990年的历史了。虽屡有兴废 ,但随着办学不断 ,书楼的建设始终是书院的重点。宋称藏经阁、元明称尊经阁、清改名为御书楼 ,大都置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