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郭凯  徐诚 《兵工学报》2007,28(2):148-152
根据陆军小分队实际作战的特点,采用武器射击效率评定指标,针对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3种实战情况,并充分考虑敌对人员目标的7种不同状态(人头、人胸、半身、正面跑步、侧面跑步、全身以及机枪+人目标),分别建立了枪械命中概率模型和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模型,给出了基于射击效率的枪械动态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并选用3种不同的枪械,进行了实战模拟验算,对比分析了不同枪械在作战过程中的命中概率和命中条件下的毁伤概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作战的特点,采用系统有效性分析方法,考虑作战双方的对抗,结合兰切斯特方程,将轻武器系统的系统、环境和使命三要素结合起来,建立了用于分析枪械作战效能分析的评估模型,给出了在对抗条件下的枪械动态作战效能评估方法,避免了以往静态效能评估和动态评估的局限性,使作战效能评估更加具有广泛性、灵活性和合理性。并选用3种不同的枪械,进行了实战模拟验算,对比分析了不同枪械在作战过程中的作战效能,计算结果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攻防对抗仿真的飞航导弹作战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论述、总结导弹武器系统效能的基本概念,综合分析了现有作战效能评估方法使用的范围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效能评估的特点和攻防对抗仿真的优势,从攻防对抗观点出发,探讨了飞航导弹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的实现途径;分析了基于攻防对抗仿真的飞航导弹作战效能分析过程,并根据飞航导弹对抗过程建立了飞航导弹的效能指标体系、模型框架、效能评估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单项效能、系统效能和作战效能的不同特点;以WSEIAC模型为例,论述了系统效能的一般评估方法;在介绍了多种作战效能模型的基础上,论述了作战效能的评估方法;最后,论述了基于仿真的作战效能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5.
穆连运  赵国华  马亮 《鱼雷技术》2006,14(3):55-57,61
潜艇鱼雷武器系统是现代潜艇作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武器系统之一,其作战效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潜艇的作战效果。通过对影响潜艇鱼雷武器系统作战效能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作战效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借鉴WSEIAC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算例与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可较好的评估潜艇鱼雷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并为其方案论证、研发及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枪械防护油对枪械的维护、保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防护油,不但可以有效地保护好武器、延长武器的寿命,而且还能提高武器使用的可靠性和作战效能,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枪械防护油的研制和生产。最近美国“JB”汽车保护神——一种专门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金属  相似文献   

7.
炮兵侦察校射无人机作战效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方法中的ADC法,综合考虑炮兵侦察校射无人机自身系统及在作战运用过程中的多种情况,建立炮兵侦察校射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模型,从而实现了其作战效能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8.
针对导弹部队作战训练存在的作战效能评估问题,分析了导弹部队作战训练特点以及现有的作战训练评价方法。在确立导弹部队作战模拟训练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导弹部队作战效能进行综合评价。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导弹作战仿真训练。  相似文献   

9.
以综合作战效能为评判依据,以“OODA”环为基本模型,研究了不同作战任务下分布式协同作战装备编配方案的优化方法。建立分布式协同作战效能指标体系,并基于指数法对底层作战能力值进行了计算;分析“OODA”环涉及的作战能力,确立“OODA”环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综合考虑“OODA”环的作战效能值和装备体系的抗毁能力,创建装备体系综合效能评估模型以及武器编配方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具体算例,研究了装备在执行侦察任务和侦察与打击一体化任务时的最优编配方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空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综合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国内外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空地导弹武器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分析作战效能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空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综合分析模型。该模型以作战效能基本要素为突破点,根据各子系统效能给定空地导弹武器系统的综合效能。该模型更加贴近实战需求,使空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研究更具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远程火箭炮打击平台未来面临多战场环境下作战考验的问题,提出一种运用云模型的评估方法。在 构建远程火箭炮打击平台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估在不同战场环境下远程火箭炮打击平台作战效能; 通过实验证明复杂战场环境对远程火箭炮打击平台作战效能发挥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摸清远程 火箭炮打击平台在不同战场环境下作战能力底数,改进远程火箭炮打击平台装备发展及为部队有针对性应用实践提 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基于AMSAA增长模型的鱼雷系统Bayes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昭勇  宋保维  胡海豹  郑珂 《兵工学报》2009,30(10):1401-1404
Bayes理论是分析研究鱼雷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方法,文中针对美国陆军装备系统分析中心( AMSAA)增长模型,提出了Bayes可靠性增长分析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将鱼雷研制阶段的可靠性增长试验数据作为产品可靠性评估的先验信息,再结合少量现场试验数据,运用Bayes方法即可对现场试验后的鱼雷产品可靠性进行评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鱼雷系统可靠性评定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龙  宋太亮  曹军海  邢彪  闫旭 《兵工学报》2018,39(11):2267-2279
科学合理的战备完好性评估对于准确掌握部队实战能力,优化保障体系结构,提高装备作战能力与保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评估模型注重维修保障因素而忽略供应保障因素、无法处理结构和状态较复杂的装备体系与保障体系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综合考虑多种保障因素的作战任务间歇期战备完好率评估模型。分析装备体系与保障体系之间的交互关系和保障过程,从装备保障需求角度出发构建装备体系中单个装备作战单元的战备完好率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共享同一保障体系多个装备作战单元的战备完好率评估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装备作战单元装备保障需求相同与不同两种情况,并针对模型求解时装备体系状态难以确定的问题,给出一种基于向量通用函数的装备体系状态确定方法。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定量评估战备完好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指导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如何评估更加有效的问题,提出由评估内涵、评估要素和评估流程构成的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指导模式.论述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指导模式,给出基于群组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作战运用效能评估的具体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行、实用,可为总部和部队今后开展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如何评估更加有效的问题,提出由评估内涵、评估要素和评估流程构成的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指导模式。论述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指导模式,给出基于群组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作战运用效能评估的具体方案。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行、实用,可为总部和部队今后开展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运用效能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部队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部队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评估方法。 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活动和安全物质4 个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置信规则库的安全文化建设水 平评估模型,结合实例分析得到初步评估结果,利用参数学习的方法对规则库进行优化及再次评估,并通过实例分 析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评估模型使评估过程更加高效,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陆军武器装备作战运用仿真模型资源建设,构建仿真及其应用分析模型体系,以陆军武器装备作战运用研究为主题,以仿真科学研究为主要手段,面向仿真应用提出以陆军作战实体为中心多层次行为建模方法,构造实体模型,确定实体间关系,构建基本动作、战术行动和指挥决策等多层次的模型体系框架,结合陆军武器装备作战运用主题构建了仿真应用分析模型结构.结果表明,该模型能使仿真应用系统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为陆军武器装备各实体及其行为模型组件开发提供技术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导弹作战效能直接影响导弹部队的战斗力,科学分析导弹的作战效能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及改进导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BP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建立了导弹作战性能的评估模型,并结合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陆军战斗集群作战火力分配和效能评估问题。建立了面向火力分配方案的目标整体打击效能评估模型。基于临界集理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优化火力分配的求解算法。该算法缩小了求解搜索范围,能够有效地提高求解效率。结合某战斗集群的实例进行了求解计算及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