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低、中碳合金钢中的马氏体除局部区域因成份偏析呈孪晶亚结构外,主要是位错亚结构的板条马氏体。低碳合金钢的中温转变组织主要有三类,即粒状组织、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其中上贝氏体又分为粒状贝氏体、准上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下贝氏体又有准下贝氏体、变态下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中碳合金钢的中温转变组织只有上、下贝氏体,其中上贝氏体又分为准上贝氏体和典型上贝氏体,而下贝体则包括准下贝氏体、变态下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  相似文献   

2.
对一种SiMn3型贝氏体高强钢的焊接HAZ氏体转变动力学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条件的变化只会改变HAZ某点的热循环温度和影响HAZ宽度。控制好t8/5是控制HAZ奥氏体转变的关键,t8/5为6.3s可使HAZ过热区不产生脆化且保持与基材相当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GCr15钢奥氏体化温度、贝氏体相对量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Cr15钢经860℃奥氏体化后,在230℃等温,当下贝氏体相对量为30%时,可获得较好的强韧性配合,适合GCr15钢冷作模具热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了在边界润滑、滑动磨损条件下,新型奥氏体-贝氏体双相钢的磨损规律,磨面及磨屑形貌,磨损表层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动态摩擦系数及表面氧化膜与微观磨损机制的关系,并首次建立了“载荷-滑动速度-滑动时间”三维磨损机制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碳空冷贝氏体钢的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中贝氏体的含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组织中含有15%-20%下贝氏体量时,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6.
Fe-C-Mn-Si钢中贝氏体组织及其精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Fe C Mn Si钢的组织及其精细结构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贝氏体铁素体内存在不同形貌、尺寸的残余奥氏体膜 ,它们把贝氏体铁素体分割或包围为不同层次结构单元 ,以残余奥氏体膜为分界面确定了贝氏体铁素体不同层次的精细结构单元及尺寸 .贝氏体铁素体条束由亚片条、亚单元和超亚单元组成 ,其尺寸分别为 2 5~ 80nm ,2 5~ 80nm ,5 .0~ 30nm .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Cr12钢贝氏体量与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组织力学性能关系和工艺参数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回火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组织含中15%-25%下贝氏体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及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通过新的组织设计及强韧化处理,研制了一类高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奥氏体──贝氏体钢(简称奥──贝钢)。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接触疲劳特性,论述了组织形成和强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边界润滑、滑动磨损条件下,新型奥氏体─贝氏体双相钢的磨损规律,磨面及磨屑形貌,磨损表层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动态摩擦系数及表面氧化膜与微观磨损机制的关系,并首次建立了“载荷─滑动速度─滑动时间”三维磨损机制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Fe-C-Mn-Si钢的组织及其精细结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贝氏体铁素体内存在不同形貌、尺寸的电残余奥氏体膜,它们把贝氏体铁素体分割或包围为不同层次结构单元,以残余奥氏体膜为分界面确定了贝氏体铁素体不同层次的精细结构单元及尺寸。贝氏体铁素体条束由亚片条、亚单元和超亚单元组成,其尺寸分别为25-80nm,25-80nm,5.0-30nm。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淬火钢中常见的(111)r,(225)r及“隐晶”等三种马氏体形态变化的临界现象的数学模式.诸形态均存在各自的原始奥氏体临界晶粒直径D_c与奥氏体中临界固溶碳原子浓度C_c的数学关系D_c~(-1/2)=((τ_s~e)/k-(140/k)C_c)形态给定时,奥氏体的临界切变屈服强度τ_s~c及Hall-petch斜率k均为定值,并可用它们标识形态变化的临界现象.实验已初步证实此模式的可靠性,并测定了诸形态的τ_s~c及k值.对诸形态k值分析表明,(111)r与(225)r马氏体均为晶界源位错形核,但柏氏矢量前者仅为后者的一半.“隐晶”马氏体形核不但包括晶界位错源模式,还包括切模量降低的、很可能是“局部较模”这种形核模式.这使核密度显著增加,从而形成“隐晶”态马氏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CrSi钢下贝氏体/奥氏体界面位错。结果表明,其界面位错柏氏矢量b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残余奥氏体的加工硬化特征,从抗磨材料角度出发,研究了合金元素铜、钼和热处理规范对奥-贝球铁的组职和性能、残余奥氏体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此高锰钢,研究了不同热处理规范的奥-贝球铁在小能量冲击载荷下的耐磨性,并首次将奥-贝球铁应用于颚式破碎机齿板上。实验室试验及生产现场运行结果表明,其耐磨性均优于高锰钢,约提高15~30%。  相似文献   

15.
作者的“Laser模型”基于如下假设:马氏体相变可看作一种以电子气为工质的量子热机。本文研究界面电子态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考虑的模型由简单六方晶体结构(马氏体)和简单立方晶体结构(奥氏体)组成。界面两边都是s电子,以紧束缚Hamitonian算符近似描绘。由解Dyson方程可从解析的半无限介质的Green函数导得界面Green函数,从而解得各层电子态密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相变过程中电子跃迁特征:电子自三维的母相带态进入二维(界面)的反键轨道,再进入三维的马氏体相的带态,以驱动相变。  相似文献   

16.
奥氏体—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一种高碳含硅低合金钢经等温处理获得的新型奥氏体-贝氏体双相组织特征,并将其与常规类型组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等温转变温度对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提示了该新型双相组织超高强度钢的强化机理。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热处理研究了3Cr2W8V钢强韧化工艺,并作了理论分析。将试验结果用于Al合金压铸模,显著提高了耐磨性,抗热疲劳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碳空冷贝氏体钢的贝氏体/马氏体复合组织中贝氏体的含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组织中含有15%~20%下贝氏体量时,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制了了以硅,锰为主的中碳Si-Mn奥氏体-贝氏体钢,可在铸态,正火和缓冷以及锻后空冷条件下均可获得贝氏体组织,且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韧性,其冲击磨损性优于高锰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