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为了研究合金化热镀锌层与基体的剥离性能,设计了一种用于剥离合金化热镀锌层的特殊试验装置和专用胶.利用该装置可以在普通的万能拉伸仪上将合金化热镀锌层从镀锌板基体上剥离下来,同时测定出其镀层脱落过程的剥离力,发现镀层剥离时剥离力曲线趋于水平线.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镀层整体与基体分离,X射线衍射分析剥离前试样由г,г1,δ和α-Fe相构成,剥离后基体侧含有г,г1,α-Fe相,镀层侧只有г,г1和δ相.这说明合金化热镀锌层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了沿镀层与基体的交界层(г+г1)开裂而发生剥离. 相似文献
3.
4.
测试了热镀锌钢板的力学性能和模拟成形性能,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拉伸变形后表面镀层变化情况,分析讨论了锌层对成形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锌层产生横向裂纹是影响热镀锌钢板成形性的主要原因,锌层对r值有一定的影响,锌层厚度越大,r值降低的幅度越大。热镀锌钢板的扩孔率比冷轧裸板的扩孔率低10%~20%;FLC值降低5%左右(绝对值)。 相似文献
5.
Al含量对Fe—Al无序固溶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余氏理论,对不同Al含量的富Fe区Fe-Al无序固溶体进行价电子结构计算和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了Al含量合金晶格常数、原子磁矩、塑性以及晶体内原子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Fe-Al无序固溶体的晶格常数、原子磁矩和塑性随含Al的变化,是由于合金中Fe,Al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导致原子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7.
9.
综合分析了热镀锌板高耐蚀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热镀锌板在耐蚀性方面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指出了我国高耐蚀性热镀锌板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表面缺陷对于汽车外用热镀锌钢板的成材率具有很大影响,以钢板表面的典型缺陷分析方法为例,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判断了缺陷的成因,总结了理化检验技术在汽车外用热镀锌合金化钢板生产中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缺陷发生的位置在镀锌工位之后、平整工位之前,设备材料属于有机组成;通过现场调研发现缺陷设备为一组挤干辊,通过替换完好的挤干辊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大气腐蚀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很多.通过暴露试验,对09CuPTiRE等8种低合金钢和普通碳钢(A3钢)在宜昌、三斗坪、秭归3个试验点进行了大气腐蚀试验,获得了1,2,5 a的腐蚀数据.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探针分别进行了锈层形貌观察、结构分析及锈层内合金元素分布的测试,采用电化学腐蚀测试仪对锈层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测定.结果表明:试样在宜昌站的平均腐蚀速率(16.9~23.9 μm/a)是三斗坪站(9.4~14.6 μm/a)的1.5倍左右;耐蚀性最好是09CuPTiRE钢,暴露5 a后其相对耐蚀性在三斗坪约为A3钢的1.54倍,在宜昌约为A3钢的1.41倍.锈层的物理分析及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验证了暴露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镁合金磷化工艺及磷化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有效提高镁合金表面涂层的防护能力,研制了特定的配方体系对AZ31D镁合金基体进行磷化处理,并进行涂装和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体系能制备出表观均匀、细致的磷化膜,金相显示其晶粒均匀.该磷化膜与有机涂层的结合力牢固,用划格法测定膜与环氧涂层甚至与丙烯酸涂层的附着力均能达到1级,而没有磷化膜的金属基体与丙烯酸涂层的附着力仅能达到2级.通过48 h中性盐雾试验表明,有磷化膜的涂层比没有磷化膜的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将Fe30Mn5Al合金在800℃空气中循环氧化160h,在氧化层与基体之间获得厚度约为15μm的贫Mn,富Fe铁素体层,研究氧化改性贫Mn层对Fe30Mn5Al合金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mol·L-1 Na2SO4溶液中,与原始合金相比,贫Mn层的阳极极化曲线呈自钝化,自腐蚀电位Evs SCE从-750mV提高至-130mV,钝化电流密度ip从310μA/cm2下降至29μA/cm2;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的容抗弧直径及|Z|值增加,相位角平台变宽,利用等效电路Rs-(Rt//CPE)拟合的极化电阻Rt由2.7kΩ·cm2增至9.9kΩ·cm2;贫Mn层比合金基体具有更好的抗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提高热镀锌钢板的耐蚀性,在其表面涂覆单宁酸-H2TiF6涂层,研究了涂层的形貌、成分、结构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单宁酸-H2TiF6涂层能为热镀锌钢板提供良好的防腐蚀保护;提高涂覆液酸度,涂层耐蚀性增加,pH=3时涂层耐蚀性最大,继续增加涂覆液酸度时涂层耐蚀性不再增加;固化温度影响涂层耐蚀性,60~80℃固化时涂层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