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96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最早的可视电话PicturePhoneMOD-Ⅰ,传送黑白静止硬拷贝图像,图像和话音采用分时传送。20世纪70年代,在匹兹堡和芝加哥间开始用于商业服务,采用PicturePhoneMOD—Ⅱ,提供黑白静止或活动的点对点电视会议业务。然后,许多国家进行了会议电视的试验,但基本上都是采用模拟方式来传输图像,不仅使得运营费用高,同时也使很多人在会议期间不能使用话路进行通话。80年代期间,会议电视业务基本上被数字传输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196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最早的可视电话Picture Phone MOD—I,传送黑白静止硬拷贝图像,图像和语音采用分时传送。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也做出了可视电话样机,并成功进行了实验室范围的通信。20世纪70年代,Picture Phone MOD—II在匹兹堡和芝加哥间开始用于商业服务,提供黑白静止或活动的点对点电视会议业务,可以算是最早的视讯业务。  相似文献   

3.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964年纽约世博会首次推出了可视电话;上世纪70年代,可视通信在匹兹堡和芝加哥间开始用于商业服务,采用Picture—Phone MOD—II,提供黑白静止或活动的点对点电视会议业务:80年代,日本制订了可视电话的TTC标准,在模拟电话网上传送黑白静止图像,显示屏清晰度100×100.5~6秒...  相似文献   

4.
最早开发的可视电话是模拟可视电话,其历史尽管可能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但真正具有实用意义的模拟可视电话是在本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的,采用模拟方式,静止黑白图像技术,带宽IMHZ。1964年,AT&T首次推出世界最早的可视电话(称为PicturePhone)。并在1964年出现最早的模拟视像会议系统,传输黑白图像。AT&T公司经市场调查,了解到用户对只能传送静止黑白图像的可视电话已不满足后,于1990年开始进行活动彩色图像可视电话的研制。并于1992年开发出世界上最早的数字可视电话--2500型可视…  相似文献   

5.
最早开发的可视电话是模拟可视电话,其历史尽管可能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但真正具有实用意义的模拟可视电话是在本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的,采用模拟方式,静止黑白图像技术,带宽1 MHz.1964年,AT&T首次推出世界最早的可视电话(称为Picture Phone).并在1964年出现最早的模拟视像会议系统,传输黑白图像.  相似文献   

6.
电视会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 电视会议系统是继电话会议系统之后新发展的、更先进的远程会议系统。它是在1964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率先推出,而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由点对点之间的黑白的、静止或活动图像的模拟传输发展到多点之间彩色活动图像的数字传输。1990年原CCITT(原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即现在的ITU-T,国际电信联盟)通过了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的H.261建议,以及后来的H.320系列标准,对电视会议的各种技术标准做了完整的规定,为各种产品的国际互通提供了保  相似文献   

7.
高武 《西部广播电视》2002,(2):45-47,45
1 概述电视会议系统是继电话会议系统之后新发展的、更加先进的远程会议系统,它是在1964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率先推出,而后逐渐发展起来的;由点对点之间的黑白的、静止或活动图像的模拟传输发展到多点之间彩色活动图像的数字传输.1990年原CCITT(原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即现在的ITU-T,国际电信联盟)通过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的H.261建议,以及后来的H.320系列标准,对电视会议的各种技术标准作了完整的规定,为各种产品的国际互通提供了保证;再加上电视会议系统可节省会议旅费、时间,提高开会的效率,适合某些特殊情况,增加参加会议人员等无可比拟的优势;电视会议系统成为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新型业务之一.在国内,电视会议系统1994年首次在电信网中使用,1995年11月电视会议系统正式投入商用;近几年来随着广电、铁路等网络的开通,电视会议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马津 《电子世界》2003,(8):9-10
可视电话在出现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处于被束之高阁的境况中。早在80年代初就曾有静态黑白图像可视电话出现,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在通话中十几秒才能传输一个静态的黑白图像,且图像质量较低,启动速度又十分缓慢,使用非常不便,所以几乎没有什么人对当时的可视电话有印象。进入90年代,随着电话普及率的高速飞涨,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单一的不见面的对话,还因为微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传输及压缩技术的不断提高,更由于国际电联于1996年5月制定了有关PSTN的可视电话系列标准即H.324框架性建议、1998年制定了H.324v草案建议,使得较高质量的动态彩色可…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可视电话通过电话线来传送图像和声音信号。但市面上可视电话价格较昂贵,使人可观不可买。而本文介绍的高画质、低价位的Aver可视电话系统可使您梦想成真。Aver捕捉卡采用美国最新数字芯片,是由台湾Photon等公司开发出来的,它是Aver可视电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充分考虑人眼视觉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可视电话、视频电视会议等领域经常出现的视频头肩序列图像,提出了一种面向人脸检测与跟踪的视频分级编码方法,在极低比特率的情况下,接收端仍能获得视觉质量较好的恢复序列图像.  相似文献   

11.
可视电话是利用电话线路实时传送人的语音和图像的一种通信方式,本文阐述基于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的机顶盒可视电话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用于静态黑白可视电话的调制解调技术,在普通电话机配合下,利用模拟电话网中的一条话路,就可进行半双工图像通信,实验表明,该技术在性能优良,易于采用通用芯片实现。  相似文献   

13.
彩色静止图象传输设备,即彩色可视电话由南京邮电学院研制成功,今年3月11日通过部级鉴定。这种设备为慢扫描,只占用一条话路,屏幕大,与摄象机连接使用,可1分钟或2分钟传送一幅彩色画面,还可投影。目前不少发达国家拥有的可视电话大都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用单片机80C552作为CPU来实现黑白静态图像可视电话的方案,以及系统的构成、软件编程和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可视电话飞黄腾达的新时代!从全球可视电话发展状况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推出可视电话最早的国家,随后日本、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在研发可视电话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中国内地在研发可视电话领域方面也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早在80年代,上海电讯器材厂就已成功开发出黑白静止可视电话,当时售价每台3000元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中国大陆的可视电话生产厂家日趋增多,目前较有规模的已有10多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企业静观市场发展,随时准备切入可视电话市场。由于多方面的条件制约,尽管大家一致看好可视电话的市场前景,目前的可视电话市场依然不尽如人意,各个厂家的销量都不是很大。为了鼓励可视电话的发展,国家已将开发多媒体可视电话列入863计划,一些大专院校如南邮、北邮、哈工大等院校都相继开发出实用软件组合的可视电话。还有相当多的专家和学者也纷纷为发展我国可视电话献计献策。相信不久的未来,可视电话定像专家所预言的那样,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本期产品聚焦选取的厂家有:深圳捷泰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京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瑞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彩虹皇旗电子资讯有限公司、杭州...  相似文献   

16.
可视电话的主要功能是点对点的视频通信,即支持彩色活动图像及语音的双向实时传输。可视电话从概念的提出、第一台可视电话的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和芯片技术的进步,图像、语音压缩编码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1996年国际上推出的统一的多媒体可视电话标准,其发展已经历了几十年之久。在今天的多媒体通讯时代,可视电话又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陈德智 《通讯世界》2001,(10):56-57
坎坷几十年可视电话从概念提出、技术发展到市场启动,经历了种种坎坷和曲折。尤其在中国,可视电话市场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境地,市场迟迟未能启动。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可视电话的概念,认为应该利用电话线传输语音的同时传输图像。1964年,贝尔实验室正式提出可视电话相关方案。但是,由于传统网络和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可视电话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80年代后期,随着芯片技术、传输技术、数字通信、视频编解码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适合商用和民用的可视电话才得以浮出水面,进入人们的…  相似文献   

18.
电视会议电话是通过长途线路把彼此远离的人们用声音和图像连系起来。美国制造商为此进行了商业合作。目前电视会议电话已可供小公司使用,而一般个人用户使用电视电话的日子也不太远了。美国集成块制造商Intel和电视会议硬件的领先制造商Picture Tel合作研制一种称为DVI的多功能计算机系统,它可以使用户在一个屏幕上同时显示文本,静止画面、动画片以及全动作电视。这两家公司还计划生产一种可以插入个人计算机的单一处理单元,在一个  相似文献   

19.
《现代有线传输》2005,(4):49-5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爆炸导致了数据传输的急剧增加,迅猛发展的长距离通信技术和显示技术推动了INTERNET数据通信、HDTV、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电视会议,家庭办公等多媒体的发展,不但使用户对通信带宽的需求激增,而且还需要在局域网(LAN)内的传输速率达1Gbps,甚至达10Gbps。  相似文献   

20.
1前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爆炸导致了数据传输的急剧增加,迅猛发展的长距离通信技术和显示技术推动了INTERNET数据通信、HDTV、视频点播、可视电话、电视会议、家庭办公等多媒体的发展,不但使用户对通信带宽的需求激增,而且还需要在局域网(LAN)内的传输速率达1Gbps,甚至达10Gb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