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日本新城建设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的由来 新城定义 新城源自1968年的英国大伦敦计划,在伦敦城绿化带外侧建设人口为5万~8万,并能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后演变为在中心城市的郊外开发建设大规模住宅区.日本初期规划建设的新城多属此类.  相似文献   

2.
新城规划是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新定位,促进新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新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实施新标准,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为目标,把新城建设成为高品质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3.
李蕾 《规划师》2011,27(5):56-62,68
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建设会造成新城活力不足,尤其当新城和旧城位置临近时,新城对旧城的人口和产业的疏解功能会受到限制.贵阳花果园新城被定位为一个高容积率、高高度和高密度的紧凑生态型新城,其规划经历了植入"新组织"、"缝合"城市新旧空间、提升经济与城市价值3个主要阶段,从城市边界、土地使用、交通体系、景观塑造和城市价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卫星城到新城——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新城空间格局的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发展的骨架,是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和城市整体建设策略在空间布局上的具体体现.自建国之初的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就在一直探讨什么是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城市规模的大与小,城市人口的密与疏,城市布局的聚与散,这些有关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技术问题,实际上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政策.2004年编制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建设新城的规划设想.从卫星城到新城这一概念的转变,反映出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州新城规划以总体规划层面为基本技术平台,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标准研究、重点问题研究、节点设计等为支撑.落实新定位,促进新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新理念,促进新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实施新标准,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建设新城区,把新城建设成为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城市.促进通州新城健康、可持续发展.其编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规划背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昌平新城是北京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疏散中心城产业和人口的重点区域,是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昌平新城及地区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引导发展高科技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昌平区委一届九次全会也提出把昌平建设成为"投资创业、旅游休闲、生活居住"三个首选之区的目标.因此,本次昌平新城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新城功能,并根据新城规划的编制要求,在深入分析昌平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结合昌平土地利用现状,梳理整合城市空间,有效控制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建设标准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晓光  刘巍 《规划师》2013,29(8):71-74
新城正在成为北京城市建设的重点对象。北京新城法定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四个步骤",因此应在北京新城建立与法定规划相对应的城市设计层级体系,且各层次城市设计之间相互衔接,增加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实现对建设管理的有效控制。研究以北京房山新城良乡组团为例,探讨街区层面、重点地区城市设计深化方案,以及地块层面城市设计控制要求等方面内容,寻找新城设计的编制与规划思路、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城建设在一些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但是,新城的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需求变化,是规划需要面对的主要难题。本文以三门滨海新城概念规划为例,从区域背景的分析和新城发展的理性定位入手,尝试更大限度的强化功能策划、行动计划、开发策略等要素与空间布局及城市设计的结合,对规划如何更好的引导新城开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5,(3)
近年来,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时代,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新城建设热潮涌动。一方面新城的规划建设,拓展了城市空间结构,缓解了旧城压力,提高了城市建设的品质,另一方面空城、鬼城等现象突显,引发人们对新城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如何构建能够促进人口集聚、发展服务经济的综合功能新城,已成为规划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金乡县健康新城为例,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策略动力研究,对新城规划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上海市人口分布与城市区域功能结构错位、城市发展规划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城人口导入的必要性,给出了新城人口导入应当遵循的原则,研究了上海市新城人口导入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经济发展、住宅供应、政策引导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新城人口导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珺  石晓冬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Z1):1143-1146,1153
北京的新城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聚集新的产业,带动地区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在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同时,如何规划建设健康新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作者尝试以亦庄新城为例,在新城中心地区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方式,促进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协同发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城提供一种选择方式.借鉴国内外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进一步探讨北京新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前景与可能的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城战略是贯穿上海城市规划的基本规划战略之一。面对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上海启动新一轮新城建设,低碳生态的基本理念成为指导新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上海本轮首个批复的新城规划,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修编在工作过程中从网络生态、紧凑发展、复合有机三个层面落实低碳城市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搭建起规划理念到实践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对新城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宏远  樊杰 《城市规划》2007,31(3):20-24
北京将建设新城作为疏解中心城职能和人口压力的重要战略。本文首先分析北京的城市发展阶段及其内在机理,借鉴巴黎和东京都市区当年建设新城的经验与教训,剖析现阶段北京市建设新城将会面临的难点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目前的城市发展阶段,建设新城难以起到疏解中心城人口压力的目的,反而容易使新城成为容纳外来人口继续向北京市迁移的集聚地,进一步造成城市建成区的蔓延和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历程呈现出实用主义路线,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是近几十年城市实践的典型代表.各地的新城新区建设实践,既有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吸收与借鉴,又有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创新,极具哲学智慧.本文运用哲学思维,总结、梳理新城新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重点从规划的变与不变、建设的快与慢、形象的表与里、土地的公与私、人口的流与留、产业的博与专六大辩证关系的角度出发,结合利弊关系剖析,论述城市规划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希冀为相关城市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也希望为正在变革的规划事业提供哲学视角和多元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城一般建设于大城市附近,成为大城市空间延伸的一部分,或者相对独立.20世纪后半叶,新城的概念在许多欧洲大型城市聚集区的城市规划中被采用,其主要目的是分散一部分城市人口及将城市活动向城市外围转移.  相似文献   

16.
杨卡 《城乡建设》2007,(11):66-68
一、我国新城大发展的背景 我国新城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城建设有一些共通的特征,主城人口膨胀与集聚不经济是新城发展和建设的动力之一,新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类似的问题.但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发展所形成的特殊背景也决定了我国新城的主要特征.具体的讲,我国新城发展的主要背景包括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从亦庄新城未来的发展来看,它受到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城市圈、天津滨海新区以及京津产业带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现状显然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未来十五年的规划目标将由一个7万人的科技开发区建设成为一个人口70万人的综合新城,GDP由现在的127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城市建设用地由现在的16.7平方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100平方公里.亦庄新城的建设迫切需要经济提升、产业提升、社会结构的完善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房山新城规划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出发点,进一步细化、深化新城不同地区的功能、规模和布局;落实新定位,促进新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贯彻新理念,促进新城的可持续、集约、协调发展;实施新标准,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是房山新城规划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东京新城规划建设对上海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城建设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总结国外新城建设发展历程,研究东京新城规划建设经验,为上海新城规划与建设提供多角度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高品质,高标准建设新城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新城吸引力,促进新城发展".由此,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成为北京各新城规划中一个重要专项内容,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