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弹性体》2015,(3)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多孔吸油树脂,分析了致孔剂含量对树脂最大吸油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多孔吸油树脂对二甲苯和航空煤油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致孔剂最佳含量为单体总质量的5%;多孔吸油树脂对二甲苯和航空煤油的最大吸油率分别为9.0g/g和6.2g/g,最大吸油时间分别为20min和30min;多孔吸油树脂对二甲苯和航空煤油的吸油速率分别为0.311min-1和0.180min-1,缓释速率分别为0.020min-1和0.015min-1。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为单体,合成了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研究了不同的交联剂、引发剂、分散剂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高吸油性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并且考察了高吸油树脂对不同油品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h,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且当DVB、BPO、PVA占单体混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1.0%、1.2%、0.8%时,所合成的树脂的吸油性能较好,树脂对四氯化碳(CC14)的吸收性能最好,其饱和吸油率达到36.6g/g。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正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改进的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树脂。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AIBN加入量及加入时间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BA∶MMA质量比为4∶1,引发剂BPO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4%,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质量的0.15%,发泡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单体质量的18%,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树脂对甲苯的吸油率最高可达40.17 g/g,速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DDMA)和苯乙烯(S)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DDMA/S树脂,利用FTIR对合成树脂进行结构表征,测试了树脂的吸油性能。结果发现,该类树脂的吸油能力随着树脂中DDMA含量增加而增加,对油品的吸油能力为甲苯汽油柴油豆油,当DDMA/S树脂单体组成为2∶3时,对甲苯和汽油的吸油率分别为9.5386 g/g和7.0153g/g,并对不同油品的吸油能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以2,3-二溴-1,4-丁二醇为主体,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乙胺反应制备含胺基可交联烯烃单体,然后与苯乙烯通过悬浮聚合得到含胺基苯乙烯交联共聚物吸油树脂。对产物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对其进行了吸油性能测试和CO_2刺激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制备了多孔结构微球,产物结构与预期一致,所得吸油树脂对甲苯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其饱和吸附率为1.11 g/g;吸油树脂吸附甲苯后在CO_2作用下,胺基完成了亲油-亲水的转变并释放所吸附甲苯,脱附率为82.3%。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酯类、苯乙烯为主要共聚单体,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二乙烯基苯(DVB)等为交联剂,采用悬浮共聚工艺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油树脂.研究了树脂共聚单体组成、丙烯酸单体链长、交联剂种类、交联度、引发剂量以及聚合工艺等因素对吸油树脂吸油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GDMA交联时以丙烯酸十四酯的效果最佳,采用DVB交联时以丙烯酸十二酯效果最佳;交联剂种类及交联度大小对树脂吸油性能及树脂形态有明显影响;树脂交联度的大小明显影响树脂共聚物的转化率与可溶性分率,也明显影响树脂产品的收率.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油树脂具有较佳的吸油性能,对甲苯的吸附量可达17.32 g/g树脂.  相似文献   

7.
高吸油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烯酸和十二(烷)醇直接酯化法制备丙烯酸十二酯,然后以丙烯酸十二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明胶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的高吸油性树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该树脂的最优方案,同时对其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_(丙烯酸十二酯):n_(丙烯酸丁酯)=1:2,引发剂用量3.0%,交联剂用量2.2%,分散剂用量2.8%,水油体积比8:1,温度80℃,反应时间5 h时,生成的树脂吸油性能最好,对甲苯的吸油率达16.5 g/g,对甲苯和四氯化碳的吸附量也在10 g/g以上。在3 h内,树脂基本达到饱和吸油状态,同时保油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橡胶(NR)接枝马来酸酐(NR-g-MAH)和NR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NR-g-MMA)为NR/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SMA-BA-St)吸油材料的增容剂,研究了各组分配比、增容剂的种类及用量对吸油材料吸油能力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NR-g-MAH为增容剂时,吸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油率优于以NR-g-MMA为增容剂时的吸油材料;当NR/SMA-BA-St/NR-g-MAH(质量比)为100/10/5时,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吸油性能和老化性能;随着增容剂接枝率的增大,吸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油性能呈上升趋势;吸油材料在CCl4、甲苯、苯、柴油和机油中的饱和吸油率分别为37.48,32.45,29.26,23.06,16.79g/g,保油率可超过85%;对CCl4的二次吸油率可达30g/g;以NR-g-MAH和NR-g-MMA增容吸油材料的热稳定性比SMA-BA-St优异,且在常温下使用很稳定;NR-g-MAH的增容效果优于NR-g-MMA,有效改善了NR与SMA-BA-St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废轮胎胶粉的吸油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周美华 《轮胎工业》2008,28(4):198-201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废轮胎胶粉和叔丁基苯乙烯(tBS)为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制备吸油树脂,并考察其吸油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tBS可以接枝到废轮胎胶粉分子链上;当废轮胎胶粉/tBS并用比为60/40、交联剂DVB用量为1份、引发剂BPO用量为1份时,吸油树脂的吸油率达到最大;随交联剂DVB用量的增大,吸油树脂的凝胶含量增大,吸油率则先增大后减小;吸油树脂在甲苯和原油/甲苯混合物中的吸油过程基本上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聚乙二醇丙烯酸酯(PEGDA)、二丙烯酸-1,6-己二醇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0)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高吸油性树脂。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并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SMA)/n(MMA)为90:10,w(BPO)为1.0%,w(PVA)为1.2%,w(PEGDA)为1.3%时,树脂吸甲苯倍率达15.98g/g,吸柴油倍率达8.57g/g。树脂的保油率在93%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