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介孔材料,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微球样品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样品的光谱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核-壳结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样品,是由外表面为孔径约8纳米,厚度约30纳米的有序介孔二氧化硅壳层,包裹着内核为直径约200纳米的二氧化硅微球所组成,介孔壳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良好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2.
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杨  姜诚  韩德艳 《湖北化工》2014,(2):19-22,26
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综述了近年来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在靶向药物、生物富集与分离、磁热疗、固定化酶等生化领域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徐晓宁  曹发海 《化工学报》2016,67(6):2340-2348
采用一步原位聚合诱导沉淀法制得了形貌多样、结构复杂的二氧化硅介孔微球,将其与Noyori配体RuCl(p-cymene)[(R,R)-Ts-DPEN]络合制得负载型钌催化剂并应用于苯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氮气等温吸脱附手段证明了二氧化硅微球和负载型钌催化剂的微球型介孔结构,结合透射电镜表明了钌元素均匀分布在二氧化硅微球上;通过红外光谱显示该催化剂与反应底物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载体孔结构,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钌配体负载到具有小孔径、高比表面积的二氧化硅微球上有利于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由此引出介孔氧化硅微球的孔道限域效应对不对称催化反应的活性和光学选择性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40℃、0.2ml苯乙酮的条件下反应16h,负载型钌催化剂用于苯乙酮不对称转移加氢反应其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最高可分别达到64.1%和93.4%。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Ce(NO3)3·6H2O和Cu(acac)2为原料溶于乙醇制备前驱体溶液,采用浸渍法在MCM-41有序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中负载Ce/Cu氧化物,最终得到负载氧化铈和氧化铜的MCM-41多孔复合微球。结果表明,Ce/Cu负载于微球的介孔中;随着浸渍液体积的增加,Ce/Cu负载量增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步原位聚合诱导沉淀法制得了形貌多样、结构复杂的二氧化硅介孔微球,将其与Noyori配体Ru Cl(p-cymene)[(R,R)-Ts-DPEN]络合制得负载型钌催化剂并应用于苯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氮气等温吸脱附手段证明了二氧化硅微球和负载型钌催化剂的微球型介孔结构,结合透射电镜表明了钌元素均匀分布在二氧化硅微球上;通过红外光谱显示该催化剂与反应底物之间存在氢键作用;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载体孔结构,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钌配体负载到具有小孔径、高比表面积的二氧化硅微球上有利于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由此引出介孔氧化硅微球的孔道限域效应对不对称催化反应的活性和光学选择性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在40℃、0.2 ml苯乙酮的条件下反应16 h,负载型钌催化剂用于苯乙酮不对称转移加氢反应其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最高可分别达到64.1%和93.4%。  相似文献   

6.
ZnO/介孔SiO2组装体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珊  林保平 《化工时刊》2007,21(5):34-36
在碱性条件下,以正硅酸乙酯和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球状的介孔二氧化硅,然后在减压的条件下用醋酸锌溶液浸渍,过滤干燥后在600℃下焙烧5 h制备出了球状的ZnO/介孔SiO2组装体,产物用XRD,TEM,BET,TG,I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介孔二氧化硅球上负载了ZnO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7.
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因其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快速的吸附动力学、良好的再生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在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本文比较了胺改性的M41S、SBA-n、KIT-n、介孔二氧化硅泡沫、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和六方介孔二氧化硅的吸附性能,总结了MCM-41和SBA-15的结构特点。介绍了胺化合物的负载方式——湿法浸渍、化学接枝和原位聚合的胺负载原理。分析了硅源、载体内部性质、气体选择性和不同添加剂对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吸附二氧化碳能力的影响。最后,点明了吸附剂未来的发展目标,对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可关注介孔二氧化硅微观结构和温度对胺与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的影响,增强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的稳定性,推进其在实际环境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均匀设计法将纳米介孔碳与纳米介孔二氧化硅进行复配,利用四球摩擦试验机对复配剂摩擦学性能进行测试。发现复配体系能较好地改善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复配体系中纳米介孔碳和介孔二氧化硅均能发挥各自优势,分别改善润滑油的极压性能和减摩性能。  相似文献   

9.
《无机盐工业》2007,39(9):23-23
一种纳米介孔氧化硅球制备方法,从无机硅源出发,先制得酸性活性二氧化硅溶胶,然后再与水溶性有机溶剂、模板剂充分混合均匀,在氨水作用下,酸性活性二氧化硅溶胶在模板剂作用下,经一段时间充分反应即得介孔二氧化硅球。本发明是一种较为经济、工艺简单的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球的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超文  徐广通  邹亢  徐华 《硅酸盐通报》2018,37(9):2787-2793
以硅酸钠为硅源,硫酸为酸化剂,聚乙二醇为模板剂,利用均相反应器水热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考察硅酸钠、硫酸、聚乙二醇的浓度及聚乙二醇聚合度对产物形貌和材料表面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理.运用XRD,FT-IR,XRF,SEM,BET等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从表征结果可以看出,所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球形度良好,粒径分布比较均匀,纯度高,比表面在92~577 m2/g、孔体积在0.141~1.141 cm3/g范围内可调控.通过TEM对聚乙二醇胶束的研究得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