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冷湖七号-南八仙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的含油气区带,南八仙地区含油气层系多,从基岩到浅层均有油气发现,而冷湖七号地区目前仅在古近系中获得工业气流。利用地震资料解释、构造演化史恢复及含油气性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的构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认为:冷湖七号地区和南八仙地区均发育深、浅2套构造样式;但南八仙为古隆起背景下的早期构造,其深层挤压隆升构造和浅层滑脱构造均易形成油气富集区,而冷湖七号古构造背景不明显,其构造高点在深、浅层发生偏移,认为深层背斜或断背斜圈闭更有利于油气成藏。基于上述构造特征及成藏差异性研究,提出了冷湖七号基岩天然气勘探的新方向,拓宽了该区油气勘探领域,对该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藏严格地沿断裂展布,自北西向南东沿断裂带依次分布冷湖三号-七号油气聚集带、南八仙油气聚集带和马海油气聚集带.柴北缘地区断裂的形成与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在中新生代的剧烈挤压和走滑活动有关.断裂以逆断层为主,还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平移断层等.断裂走向以NW向和NWW向为主,平面上呈弧形弯曲、平行、斜列、交叉展布的"S型"或"反S型"等组合类型,剖面组合样式主要有伸展构造、基底卷入型、盖层滑脱型等类型.其中,以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形成的构造油气藏最为发育.断裂不仅控制了生烃凹陷的展布及构造圈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断裂活动形成的大量裂缝,改善了储层的物性条件.柴北缘地区普遍存在以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形成的下生上储式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论柴达木盆地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穆剑  汪立群 《石油学报》1999,20(2):18-22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大沉积盆地,但已经找到的油气储量与其盆地面积和油气资源量极不相称,尽快摸清大规模油气田形成的石油地质规律是油气获得突破的基础。近年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勘探中,陆续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发现了多个含油气构造,同时在科学探索井——冷科1井钻遇了千余米厚的侏罗系优质生油岩系,表明有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通过对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和储层、盖层发育特征以及生储盖组合、油藏类型特点的分析,结合近期勘探成果,得出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可能存在大规模油气聚集的结论,并依据石油地质条件和构造圈闭的特征,提出了近期勘探方向和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冷湖0—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一个含油气构造带,目前已发现油田除冷湖3号油田为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外,其他均为第三系次生油气藏。对该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钻井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及具体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冷湖0-5号具备形成侏罗系原生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下断阶找油”是冷湖0~5号构造的正确勘探思路及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兴宇 《石油学报》1988,9(2):28-36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十分富集的典型盐湖盆地.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多种砂体遍布全区,生油岩成熟度高,排烃条件好,油气运移距离短及深层次生孔隙带的存在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前者包括断层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又可细分为同生断层逆牵引构造、断层挤压构造、盐膏柔性拱张背斜构造及与古潜山和压实作用有关的披覆构造等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有砂岩体原生地层油气藏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是大型复合式油气聚集带,它是多个次级构造带的复合,有多层次多类型的圈闭,尤其以与盐构造、盐相变有关的圈闭为特征.中央隆起带与多种砂岩体的有机配套则形成了以构造断块为主要类型的油气藏复合体;在先凹后斜的西部斜坡带发现了油气十分富集的胡状集油田,在深洼陷及凹陷陡岸也发现了逆牵引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深层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6.
从油气藏圈闭的形成与保存、油气藏成藏时间与期次、油气运聚特征和油气藏成藏模式四个方面总结了焉者盆地宝浪、本市图两油田的成藏特征。油气藏圈闭为古构造基底隆起背景上的披覆背斜或鼻状构造,后经改造,呈现今的断背斜或断鼻形态。宝中区块主要成藏期为侏罗纪末,宝北区块和本布图油田主要成藏期为晚第三纪。  相似文献   

7.
宝浪与本布图油田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气藏圈闭的形成与保存、油气藏成藏时间与期次、油气运聚特征和油气藏成藏模式四个方面总结了焉耆盆地宝浪、本布图两油田的成藏特征,油气藏才为古构造基底隆起背景上的披覆背斜或鼻状构造,后经改造,呈现今的断背斜或断鼻形态,宝中区块主要成藏期为侏罗纪末,宝北区块和本布图油田主要成藏期为晚第三纪。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特征分析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柴达木盆地19个油气田典型油气藏的详细解剖,油气藏具有6个特点:①油气层厚度薄,油气藏面积总体偏小;②油气藏油层物性相对较差;③古近系、新近系原油成熟度总体偏低;④油气藏类型丰富,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型4大类油气藏均有发育;⑤以断层类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受断层的控制作用明显;⑥油气藏晚期破坏比较严重。在对油气藏特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①柴达木盆地油气田分散,大油田少;②近源古构造最富集油气;③在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的同时,应注意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④深入研究断层对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侏罗系是柴达木盆地的重要含油岩系,近年勘探连连有新发现。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油藏成因条件分析入手,指出,盆地中的侏罗系油藏为原生油藏,而第三系油藏则是原油通过断裂再次运移而形成的次生油藏,应当开展区域勘探和综合研究工作,在确定生油凹陷的基础上,实施定凹探边的方针。据初步分析,一里坪坳陷中的一里坪凹陷,侏罗系生油条件较好。因此,除冷湖-南八仙已知含油带外,鄂博梁背斜带可能是含油气富集带,伊克雅乌汝背斜带也应注意。  相似文献   

10.
焉耆盆地油气藏特征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焉耆盆地是我国西部众多中新生代小型含煤盆地之一。 1993年开始进行规模性勘探 ,先后探明了宝浪油气田和本布图油田。该盆地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主要为与逆断层有关的背斜、断背斜油气藏 ;油气具有典型煤成烃特征 ,油气藏流体相态类型丰富 ,气油比高 ,流体性质好 ;油气藏几何类型以层状边水为主 ;油气聚集层位主要为侏罗系三工河组 ,油气层分布集中 ,单井油气层厚度大 ,埋深适中 ;侏罗系储集层主要为低孔低渗的孔隙型碎屑岩 ;压力系数较高 ,产能中等 ;单储系数低 ,储量丰度中等。通过烃源岩生排烃史、圈闭发育史和成藏史分析 ,研究了油气藏的形成机理 ,探讨了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东南区侏罗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东南区可划分为塔东南坳陷和塔东南隆起2个构造单元。塔东南坳陷侏罗纪为一箕状断陷,形成民丰且末若羌3个沉积沉降中心,具南断北超的特点,阿尔金山为主要物源区,塔东南隆起为次要物源区。油气主要富集在侏罗系储层中,煤系及深湖相泥岩是生油岩的主要发育层位,储层具低孔低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的特征,溶孔和裂隙为主要储集空间。综合分析后认为,塔东南坳陷具备形成中、小油气田的条件,应以寻找背斜断块圈闭为主,罗布庄隆起与北民丰隆起上的风化壳、民丰环形构造和安迪尔环形构造、于田普鲁与且末其格勒克向盆地的第一排构造带山前低台阶带为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2.
张强凹陷长北地区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凹陷前辛断裂背斜构造带为凹陷的油气富集构造带,长北地区位于该带的北端,是一个地质条件复杂的复式油气聚集区。该区具有两套烃 源岩系、多个储集体和多种构造类型;生储盖组合以“自生自储式”为主。区内断层十分发育,油气运移条件好;油藏类型可分断裂背斜油藏、岩性-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喷发岩潜山裂缝油藏等四类。文章从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储集层条件、油藏类型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长北地区油气聚集带的主要含油气特点及油气聚集规律,旨在对其他凹陷及类似该构造带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类9亚类油气藏.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别为稠油、正常油和凝析气藏.因凹陷北部为一长期抬升的继承性斜坡,为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所以该区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区内的两组断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有利于形成断鼻、断块油藏.核桃园组三段的厚层泥岩为该凹陷的区域性盖层,油气藏均分布于此泥岩段之下.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构造油气运聚成藏机理与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recent years, the Nanbaxian oil and gas pool is an important explorative outcome in the Qaidam Basin but special in type for its character of overlapped double-floor accumulation. Oil and gas existing mainly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basement fault an…  相似文献   

15.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各油区都已进入高程度勘探开发阶段。形态清楚、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而岩性、地层等复杂隐蔽型油气藏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但这类油藏构造复杂、隐蔽性强,常规解释难以识别。地震解释技术是解决此粪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为例,系统地总结了地震正演模拟、相干分析等地震解释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在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使该区经历了“4次拉张、4次挤压”,对应于盆地4次大的沉降和抬升。其中加里东早、中、晚期和海西早、晚期运动是该区最重要的构造事件。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形成了该区加里东—早海西及燕山—喜山期2个重要的成藏期和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同时对不同构造带不同层系油藏的形成、保存、破坏与调整有看同样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该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块状、志留系层状油藏及沥青、奥陶系灰岩内幕及风化壳等多种油气藏。受构造运动影响,在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形成油气富集带。塔中低隆起西北围抖区构造相对稳定,油气破坏性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地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油气勘探难度大。为寻求油气勘探新突破,利用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对北部山前带构造样式进行重新梳理,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校正构造解释,建立更合理和准确的构造模型,系统分析该地区构造变形机理及变形规律。研究成果表明,北部山前带发育侏罗系煤层和二叠系泥岩双滑脱层,形成了以叠瓦状构造为主的逆冲推覆构造,垂向上为“入”字型冲断层、突起构造、叠瓦扇构造;滑脱层下面是堆垛状双重构造或叠瓦状双重构造;平面上受2组断层控制,呈南北成排、东西成段分布,由北向南依次为冲断带、逆掩带、逆掩带外缘构造带。研究区中东段推覆体下盘断背斜、断块构造群发育,形态完整,利于油气保存,是侏罗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逆掩带外缘构造带形态较为完整,是下侏罗统及之下层系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8.
辽西低凸起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油藏描述入手,结合地质、地震与钻井资料,系统地分析了辽西低凸起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综述了辽西低凸南段、中段、北段的构造演化史、沉积发育、油气运移史、油富集层位和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将辽西低凸起东西向分为凸起主体,东侧斜坡带和油气运移通道组合。将辽西低凸起东西向分为凸地卢主体,东侧斜坡带和西侧陡坡带,并分析了相应的圈闭类型及油藏。研究认为,其东侧作以露与反向断层相关的潜山-披覆背斜、半背斜及鼻状-岩性圈闭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可分为构造样式与地质结构不同的3段: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克拉玛依―百口泉断裂带和乌尔禾―夏子街断裂带。指出构造分段性造成了油气成藏的分段性、分期性和不同的成藏模式:成藏时间表现为北早南晚,构造导致的上气藏调整也具有北早南晚的特征;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成藏模式,可概括为乌夏断裂带源内早期成藏垂向运聚模式、克百断裂带源内(或近源)垂向运聚早期成藏晚期调整模式、红-车断裂带近源侧向运聚与垂向分配模式、中拐凸起远源侧向晚期运聚模式和斜坡区近源侧向晚期运聚气侵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综合物化探技术在柴达木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综合物化探技术从地球物理场方面揭示了柴达木盆地具有双重基底结构,上部为褶皱基底,深部存在结晶基底,该基底的厚度变化控制着盆地的隆凹格局;褶皱基底岩性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不同分区的基底岩性差异较大,从而造成不同分区具有不同的变形特征,这种分区性受深部结构断裂控制。山前带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很多认识具有局限性。综合勘探在山前带的应用基本明确了山前带的构造特征,发现了一些山前凹陷和逆掩推覆区,拓宽了柴达木盆地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