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7):1369-1369,146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型和超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交通工程、能源与矿山工程等岩石工程方兴未艾,与之相关的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施工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中国的岩石力学与工程已令世界瞩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界专家学者在世界上的地位明显提高。2003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钱七虎院士当选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2005年5月17日在捷克布尔诺举行的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年会理事大会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小组与新加坡小组联合申报,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强劲竞争对手韩国,赢得了2011年在北京召开第十二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的举办权等等。这些均充分说明21世纪岩土力学与岩土工程的发展主要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系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内容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知识表示、不确定性推理、知识获取与学习、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综合集成系统等。本文基本上反映了岩石力学与工程专家系统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智能岩石力学(3) ———智能岩石工程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1引言岩石工程的设计、施工、稳定性分析、灾害预测和防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且是动态的、非线性的,不可逆的,具有应力路径依赖性。需要从系统、不确定、全方位的角度,采用智能和综合集成的分析方法。本文应用智能岩石力学的思想[1~3],就岩石工程的智能设计与...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8日,美丽的边城——新疆乌鲁木齐市瓜果飘香、秋风送爽。新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与民政厅的关怀下,在全体会员单位的支持下,终于顺利召开了。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岩石力学研究5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搜集和整理三峡工程岩石力学历年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三峡工程50 a来的岩石力学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三峡工程兴建与中国岩石力学学科诞生的关系、三峡工程岩石力学4个研究阶段与相应研究内容、岩石力学研究为三峡工程所解决的8个主要工程问题以及受三峡工程问题的推动,岩石力学学科在理论和技术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6.
利用神经元网络预测岩石或岩石工程的力学性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将人工智能中的神经元网络引入岩石力学领域,用以预测岩石或岩石工程的力学性态。其用法类似经验公式,但其优点是影响岩体力学性态的各种描述性地质因素,均可做为变量输入,故可求得离散性较小的结果。文中附有两个实例,说明此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1991年9月21~22日,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岩石力学与工程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东北地区具有重工业比重大的特点,水电、煤炭、冶金、有色、石油、地质等传统产业部门都有许多岩石力学的课题,岩石力学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的实际问题,为国民经济服务,才有出路。现综合各位代表的发言,并结合作者个人的体会,归纳整理成  相似文献   

8.
重新认识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与数、理、化、天、地、生六大科学体系的关系,自然现象与工程和人为现象与工程之间的差异,认识现代岩石力学与工程变革的思维方式和应建立的科学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岩石力学智能化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应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糊数学、系统科学等近代科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岩石力学智能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智能岩石力学的推理方法、自适应模式识别方法、联想、不确定性处理、专家系统、知识学习、反馈、闭合与求精方法以及测试技术智能化等.  相似文献   

10.
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现状五十年来,岩石力学学科有了巨大的发展。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为发展本学科做了大量艰苦的开拓工作,在学术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人类生活的环境是地球上层的岩石圈,许多工程如水利、矿业、交通、人防等,都涉及岩石的力学特性。通过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中存在的严重隐患缺陷或丧失功能,吸收美国等对此处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的特点,构建了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寿命诊断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生存寿命的原则,即安全原则、工程效益原则以及生态环境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寿命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技术。  相似文献   

12.
裂隙岩体水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裂隙中的水流运动规律,通过现场压水试验,研究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及其高压渗透特性,重点分析其水力学特性的应力相关性。试验研究表明,裂隙岩体的渗透性与应力赋存环境密切相关,且对应力十分敏感;裂隙岩体的应力环境、水力劈裂压力及裂隙充填情况不同,其高压渗透特性有较大差异。同时,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数值试验分析,从裂隙岩体渗流的非连续性、非均质性、各向异性、优势水力特性及尺寸效应等多方位描述裂隙岩体的水力学特性,对其水力学特性及其成因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水力压裂增产技术中的岩石力学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平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钻井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油田开发成本。但是,有些水平井的产量与直井相比,达不到预期效果。水平井压裂增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平井的产量,也可以使原来打直井采取压裂措施不合适的井增产。从岩石力学角度分析了水平井压裂的特点和基本原理,为水平井压裂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世纪成就与历史使命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现代化进程作粗浅探讨,扼要地总结了20世纪岩石力学研究与工程建设实践在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今天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岩石力学专家和工程师们面前出现难得的机遇,一座巨大无比的可持续发展的舞台,等待着他们展示聪明才智和博学多能。同时,他们也将面临全球化发展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只有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才可期待一个现代化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在中国大地上显现辉煌。  相似文献   

15.
岩石力学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岩石(体)力学中“岩体中的残余应力”和“体现开挖卸载特点的岩石力学理论亟待建立”两个不容忽视的基本问题。分析了残余应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和机理,并给出了几个简单实例。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论述了以往岩体开挖力学按“加载”过程计算“卸载”问题理论上的缺陷,以往没有考虑初应力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按现有的计算理论所计算的开挖位移偏小。岩石的弹性模量越小,且所经受的原始地应力越大,计算误差越大。  相似文献   

16.
水力压裂调研结果认为,地下岩体中所含随机分布孔隙能够影响水力压裂的造缝过程。将多孔岩石的孔隙简化成规则排列的球形孔洞,采用渐近均匀化方法建立了等效弹性常数随孔隙比变化的关系;与基于Budiallsky自治理论得到的有效弹性常数进行比较,两曲线能较好地吻合;为水力压裂法准确地预测出水力压裂的造缝结果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自然营造力作用下岩石单裂纹水力劈裂数值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水利水电工程中自然营造力作用下岩石水力劈裂特点,建立裂纹内初始含水量饱和而外界水压增大情况下,裂纹进一步发生水力劈裂的数值仿真模型。在数值模型中,通过半解析半数值方法建立裂纹内水压分布梯度与裂纹张开位移间的耦合关系,不仅简化耦合迭代分析,而且提高计算精度;断裂力学模型采用以Hillerborg黏滞区裂纹模型为基础的COD准则,并引入损伤变量对其开裂准则进行修正;裂纹的扩展采用预置零厚度接触单元的方法巧妙地解决耦合与非线性迭代中裂纹的前进与后退问题。最后,对简单的岩石试件进行水力劈裂过程数值仿真分析,得到的裂纹内水压分布规律与已有的试验结果吻合,证明所建模型是合理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岩溶隧道围岩水力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不同围岩结构岩溶隧道的水力破坏模式划分为:(1) 非贯通盲端裂纹的扩展;(2) 贯通裂纹的横向扩展;(3) 隔离体岩块的失稳;(4) 溶洞岩壁整体失稳。分析各种破坏模式的力学机制,采用断裂力学方法分析非贯通盲端裂纹及贯通裂纹的横向扩展条件,将非贯通盲端裂纹视为“无限大”体中的片状裂纹,用Green和Sneddon的求解结果计算裂纹起裂条件;将隧道–溶洞岩壁上裂隙视为岩板上贯通裂纹,按照复变函数推导出的Westergaard解计算裂纹起裂条件。采用基于赤平投影与实体比例投影的极限平衡法分析隔离体岩块的失稳机制,给出考虑水压力作用的极限平衡计算公式;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溶洞岩壁整体失稳的破坏特征。针对各破坏模式给出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资源枯竭城市衍生灾害中的环境岩石力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资源在枯竭过程中,必然衍生各类灾害,主要包括地面固体环境灾害、水环境灾害和大气环境灾害,这些灾害本质上对应的是环境岩石力学问题。从原始地层结构、开采导致大面积地层结构弱化、灾害随时间长期孕育、地层岩石结构响应非线性特性、外部多种、多相作用分析了资源枯竭城市衍生灾害特征和固体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其相互耦合灾害演化过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