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解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传热模型的解析-数值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单一的数值迭代法只是给出了回转式空预器稳态时金属蓄热板的二维温度分布,文中提出采用解析-数值混合计算方法求解换热模型的数学方程,并以600MW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为仿真对象,结果表明解析-数值混合计算法, 不仅克服了单一数值迭代法的精度不高,不易收敛的缺点, 而且还可以精确地反映空预器完整运行工况下金属板和工质的温度分布,对易发生低温腐蚀的金属最低温度和影响机组经济性的排烟温度可作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2.
为实时掌握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空预器)的径向漏风情况,运用CFD软件建立了空预器传热的三维模型。该模型研究了空预器蓄热体上的温度分布和热传递,通过分析空预器漏风对烟气温度和CO2比例的影响,监测径向密封气密性,并在某300 MW机组实际测试中验证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港电厂350 MW 发电机组的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经过以增加分隔仓和密封片、固定扇形板为主的改造和密封调整,有效地减少了空预器的漏风,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运行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分析某电厂600 MW机组容克式三分仓空预器电流异常升高的原因,指出是空预器漏风控制系统中扇形板的接触装置问题导致了扇形板与转子摩擦使空预器电流异常升高。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制定了相关的处理措施,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回转式空预器内部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基于空预器换热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空预器内部温度场.针对双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的传热机理与特点,建立了三维对流换热模型并利用有限容积法进行求解.除此之外,建立了回转式空预器入口前的烟气与空气通道模型,得到了在不同半径处的对流换热模型的入口速度与温度条件.对典型300 MW双分仓回转式空预器的计算实例表明,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是实现空预器冷端金属温度监测的有效可行的方法,能够为回转式空预器的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6.
烟气经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后,产生的硫酸氢铵会造成空气预热器(空预器)冷端蓄热元件腐蚀和堵塞。将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转子看成多孔介质,建立了非热平衡模型,模拟得出某600 MW机组空预器工质和受热面三维温度分布,分析了烟风出口温度和受热面转子温度沿旋转方向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气沿流动方向温度逐渐降低,空气沿流动方向温度逐渐升高,出口温度沿旋转方向几乎呈线性关系,且由于分仓的存在,沿旋转方向各个分仓的交界面上温度是不连续的;蓄热元件温度从热端到冷端逐渐降低,沿旋转方向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低温腐蚀危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冷段,硫酸氢铵沉积危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冷段和热段交界处。  相似文献   

7.
除了回转式空预器的漏风量,其漏风位置对热风及排烟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某400 t/h再热燃煤锅炉为例,在热风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空预器轴向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并比较不同轴向漏风分布时的热风及排烟温度。结果表明,漏风位置越靠近空预器热空气出口,热风及排烟温度越高,热风温度的变化越明显,而排烟温度的变化越不明显;在空预器两端漏风和中间漏风两种情况下,排烟温度十分接近,而热风温度差10℃左右。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回转式空预器的检修、改造及热力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对某火电厂烟风系统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空预器)进行漏风治理和密封改造,与常规漏风治理措施相比进一步降低了空预器漏风率,在机组高负荷下空预器平均漏风率由8.350%降至4.045%,同时使供电煤耗下降约0.71g/(kW·h),引风机和一次风机电机功率平均下降12.2%和18.85%,引风机节电率达到12.15%,一次风机节电率达到19.51%,按0.373元/(kW·h)计算,空预器漏风改造每年能节约电费227.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伟珍 《江西电力》2022,46(2):47-50
某公司机组运行中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在极端恶劣天气下出现进水卡涩跳闸,通过对烟气侧、二次风侧、一次风侧采取不同的降温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空预器运行.此方法可以克服空预器进口烟气挡板、出口热二次风挡板和出口热一次风挡板不严带来的不利影响,使空预器各区域的蓄热元件得到快速均匀冷却,以快速恢复空预器运行,可为同类型机组处...  相似文献   

10.
容克式三分仓空气预热器漏风率是电厂的主要指标,为了准确获取此数据,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介绍和分析了国外ASME PTC4.3、国内GB10184-88(附录K)和Howden公司企业版空预器漏风率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和比较,为漏风率计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