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木查格盆地为一中、新生代裂陷盆地,受后期强烈构造作用影响,盆地结构及演化过程十分复杂。在系统解释南贝尔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从形成机制上将断层划分为张性正断层、张扭性或扭张性正断层和逆断层。主要断裂在发育期次上分为早期发育、晚期发育、长期发育,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下部断层走向以NNE向、NE向为主,上部为近SN向、NNW向为主,断裂系统自下而上,以T22地震反射层为界,可划分为下部伸展断裂系统和上部走滑断裂系统。南贝尔凹陷构造样式可归纳为伸展型、张扭型、扭压反转型3类,不同的断裂系统对油气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指导南贝尔凹陷油气勘探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褶皱构造引起的采场应力异常及采场动力灾害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褶皱区域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应力演化规律,分析了褶皱区域不同位置工作面煤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上覆岩层和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皱褶,背斜与向斜轴部水平应力集中,其中背斜与向斜内弧压应力集中,外弧拉应力集中;在褶皱中回采时,水平应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工作面接近背斜轴部时,顶板岩层稳定性逐渐降低,而底板岩层稳定性逐渐升高;工作面在背斜与向斜之间推进时,自背斜轴部仰采推进时煤壁前方应力更低,回采更安全。赵楼煤矿千米埋深的7301工作面在褶皱中推进时,俯采接近向斜轴部时微震日平均能量增大,仰采推进至背斜轴部时发生工作面煤壁片帮,顶板破碎、垮落等现象,现场观测与模拟分析结果较为吻合。研究结果对采场褶皱区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复杂褶皱分析,合理布置探煤巷,查明了301采区段内褶皱构造形态及煤层可采性,对进一步扩大矿井地质储量与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贝中次凹为海拉尔盆地最富有油气的构造单元之一,该区构造演化大致经历了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和坳陷期3大阶段,形成贝中次凹现今的复杂构造特征。盆地的构造演化和应力场转化是造成该区构造样式多样的根本原因。根据构造样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和几何学形态划分,该区存在伸展、挤压、走滑和反转4种基本构造样式,其中伸展构造样式是最重要的含油气构造样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重力背形、掀斜断块、滑动断阶、逆牵引背斜等4类次级构造样式。研究证明,构造样式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边界断层附近的滑动断阶、主生烃次凹内的反向断块和堑垒断块、次凹内的反向断块及反转构造形成的断背斜、断块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7.
《煤炭科学技术》2021,49(6)
针对胡家河煤矿402103工作面褶皱构造区开采期间煤岩应力异常和强矿震事件频发问题,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分析了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回采期间顶板、煤层和底板的应力演化特征,探讨了褶皱构造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模拟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至褶皱构造不同区域时,褶皱构造区垂直、水平应力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特性;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开采时,水平应力起主控作用,开采至背斜轴部区域时顶板围岩稳定性降低,开采至向斜轴部区域时底板围岩稳定性降低,开采至翼部区域时煤层稳定性降低;基于煤矿褶皱构造区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制定了402103工作面巷道围岩系统的顶板、煤层定向爆破释能降载防治方案,卸压后日均微震总能量下降47.6%,日均微震总频次上升16.7%,有效降低了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研究结果对煤矿褶皱构造区工作面开采动力灾害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地质因素之一,砚北煤矿基本构造形态为褶皱构造,由此引起的次级褶曲和底板隆起在井田内广泛发育,且无规律可循,使井田内构造更为复杂。为保证矿井安全高效快速发展,适应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要求,砚北煤矿通过加强地质工作,提高地质技术人员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采用较先进的物探和钻探方法,及时查清并较准确预测生产区域地质构造,科学合理的指导工作面布置和采掘生产,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在矿井安全生产、提高回采率和经济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针对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的构造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长岭断陷的构造发育史。长岭断陷经过了裂谷、断陷、坳陷等不同的演化阶段,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断裂发育。由于断层形态、断层组合方式不同而表现出复杂多样的构造样式,主要有伸展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走滑构造样式等3种类型。圈闭类型主要有背斜型圈闭、断鼻-断块型圈闭、地层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长岭断陷主要受伸展构造样式控制,以断鼻、断块构造为主,该类圈闭多具有近源、断裂沟通烃源、纵向上多层圈闭继承发育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的类型、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生油洼陷控制着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油气藏的分布,生油洼陷周围、潜山翘倾断块披覆背斜构造带、有利构造岩相带区以及复式油气聚集带为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历程,系统总结了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和获得的地质认识。在沉积体系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强化老井复查和油藏认识,发现马朗凹陷侏罗系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并不断扩展勘探层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技术是勘探取得突破的根本保证,油层压裂改造技术可有效促进预探发现,超前注水增压、压裂投产技术实现有效开发。分析了该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潜力。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控制其分布范围,勘探前景良好;北部地层抬升与南部物源砂体匹配形成岩性圈闭;晚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促成了油气的高效运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历程,系统总结了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和获得的地质认识。在沉积体系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强化老井复查和油藏认识,发现马朗凹陷侏罗系大型地层-岩性油藏,并不断扩展勘探层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技术是勘探取得突破的根本保证,油层压裂改造技术可有效促进预探发现,超前注水增压、压裂投产技术实现有效开发。分析了该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和潜力。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控制其分布范围,勘探前景良好;北部地层抬升与南部物源砂体匹配形成岩性圈闭;晚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促成了油气的高效运聚。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文章采用OLS系数估计法,对2001-2015年资源投资占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高的4个区域的工业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寻求资源型区域工业增长出现分化的原因。文章以资源投资、制造业投资、资源产业与制造业之间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就业率及就业结构作为研究变量,重点从结构差异的角度分析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分化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原因不是资源产业投入的差异,不是制造业投资不足,而是在增量投资中资源产业和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即投资结构,因此,只有不断的优化投资结构,进而调整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才能提升资源产业和制造业投资规模及结构对工业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