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折射波叠加偏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折射波叠加是折射波法地震勘探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共接收点多次复盖方法和数字处理技术对资料进行自动分析和解释,最后输出时间剖面和深度剖面。从而提高了折射波法勘探的灵敏度、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阐述了折射波叠加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模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转换波地震勘探是海上和陆上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方法。由于转换波具有传播速度低、吸收衰减大、能量相对较弱等特点,因此其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常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在表层纵横波速度比不详、横波初至不易识别的情况下,效果都不太理想。针对转换波静校正难点,提出了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该技术通过P-P-P折射波初至拾取技术和P-P-SV折射波共检波点初至叠加技术的联合,实现了P-P-SV折射波初至的成像及准确识别;以此为基础,再联合利用P-P-P折射波折射静校正技术和P-P-SV折射波延迟时差提取技术,求取P-P-SV折射波检波点延迟时间。最后,根据P-P-SV折射波检波点延迟时间,求解出P-SV波检波点基准面静校正量。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多波联合的转换波折射静校正技术提高了转换波检波点静校正量计算精度,能够明显提高转换波资料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复杂地区综合寻优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地震勘探常规静校正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地表区的静校正问题,联合使用综合模型法野外一次静校正、综合寻优折射波静校正、综合寻优反射波静校正三种静校正方法,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本文方法避免了拾取单炮初至,直接对野外近地表信息和地震记录的折射波和反射波时窗进行计算。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法是一种快速解决复杂地区长、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业已证明,用常规反射地震勘探法记录下来的折射波和反射波来确定速度,是一有效的方法。详细绘出自海底至其下约500米深度的沉积物中的速度图,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研究了对常规反射地震勘探法得到的每次爆炸资料进行处理、显示和分析的方法。对所显示的爆炸资料加以解释并用反射波、折射波以及反射-折射波进行模拟,以便使所处理的野外记录相拟合。其结果就是一个详细的速度模型。我们曾对挪威北部的巴伦斯海的一条长500米、26次覆盖的反射地震测线作了研究。记录下来的数据具有高速、多次波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噪音。沿这条测线我们共分析了34个“折射剖面”。按反射波数据可见,浅层界面的反射波完全与地层界面有关。沿这条剖面还确定了速度的横向变化。业已证明这项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地震查料质量,在反射波法中,主要注意的是改善弹性振动的接收条件。在1958年,乌克兰地球物理勘探托拉斯西乌克兰地球物理勘探大队的工作队,用新的方法来解决提高地震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是当今物探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实现高分辨率勘探的技术之一。首先对噪声记录作了不同频段的滤波与分析,在掌握了噪声的动态变化性、全频性和同相性的基础上,进而阐明了地震勘探中常见的高频背景噪声、低频面波、折射波等干扰波的实质。文中对于如何压制上述各种干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套以信噪分离、分时静校正、相关排序及分频去噪叠加等技术为特点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在工程勘探中,浅层地震勘探以折射波为主,曾经研究开发了多种数据采集技术和解释方法,这些方法技术迄今仍在广泛应用。目前浅层反射法已迈入实用阶段。最近,我国又将地震波初至自动检测技术和射线法正、反演技术成功地引入浅层地震勘探领域,工作效率、解释精度显著提高。本书的目的意在给从事浅层地震  相似文献   

8.
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在JR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JR地区地质构造复杂 ,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虽然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地震勘探方法、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研究 ,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 ,在该区开展了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 ,在采集方法、反射波处理方法和折射波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了适合于该地区的采集方式和处理手段 ,并应用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使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获得了清晰的地下构造成像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野外资料采集、资料处理及资料解释三大环节。本文提出资料地质解释的一种最新研究方向——地震地层学、地震韵律学和构造-层序解释以及研究目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构造-层序解释的建立、研究对象、解释原理及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方法。提出了构造-层序解释基础上的综合研究发展方向。对寻找各种大小和不同成因的非背斜油储,进行油气预测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勘探地球物理中,不同的地球物理数据通常反映了地下岩石不同的地球物理属性,这些观测数据能够相互补充,从而得到地下构造更可靠的成像结果。电磁勘探和地震勘探是两种物理机制不同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仅仅利用地震数据会存在多解性,电磁勘探作为地震勘探的有效辅助手段,二者联合可更好地为油气勘探开发决策服务。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作为地震和电磁联合勘探的重要定量解释方法,能够降低单一数据反演的多解性,提高电磁和地震资料解释的可靠性。首先概述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的分类,然后评述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电磁和地震联合反演面临的机遇,并指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研究弹性波在不同压力和湿度条件下颗粒介质(例如砂)中的传播,这对普通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物理(主要是工程地震和勘探地震)以及水力声学,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油气田非地震勘探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方法含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遥惑地质方法)、油气田非地震综合勘探评价系统工程方法的选用原理与工作程序,和油气田非地震综合勘探评价系统工程的综合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符溪  文鹏飞  陈洁  舒虎 《石油物探》2004,43(4):369-372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一般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而在资料处理中将其切除掉。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发现折射波视速度与下伏介质速度密切相关。北黄海盆地的几个应用实例表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不仅可以协助处理人员快速定洼,有效选择处理模块,还可得到反射地震勘探不能获取的基底速度资料,使勘探精度得到提高,并使常规地震勘探的信息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的勘探史自然地说明了,勘探技术虽已日新月异,但它的基本主题(说明地面详查是能够揭示地下物理特性)仍未改变。20年代采用扭秤寻找盐丘和80年代用横波确定储集层的特性,都涉及了许多不同的技术,但在这两种场合下,为了解决地质问题,人们都是按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岩石物理性质的。最早的勘探史主要在于建立地球物理勘探工具的有效性;通过与钻孔资科对比,说明折射波扇状放炮的效果。其次,就是新勘探工具与早些时期建立的工具进行对比;反射波地震解释与扭秤和折射波扇状放炮结果进行对比。当地球物理这门学科被较广泛地被承认后,勘探史主要集中于较详细介绍勘探技术的原理以及开发隐蔽圈闭。早期的一些论文很大的特点,就是详细研究地球物理学的应用,以及所得的结果与钻孔资料的对比。此后的勘探史继续介绍了利用地质资料验证地球物理解释的情况,但它们强调的是微观的和隐闭构造。而不是宏观构造。最近的勘探史很少涉及大构造。相反,它们论证分解地层圈闭所需的震源子波,或储集层流体变化而出现的对反射波特征的影响,以便直接按地震资料鉴别和推断油气性状。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已经发展,勘探史反映了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石油地震储层研究是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和储层地质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储层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最新动态,进一步定义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概念,厘定了其研究思路、核心内容与技术方法体系。认为岩石地球物理实验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基础,而储层地质研究、储层地球物理模拟与方法实验、储层地震地质解译及表征和储层综合评价与建模则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4个基本研究步骤,简称为"四步法",并提出了测井分析技术、岩石地球物理模拟实验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流体预测、储层建模和三维可视化是石油地震储层研究的6项关键技术。将石油地震储层研究"四步法"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实现了碳酸盐岩缝洞体定量化三维空间表征与建模,有效提高了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重、磁、电、地震联合解释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非地震勘探方法,尤其是重力法是最早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方法,在早期勘探阶段,能够做到“定凹选带”作用,在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由于目前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在很多地区,地震方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反射信噪比低、深层界面反射不清,甚至根本得不到反射油气勘探所遇到的诸多难点,问题,都要求我国走联合勘探,综合勘探之路,充分利用各种地球物理信息,本文从非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角度出发,探讨油气勘探中各种资料的联合处理。联合解释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实例,说明重,磁、电、地震资料联合解释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瑞利面波调查表层结构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油地震勘探中,面波一般是作为干扰波处理的,然而,瑞利面波也和折射波、反射波一样包含有地下介质的信息。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利用地震勘探中已有的面波信息进行表层结构调查的可行性,其主要思路为:①采用二维f-k变换或小波包变换的方法从地震记录中分离出瑞利面波;②由分离出的瑞利面波求取频散曲线;③由频散曲线求表层结构。通过两层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实例试算,说明利用瑞利面波进行表层结构调查是可行的。充分利用瑞利面波信息有可能为研究表层结构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报道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方法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的科研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面对我国新领域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不断地取得进步。2006年该刊共发表各类论文134篇,主要内容涉及7个方面:①野外地震采集技术;②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③地震综合解释及油气预测方法和技术;④重磁电综合物探方法和技术;⑤测井技术应用;⑥地质研究;⑦专家综述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透明的冰状结晶体,是一种新型非常规能 源,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勘探领域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文中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和环境效应进行了归 纳总结,勘探技术包括地震方法、地球化学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和其它方法(直接钻孔法、地形地貌识 别标志法),环境效应包括引发海底滑塌、加剧温室效应及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等,并对天然气水合物勘探 及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0.
浅层折射波勘探中初至自动拾取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波初至拾取是地震勘探中广泛应用的基础技术,尤其在浅层折射波勘探和层析成像中初至时间拾取精度直接影响地下地层结构的反演结果。由于初至时间对应的并不总是能量比最大值(可能是次极值),以往的滑动时窗能量比法仅根据前后两个滑动时窗能量比的最大值判断初至时间,造成对低信噪比数据的拾取效果不理想,而对高信噪比数据则难以检测能量较弱的折射波。基于此,本文提出多时窗能量比初至拾取算法,该算法在实现过程中结合应用自动质量控制技术,满足了浅层折射波勘探的初至拾取精度要求,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准噶尔盆地中部M区地震勘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