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g/SnO_2无毒触头材料在接触器等应用领域中正在逐步取代Ag/CdO有毒材料。但试验发现,Ag/SnO_2触头在AC3条件下的电寿命较低。针对此现象,本文试图在机理上作出分析,并引用德国Degussa公司最近的研究结果,证明采用加入添加物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Ag/SnO_2的AC3电寿命,从而达到优化材料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Ag/CdO触头材料具有优良的灭弧性能和其他方面的特性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镉有毒性、为人们所畏惧、因而又提出了研究替代Ag/CdO材料的任务。经过了多年的广泛探索,Ag/SnO~2显示出了它优异的性能,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Ag/CdO今天,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在欧州,已经 相似文献
4.
5.
触头开断过程中会产生电弧,从而导致触头表面被侵蚀,影响其电接触性能。由于直流供电系统不存在自然过零点,致使直流接触器触头受电弧侵蚀影响比交流接触器更加严重。为了研究电弧对触头的侵蚀作用,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考虑电弧与触头之间的能量耦合,建立电弧-触头动态耦合模型,研究了电流等级和分断速度对触头电弧侵蚀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近阳极区电弧温度高于近阴极区电弧温度;电流等级由20 A提高到30 A时,电弧温度和燃弧时间显著提高,燃弧能量增加75.93%,使得触头侵蚀更加严重;触头分断速度由0.1 m/s增加到0.2 m/s时,电压电流的变化率提高,燃弧时间和熔池体积减小,燃弧能量减少47.83%,电弧对触头的侵蚀作用降低。实验结果与仿真相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研制Ag-CdO合金触头材料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对电接触性能有很大影响的异常表面层。本研究工作采用各种试验方法探讨了异常表面层的形成过程,利用金相显微镜、离子探针、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设备对该层的组织结构和组成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据此解释了Ag-CdO合金触头材料分断大电流时产生持续燃弧和在第一次分断时燃弧时间长的现象,并为消除异常表面层组织、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在扩散型电弧条件下对交流真空接触器触头侵蚀的特点进行剖析。文中,引用美国西屋公司最近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了交流,小开距,扩散型电弧情况下的触头侵蚀率远低于直流,大开距,扩散型弧以及一般文献中给出的真空触头阴极侵刨率。最后,对此论题内容作了分析和谇。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拟从真空电弧的基本形态出发,阐明在不同电弧形态下触头侵蚀率的不同,再根据真空交流接触器结构和使用条件的特点论述触头的有效侵蚀率,最后列举国外的作者获得的一些实验数据,指出了选用这些数据的原则和方法供国内从事真实接触器灭弧室设计和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多种 W/Ag 和 WC/Ag 触头材料的电性能,试验电流峰值为60~1800安。试验指出接触电阻与分断电流和触头尺寸有密切关系。在分断小电流时由于形成半导体膜而产生高的接触电阻,在分断大电流时,则有低的金属性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减小对应着大的电磨损。在小电流时 W/Ag和 WC/Ag 的电磨损率没有显著差别,而在大电流时,WC/Ag 的电磨损率小于 W/Ag 的电磨损率。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报导了采用纤维技术等新工艺制造的银-氧化物触头材料,对用不同成份和制造方法制造的触头材料的通断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指出,用烧结挤压法制造的Ag-SnO_2-SP具有纤维状结构,它的接通磨损和分断磨损都比Ag—CdO小,且无毒性,可以节约用银。因此Ag—SnO_2将成为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触头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电气传动控制电路中应用逻辑元件,主要是提高其可靠性,因为这可大大地减少继电器易磨损零件(触头)的数量。但是,用无触点元件代替有触点元件却使电路变得非常复杂。应用带磁控触头—密封触头的继电器和接触器可以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减少电路中所用的电器数量。初期的密封触头继电器的触头转换的电流和电压都不大;而后设计和生产了工业用密封触头继电器(触头电流4安);接着是大功率密封触头及其构成的接触器(大功率密封触头的额定电流为6.3安)。密封触头的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线圈直流电压为12、24、48、60伏。现在正在研制直流电压 相似文献
15.
在AC_4条件下,采用银氧化锡和银氧化镉触头材料的低压接触器对其触头的侵蚀状况作了实验比较。研究结果与其他一些研究者相反:即在AC4条件下,采用对银氧化镉优化的接触器如果将触头材料换成银氧化锡结果有较高的触头侵蚀。反之,有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22)
电寿命是交流接触器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电弧电流对触头的侵蚀是最主要因素。该文首先提出将电弧电流作为交流接触器触头系统侵蚀的参量,建立了基于起弧相角的触头磨损数学模型;然后基于损伤累积效应建立了交流接触器电寿命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负荷连接方式对其电寿命分布的影响;最后基于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交流接触器电寿命模拟试验模型,并对交流接触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电寿命进行了仿真,得到电寿命分布特征,并与可靠性研究领域公认的耗损型产品的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结论一致。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交流接触器电寿命分布特征的数学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际使用中电寿命呈现出的分散性,对其可靠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概述了交流接触器触头熔焊的机理,对CJ0、CJX1两系列的部分小客量接触器触头耐熔焊性能试验的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