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福州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5个公园的CAD图纸为基本图件,在GIS软件的支持下提取斑块面积和周长等信息,选取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和景观分维数等景观生态学指标,通过对各指数的计算和对比,分析福州市5个公园的整体绿地景观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福州市5个公园绿地斑块面积以中型、中大型为主,类型偏少,破碎化程度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公园绿地斑块的形状相对规则,边界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市中心城区利用2018年4月的哨兵-2B(Sentinel-2B)卫星10m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长沙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中心城区存在绿地斑块数量多,但分布极不平衡,以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绿地斑块破碎度大,且旧城区破碎度较高,而绿地类型上尤以附属绿地破碎化最严重;绿地景观多样性较低,且分布不平衡;整体绿地景观斑块空间形状较规则缺乏自然形状,人工痕迹较重,复杂性不够。根据这些分析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增加大型绿地类型斑块数量,如公园绿地及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效益较好的绿地类型;通过建设公园绿地以及绿色廊道,构建网络结构,降低绿地斑块的破碎度,如防护绿地成链,附属绿地成片等;增强各类绿地斑块的自然性和复杂性,特别是附属绿地类型等。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1990、2000和2010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RS、GIS技术,揭示南京市20年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通过生态源点信息提取、最小累计距离耗费模型,构建南京市廊道生态网络。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南京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在斑块类型尺度水平上表现为农田面积大量减少、破碎程度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趋向集聚化发展,林地面积增加、斑块形状复杂化,水体景观比例先减后增、形状趋于规则化。在景观尺度水平上表现为景观整体多样性、破碎程度增加,自然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强,各景观类型斑块形状相似化发展;②在累计耗费距离大的源地间构建垫脚石,可以有效增强景观的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结构、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贵阳城市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地形破碎度较大,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对于西南山地城市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首先,对贵阳市的绿地景观类型进行形态学空间格局MSPA分析,提取生态源地与景观阻力面进行成本距离(Cost Distance)计算,生成最小累计成本地图;同时基于最低成本原理,使用成本连通性(Cost Connectivity)工具生成中心城区的潜在生态网络,并对各条网络路径的阻力大小进行评价;最后,在生态网络构建的基础上,对其现状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识别出贵阳市中心城区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调优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能够在无大规模增加绿化水平的情况下,更好地提高绿地系统的服务功能。因此,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有针对性地采用破碎度、优势度、连通度等多种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及缓冲区分析方法,对沈阳城市现有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研究,归纳和梳理出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主要空间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沈阳市绿地系统的空间格局调优措施,以期更好地指导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6.
沈中健  曾坚  任兰红 《中国园林》2021,37(3):100-105
基于2002、2007、2012、2017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厦门景观格局对热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2—2017年,厦门市相对地表温度(Relativ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RLST)呈上升趋势,城区的热岛效应逐步凸显;RLST较高的区域多为耕地、建设用地,RLST较低的区域多为绿地、水体;在类型层面,绿地的景观类型比例、最大斑块指数、聚集度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与相对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斑块密度、边缘密度与RLST呈正相关。耕地、建设用地的景观指数与RLST均呈正相关;在景观层面,景观分割指数、形状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香浓均匀度指数与RLST呈正相关;景观优势度大、聚集度高的景观类型,如耕地、绿地、建设用地对RLST影响显著。随着城区的扩张与耕地的减少,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加强,而耕地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不断减弱;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作用与不同景观类型总体的结构组分及空间构型有关。随着景观结构趋于复杂,景观层面的景观格局对RLST的影响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7.
杨辰丛海 《城市住宅》2021,28(5):109-112
基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并运用GIS及Fragstats技术,定量化对比分析福建师范大学新老校区景观格局差异.结果表明老校区(仓山校区)景观格局相对拥挤、各种地物较为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且景观格局破碎度高.新校区(旗山校区)面积大、景观格局更规则化和整体化、功能分区明确且相对均匀,集中度高.其所处区位与规划时间的差异导致新老校区用地景观不同.  相似文献   

8.
该文指出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尚存在建筑与绿地割裂分别进行生态设计,主张城市生态建设应结合景观生态学整体格局及生态效应等理论进行。结合实际调查和相关案例,提出在城市中小尺度的场地设计、城市廊道、绿地斑块的设计中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宽度效应、面积效应、斑块的形状与功能效应等理论方法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改善城市景观细部。具体阐述了利用景观生态学最优格局、安全格局等理论在较小尺度的城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姜鹏  周盛君  徐坚 《华中建筑》2011,29(8):86-88
以香格里拉中心区为例,结合中巴卫星2000年和2009年数据,借助GIS、RS和Fragstat软件,对香格里拉中心区在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两方面进行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大。斑块类型水平方面,农牧地面积显著减小,但仍占主导地位;城镇、绿地斑块数目增加,面积增大;景观水平方面,斑块总数、密度和面积-周长分维数在增加,蔓延度下降,斑块形状总体上变得更加复杂;香农多样性指数增加,异质性程度在加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0.
李树香  姚亦锋 《华中建筑》2007,25(3):137-140
南京南郊生态环境优越,历史文化遗存丰富.随着南京城市发展的南移,城市建设对南郊景观的影响将逐渐加强,对南郊景观进行科学的规划迫在眉睫.该文在对南郊现状景观调查与生态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景观生态规划总体格局原理以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来研究构建南郊的生态化廊道体系和开敞空间景观格局,以期使其廊道、斑块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趋于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结合城市自然保护的城市绿地体系构建--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拓展现有城市绿地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园林绿化与自然保护相结合的城市绿地体系构架,为城市自然保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同时,对城市基本生态设施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南京市实际作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绿地系统结构浅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浩  徐雁南 《中国园林》2003,19(10):52-54
对南京市城市绿地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建设绿色南京的有利因素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南京市绿地系统结构应从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注重生态廊道的建设、建设绿色人文城市等方面进行规划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节约型社会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喆 《中国园林》2007,23(3):45-48
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理应成为节约型建设的典范。从构建节约型社会,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就城市园林绿化的定位、规划设计的理念、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机制以及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技术管理措施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树立正确的生态美学观,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贯穿于城市绿地建设管理全过程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高峻 《中国园林》2000,16(1):53-56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上海绿化景观地理信息系统,将不同大小面积的绿色缀块划分出四种景观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上海市区的绿化景观格局。上海市区的绿化景观以面积在500m^2以下双块为主,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5.
李敏稚 《规划师》2006,22(5):49-52
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规划与城市设计利用景观系统作为规划的结构框架,由沿河自然绿地与跨河城市公园"十"字交叉形成主轴线,由沿城市小水道的绿色空间形成次级景观网络元素,采用具有弹性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并在此框架下设置城市复合功能.  相似文献   

16.
郭晓华  戴菲  殷利华 《风景园林》2018,25(12):75-80
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绿带承担着城市道路重要的生态环境改善功能,道路绿带的断面布局是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首次将ENVI-met运用于城市道路断面绿带规划设计模拟中,定量研究城市道路绿带断面形式对PM2.5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 1)道路横断面绿化类型对PM2.5分布有显著影响。道路绿化导致机动车道PM2.5浓度增加,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PM2.5浓度减少;2)道路绿化能明显消减人行道PM2.5浓度。从PM2.5的消减面积来看,四板五带式>两板三带式>一板两带式>三板四带式;从PM2.5的消减程度来看,两板三带式>四板五带式> 一板两带式>三板四带式。3)两板三带式、四板五带式绿化消减效果最佳,人行道消减率最大提高了18%。研究证实了道路绿化确能改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颗粒物污染,为绿色基础设施消减PM2.5浓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倡导节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强健 《中国园林》2006,22(12):54-57
园林绿化的节约问题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都十分重要。要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大力倡导节约理念,处理好园林绿化的生态、景观、文化、服务等各种功能体现以及对于园林美学认识与节约的关系,从科学建设城市绿地系统、保护现有绿化成果、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综合效益、科学合理配置植物、采取各种节约措施等多方面入手,有力促进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中的节约。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重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城市景观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和景观破碎性3大特点,城市景观的斑块、廊道和本底等结构成分和组成要素,具有显著特点.城市景观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是维持城市景观结构的主要功能流.可以从景观整体、景观结构成分和景观格局、景观功能等多个方面,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城市景观异质性,在维持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景观生态研究和规划实践中,都应将维护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作为焦点问题之一,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田玉红 《山西建筑》2006,32(14):25-26
针对居住区景观建设不断被人重视的现象,介绍了居住区内绿地和绿化设施的布置及设计方法,分析了居住区景观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实现措施,使居住小区的景观更加合理舒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