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首届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开幕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建筑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阵痛的一种折射.这一届建筑双年展几乎拉开了掩盖中国当代建筑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帘幕,而不仅仅涉及当代展览体制和建筑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5月18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策划启动工作会"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组委会邀请著名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副院长郅敏教授担任2018大同雕塑双年展材料篇策展人。郅敏教授认为双年展不是以完善为核心,而是  相似文献   

3.
《园林》2015,(9)
<正>7月,由上海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巨佳雕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公共艺术的全球影响力"艺术沙龙在上海M50创意园区举行。沙龙演讲嘉宾比利·李先生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终身教授,是巨佳雕塑的艺术顾问,公司与比利先生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比利先生的作品曾被评为第七届亨利·摩尔国际展"Giacomo Manzu特别奖",也曾获日本Utsukushi-ga-hara室外博物馆富士产经国际双年展当代雕塑展"罗丹奖";获得过北京中  相似文献   

4.
《建筑创作》2005,(12):14-14
作为世界三大建筑艺术双年展之一的第六届巴西圣保罗国际建筑与设计双年展于当地时间10月22日晚六时在巴西圣保罗的依比拉普达公园的双年展展馆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5.
集当代建筑与艺术为一体的"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将于2013年10月19日在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开幕,计划于12月15日结束。"西岸2013"作为其首次展览,将着眼于空间建造.艺术生产.未来想象三个方面,以Reflecta(进程)和Fabrica(营造)为主题,联动建筑、当代艺术、戏剧等  相似文献   

6.
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9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据介绍,国际艺术双年展是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大型系列建筑文化产业会展。在现场众多国内外著名建筑师中,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师安德鲁和国家体育场(即“鸟巢”)的设计师之一德梅隆最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8)
<正>8月30日,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的2019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此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中国美协主办,共展出113个国家595位艺术家的640件作品,包括外国(含特展)作品446件、中国作品194件。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也由此成为全球参展国家和地区最多的艺术双年展。展览主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当代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陶瓷雕塑表现出强大的创作活力与良好的潜质,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和表达方式"表明雕塑边界的扩大,传统陶艺与雕塑的结合也成为当代雕塑文化转型的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在当代陶瓷雕塑探索中,学院派成为中坚力量,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为主的创作群体。文章尝试从对传统文化的解构、重建与人性关怀的角度,对这个独特的艺术现象进行描述与归纳。  相似文献   

9.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1):142-142
日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联手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连锁集团,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之“建筑空间里的艺术形态”主题展在北京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商场里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6)
<正>由福建省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市博物馆主办的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不久前在福州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开幕。本次双年展以"漆语时代"为题,分为"器型""架上""空间"三部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25位漆艺师的625件作品参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主展区设在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的3个明清院落内。展览主办方通过学习国外布展、展陈等先进经验,在文物部门指导下,采取"地下埋管线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由河南省博物院与汝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原国际陶瓷双年展"将在汝州市汝瓷小镇汝瓷博物馆举办。双年展开幕时间为2019年5月。本次展览立足于当代陶瓷创造力的表达。希望通过高度提炼物质材料的精神性,不断拓展陶瓷语言的  相似文献   

12.
全球迄今已经有超过300个双年展,双年展的举办对全球文化与艺术格局、推动城市发展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期将从城市与双年展为视角,关注这一艺术事件给城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3)
中国现代雕塑艺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其中建筑艺术也需要一种新的定义诠释其艺术法则。文章从建筑艺术转向现代雕塑艺术的视角,重新审视雕塑艺术与建筑的关系;从雕塑创作元素角度展开,分析建筑艺术风格与创作形式;深刻阐述当代建筑艺术从早期单纯的模仿转化为现代雕塑构成艺术的演变过程。雕塑性作为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已经融入两种艺术的共性。当代雕塑艺术创作元素与创作特点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建筑创作中。现代雕塑构成了建筑的尊严,同时建筑对雕塑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创作影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1)
自2012年"新疆油画全国行"和"首届新疆双年展"等美术盛宴举办以来,新疆的美术得以蓬勃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大众消费文化、网络文化盛行的社会语境下,中国油画的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新疆当代油画创作也同样面临着这一历史机遇。文章试图从艺术社会学视角切入,分析新疆当代美术馆的建成对新疆油画艺术生态建构产生的影响,主要以新疆当代油画创作为核心来论述。探索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的当代性,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水墨艺术的探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嬗变,我们对水墨画的传统有了更多的思考。从水墨的本体出发,从与之相关的其它艺术形式考察,我们对水墨艺术的未来也就有了更多的期望。"第七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力图较全面地展现水墨艺术的当代形态,持续研究传统水墨画在当今文化语境中的生存和转型课题,探索其传承和革新的方式和路径,推动水墨艺术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身份和新的活力走向世界,使之成为国内外艺术家和理论家们共同关注和参与的一个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3)
<正>不久前,由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尼泊尔、意大利、韩国、伊拉克、希腊等18个国家的数百件艺术珍品集中展出,吸引了新疆各族人民前来观赏。此次双年展主题为"相遇丝绸之路"。参展的国家,有的与丝绸之路有密切联系;有的当代艺术较发达,作品极具代表性;部分国外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精美的装置艺术、色彩丰富的油画作品、高端靓丽的互动影像等,吸引了大量市民观看。  相似文献   

17.
《建筑创作》2010,(12):10-10
<正>《Domus国际中文版》于2010年11月5日~12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卓越艺术馆举办威尼斯双年展呼应展。本次展览以回应威尼斯双年展为出发点,力图搭建一个有关建筑、设计、艺术的东西方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精彩的设计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将人们的关注中心从威尼斯引向北京。相遇:威尼斯开幕主题论坛2010年8月29日,为期三个月的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正式开幕,当日  相似文献   

18.
"共同基础/Common Ground"为期3个月的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于2012年8月29日开幕。本届双年展的主题是"共同基础"(Common Ground)。总策展人、英国著名建筑大师戴卫·奇普菲尔德(DavidChipperfield)希望此次双年展能够展现出一种有生命力、相互关联的建筑文化,在共同的、智能化的、自然的领域提出讨论。"共同基础"这一主题明确暗示了建筑物之间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设计界总是那么热闹,岁末将至,仍好戏连连,许多极具观赏性和启发性的展览和论坛相继举办——威尼期建筑双年展、上海设计双年展、中国室内设计艺术观摩展、第十二届亚洲建筑师大会、2006(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等。9月10日开幕的威尼期建筑双年展无疑是本年度建筑界的大戏之一,在展览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和艺术家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城市、建筑与社会”这一主题的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得到很多国家建筑师的关注。而在11月份即将举办的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6广州年会也将是室内设计界的一大传统盛事,作为会刊我们当然要关注它。威尼期建筑双年展和我们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6广州年会特别呈现的专辑在同一期中的戏剧性的相遇启发了我们,所以就有了本期的主题:年度大戏。  相似文献   

20.
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城双年展)将于12月8日正式开幕,开幕周为12月7日~11日。本届双年展展期将延续两个多月,于2012年2月中旬闭幕,并与香港展部分进行"接力"(香港展将于此周开幕并展至2012年4月)。展望世界新兴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关注建筑与城市之间的互动与相生关系,讨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活力,一直是双城双年展关注的核心内容。第四届总策展人泰伦斯·瑞莱是自2005年第一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举办以来的首位非华人策展人,他提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