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经济实惠的小户型住宅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如何使小户型具有更高的空间使用效率,是现代家居设计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一套小户型住宅进行家居设计,使"小户型"展现出"大空间""多功能"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家"是一个寄托人们情感与思想的空间集合体,而家不应该是各种空间元素与家具的简单堆砌,应该是家具、灯具、饰品、植物、纺织品、字画等等诸多元素在居室内的搭配与融合。而这些元素,应该更多地反映居室主人的情感与思想,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散发着主人独特的魅力。以"小"见"大",只要这样即便是小小的居室空间也会是我们心中独具魅力的"家"。  相似文献   

3.
研究基于"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演进的视角,从制度安排、社会主体和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建立社会转型与城乡空间变迁相关联的分析框架,剖析苏州工业园区空间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其机制。随着"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转型,苏州工业园区空间表现出消费空间扩张、部分工业空间被置换,消费空间类型多元、布局上集中与分散并存,城市空间成为消费对象等特征。基于此,研究认为"权力—资本—社会"的互动是推动城乡空间演变的最根本动力,这也是未来苏州工业园区空间变革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飞 《华中建筑》2010,28(4):136-139
"别有洞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营造"转"空间的特殊的造景主题之一。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论述了"别有洞天"的地宜条件的特殊利用,同时提出借"别有洞天"营造"转"空间的造景手法,如框景提示转折空间、加强空间对比等,也提出某些未以"别有洞天"为景名的景点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创造"别有洞天"的意境,如加强空间序列的收放对比、起伏对比、转折对比等,这些设计手法对现代风景园林中"转"空间的设计具有极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是面向空间中的"行为"无障碍性的研究;而在"运动"和"动作"等"行为"发生之前的是感知、识别和判断,则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物的使用,潜在着"识别无障碍性"的问题,并且问题发生于全体的空间使用者。"识别无障碍性设计"是对空间被动性品质的延伸要求,是对通用设计目标的拆解,包括为空间中行为的安全和导向识别设计。需要研究建筑和城市空间的"识别"无障碍性,二者一起构成空间设计的无障碍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无锡传统建筑空间的基本特征入手,对无锡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中视觉呈现的"有形"与心理呈现的"无形"进行了分析,并从建筑空间的内涵、特征及其辩证关系上进行了论述,论证了"有形"与"无形"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经规”、“土规”、“城规”规划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丁成日 《规划师》2009,25(3):53-58
中国的发展和国际经验都说明了规划整合是今后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本文对中国规划整合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分析,首次指出城乡交界处是规划整合的重点地区,"经规"、"土规"、"城规"的整合方法和技术的核心是土地供给分析、土地需求分析、土地空间分配分析.多规整合或融合涉及面广,因而需要借助模型和高级计量工具来科学地规划和决策城市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枫  张勤 《规划师》2012,28(11):29-31
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区"和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四线",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建设管理要求,是落实《城乡规划法》,实现城乡规划空间开发管制的重要手段。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和明晰管理事权为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三区""四线"都是实施空间开发管制的重要手段;"四线"从空间特征出发明确某一类型空间的管制要求,是实施空间管理的基础;"三区"从事权出发明确空间管制要求,是对空间管理主体和管理责权的划分;"三区"与"四线"相互衔接,逐级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着重规定"三区",明确省、市政府在空间管制中的责任;不同层级规划中划定"三区"与"四线"的内容和深度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曲径通幽,步移景异",找到了两组词中所隐含的核心空间特质"曲"与"异"。进而发现这两个特质结合后如果想要成为"构成良好园林空间"的充要条件还缺少特定的限制条件。再通过将"曲"与"异"这两个宽泛的空间特征与造园三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中的空间特征进行交叉比较,在两者的交集中找到了"尽致"、"得宜"和"动态的眼前有景"这三个特定的补充条件。并且发现了这三个条件在抽象的空间认知层面上具有与"现象的透明性"同构的判定标准。本文通过对于这种空间判断标准上联系的逐步揭示,试图印证中国园林空间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空间中,可能存在着抽象空间层面上的可比性联系。  相似文献   

10.
黄咏嘉  杨宏烈 《规划师》2008,24(1):106-109
在城市设计中,"余地"往往指安排建(构)筑物实体之后,多出来的"空地".它们也许是山地或水体、广场或园林,也许是静态的或动态的空间,也许是规则或不规则的空间,也许是积极的或消极的空间.在城市设计中,"留有余地"是指对实体之外有意或无意间留下的虚空间、不定空间、模糊空间加以艺术构思处理."留有余地"、经营设计"余地"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只识"图"、不顾"底"的"图底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作为对国土空间格局和"三区三线"划定的重要支撑依据。本文旨在探讨"双评价"结果与"三区三线"划定如何科学合理对接,并对市县级国土空间"三区三线"的细化进行探讨。提出,"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预判,"三区三线"需要结合地区的整体战略进行因地制宜的多视角研究,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结果。"双评价"预判需要与现行管控边界、发展实际进行校核,应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只增不减"、"基本农田总量不变"、"城镇开发边界集约利用"等基本原则,最终明确国土空间的"三区三线"。建议国土空间以"三区一网络"全域全覆盖的功能分区、以"三线一附加"的细化"三线"刚性控制线体系来实现统筹管控,构建覆盖全域、上下传导的空间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刘丽  孟祥凯 《现代装饰》2013,(3):104-109
正空间是生活态度的传递,本案作为休闲养生的会所,以东方哲学思想为设计的出发点,探究"人"、"自然"、"空间"的本质状态。如何唤醒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体验和真实触感,寻找古代文人悠然寄情山水的从容状态是本案关注的重点。会所地处闹市区,入口处特意强调书香门  相似文献   

13.
“风景”释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风""景"和"风景"在词义上的起源和演变,探讨了"风景"的现代引申含义。自然和人是风景不可或缺的2个要素。"风景"是人对自然环境感知、认知和实践的显现,存在于艺术形式、知识形态和空间形态3个层面:人对自然的感知所形成的"风景",以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显现;人对自然的认知所形成的"风景",以环境伦理学、环境美学、景观生态学、景观历史学、景观考古学等知识形态显现;人对自然的实践所形成的"风景"以遗产地、园林、公共开放空间、修复了的棕地等空间形态显现。"风景"的"教化"含义具有现实意义"。风景"词义上虚和软的公众印象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应予以平衡。  相似文献   

14.
建筑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是空间造型艺术,对于建筑而言,"意"有两种:建筑师的表意,欣赏者的解意。重点论述"意境"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从中提取三类常见设计要素,具体从形体、空间、倒影和声音等方面探寻建筑设计中的意境表达途径,论证了"意"一词在建筑艺术表现中的整合运用以及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的整体设计观。通过隔与透、留白、光环境设计等艺术表现手法,营造空间意境,使环境空间更加具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王毅磊  金麟  阴帅可  高翅 《中国园林》2021,37(4):111-115
"反纪念碑"纪念性空间理论及实践是西方近十余年对纪念性空间的反思及改造,它反对传统纪念碑的一些特定特征,是纪念性精神活动物质化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对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实践的充实。通过梳理"反纪念碑"纪念性空间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尝试阐释这一术语的概念及其内涵,激发中国对"反纪念碑"纪念性空间的研究兴趣和对当代纪念性空间设计实践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为“生活更美好”而设计城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为"生活更美好"而设计城市,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设计怡居、绿意盈城"。我报告的主题放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因为城市空间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外围的是区域空间,然后是城市内部的公共空间,第三是住宅的室内外空间。区域空间的设计主题是生态保护,而居住的内外空间属于业主或企业的责任,而只有城市的公共空间是规划师们基于公共利益发挥才智的主要领地,我们集中讨论这个问题就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住宅"与"病房"似乎是二件毫不相关的事,但当今产科病房室内设计中却表现出二者互相借鉴的趋势。产科病房是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空间,其中修养行为较多而治疗行为较少,其功能与住宅空间有较大的类似性。因此在产科病房室内设计中,用住宅氛围弱化医院的单调与严肃,用住宅氛围强化温馨化、个性化的产妇休养空间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加速产妇康复,营造人性化的医疗空间。  相似文献   

18.
以分析"流域空间""地方空间"和"流空间"三者关系的演进作为理论切入点,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流域生态与河流健康快速恶化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流域城乡发展过程进行回顾,指出早期传统"地方空间"与"流域空间"(space of watershed)长期耦合发展,而至改革开放后,受到全球化"流空间"支配的新型"地方空间"与"流域空间"相分离,"流空间"使珠三角社会经济与世界的联系密切,却冲击了人与流域的关系,人地关系由依附、依赖转向凌驾式利用,是造成流域与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由此,提出从两方面推动区域空间治理的创新:1)从"地方空间"的建构方式的调整入手,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机制,把"流域分区"作为制定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和前提性考虑因素;2)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作用,通过强化部门协同推动河流治理的目标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元复合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室内设计是人与空间的对话,室内设计师赋予空间生命、活力和情感,只有情感上的认同,其作品才有生命,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美和关系俱生、俱长、俱灭。"这句至理名言给我们以启迪:室内设计是整合艺术,它的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对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对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对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6):32-34
"荒原"是广西作家许敏歧散文诗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空间意象。在"荒原"空间的动态特征上,以风雨雷电等意象群入诗,与总意象"荒原"交相辉映,构筑动静结合、层次丰富的空间形态;在空间生命意识的呈现上,许敏歧以荒原中的人与动植物为书写对象,将"荒原"空间拓展到更深远的意境,充满生命的哲思。许敏歧让"荒原"这一空间意象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从而让其散文诗创作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义理志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