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成型燃料加工装备与掺烧发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成型燃料用于掺烧发电等,既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在分析了国内外秸秆成型燃料掺烧发电技术与装备、秸秆成型燃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秸秆成型燃料掺烧发电技术和装备、秸秆成型燃料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索,并就秸秆成型燃料掺烧发电与加工技术装备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对可再生能源进行评价的方法,重点分析和探讨了秸秆发电项目燃料资源评估应该考虑的因素。通过分析表明,秸秆资源总量、可获得量、可利用量及有效供应时间都直接影响燃料资源的可靠性。所得结论为今后秸秆发电项目的设计和审批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不可再生能源逐渐减少的今天,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国际的大方向。农作物、农林废弃物等的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其开发和利用是可行的。不论生物质发电,还是生物质的其他利用,秸秆原料的保证和科学的收储运模式,是保证生物质能利用的动力。确立良好的秸秆原料储备战略机制,是保证燃料供应的基础;科学化的收储运模式是提高秸秆资源利用的根本,也是保证秸秆发电(即生物质发电)的稳定运营的最基本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我国秸秆成型燃料掺烧发电与加工技术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是宝贵的资源,但利用率很低。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成型燃料用于掺烧发电等,既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矛盾。分析国内外秸秆成型燃料掺烧发电技术与装备、秸秆成型燃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秸秆成型燃料掺烧发电与加工技术装备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钱伯章 《太阳能》2010,(5):54-55
综合类 德发明“电转气”法解决可再生能源储电难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可以利用天然气等气态化石燃料发电,但德国研究人员却“倒行逆施”,发明了一种“电转气”的方法,目的是解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短时间过剩而产生的储电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直燃发电是当前我国秸秆规模化利用的理想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现状,论证了能源化利用是秸秆资源产业化利用的关键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包括秸秆制液体生物燃料、气化发电、掺煤混烧发电和直燃发电等多种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从原理、发展现状和优劣势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论证了秸秆直燃发电是当前我国科学有效地大规模利用秸秆资源的较理想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风光时代(风能和太阳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将与传统的火电一样,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周建雄对风能、太阳能非常看好,"当今全球没有哪个领域像可再生能源领域这样,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在许多国家已成为重要能源,有的正在转变为主流能源,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周建雄从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角度再次证明风能和太阳能可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最具开发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秸秆发电,就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燃料的一种发电方式,又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现在以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已占丹麦能源消费量的24%以上。丹麦BWE公司是享誉世界的发电厂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2007年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薪柴为主,但存在着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地域差异显著等问题.分析表明,商品能源无法满足中国农村能源发展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供农村地区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生物质能.为促进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建议采取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能互补开发农村能源,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上海风能发电的发展沿革及多元化供电模式的特点与应用,在发展大规模风力发电场的同时开发各种小型分布式风能发电互联系统,对上海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户用多元化风能发电互联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特别适合在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城市周边和用电需求量较大的地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