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红外预警卫星最佳探测波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解决红外预警卫星在近中红外的最佳探测波段问题,采用建模仿真的方法获得了2~5μm波段范围内不同高度条件下火箭尾焰目标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利用MODTRAN软件包计算了典型大气条件下同样波段范围内不同高度处的大气透过率和地球/大气背景红外辐射光谱特性,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目标背景之间的对比度.通过分析目标背景对比度的变化规律可知: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目标背景对比度会先增大后减小,但无论在什么飞行高度,2.63~2.83μm和4.18~4.50μm波段的目标背景对比度都较大,比较适合目标探测,并且这两波段还具有更加精细的波段结构,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探测需求选择更小的波段范围并确定相应的中心波长.  相似文献   

2.
庄庆德 《电子器件》1990,(4):38-42,45
红外线是指波长在0.76μm~1mm之间的电磁波,其中3~5μm以及8~14μm波段的红外线受大气吸收很少,称为大气层的红外窗口.这个波段的红外线可用于长距离通讯,例如红外遥控电路.图1显示了红外线在大气中透射率的分光特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红外成像原理,建立基于Vega的红外仿真系统模型,包括红外场景、红外探测器及大气传输三个模块.首先分析各模块实现原理及方法,研究在不同波段内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成像的差别.然后介绍Vega平台上红外仿真的设计方法及程序流程图,并实现仿真模型的建立.最后分别得到3~5μM和8~μm波段内红外地面场景的仿真图,并分析不同波段内场景辐射量、大气衰减量及探测器各参数设置对仿真模型中得到的图像亮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被动式红外探测器探测到的辐射量主要由场景自身的温度决定,但是相同条件下在8~μm岬波段内到达探测器的场景辐射量大于在3~5μm波段内到达探测器的场景辐射量.  相似文献   

4.
蔡毅 《激光与红外》2005,35(11):800-803
文中讨论了红外成像寻的器用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工作波段、阵列结构、规模、相对孔径等问题,提出双色凝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1)波长组合以相邻波段为宜;(2)双色FPA以叠层结构的凝视型为宜; ( 3)通过限制红外成像传感器的视场,将双色凝视FPA的规模控制在320 ×256以下为宜; (4)在探测元尺寸50μm ×50μm时,中波/长波双色凝视FPA的F数以1~2. 44为宜。  相似文献   

5.
邹景岚  梁广  朱志宏 《激光与红外》2022,52(12):1836-1843
超材料是一种人工复合结构,因非凡的红外发射/吸收调控能力,成为实现红外隐身技术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超材料实现波长选择性红外辐射隐身的不足,提出和设计了基于耐高温金属材料钼Mo的多层金属 介质 金属(MIM)结构超材料,同时实现了5~8μm波段的宽带高发射(吸收)和中红外波段3~5μm、远红外波段8~14μm的宽带低发射(吸收)。进一步研究表明该隐身结构耐高温性能非常突出,在500~2500K温度范围内其红外辐射特征都能被抑制,同时,红外辐射的角度选择性也很好,75°范围内时5~8μm和8~14μm波段辐射特性无明显变化。该工作为新型耐高温波长选择性宽带红外隐身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贵宾 《红外》2002,7(10):1-7
1概述 红外辐射是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0.75μm~1000μm)的电磁波,是一种不可见的辐射.由于可通过大气窗口1μm~3μm、3μm~5μm、8μm~14μm三个波段内的红外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吸收和散射较少,可以到达较远的距离,相对于可见光,能提供特殊的重要信息,如位置、温度、几何尺寸、表面、距离和组份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  相似文献   

7.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实验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通过实验测试计算红外系统最低可探测信噪比来计算其作用距离的方法,计算了实验所用红外源在2~5.5pm波段内的红外辐射强度,以及水平路程上2~5.5μm红外波段大气光谱透射比,给出了实验测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国龙 《红外》2005,(7):46-47
一般说来,红外光电探测器均工作于3μm~5μm(中波红外)或者8μm~14μm波长范围。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波长范围与人们进行远距离探测的两个大气透射窗口相对应,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气在5μm~8μm(长波红外)波长范围的吸收非常好。目前有一种对该波长特别合适的应用,即美国海军的“近炸引信应用”。这项应用需要利用短距离探测技术来躲避对抗。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不同探测环境对卫星红外探测的影响,推导了倾斜探测路径下目标与背景在探测器入瞳处的辐照度对比度计算公式。计算了目标在海天背景下不同温度、不同高度、不同太阳天顶角、不同探测天顶角条件下,目标与背景在0.75~14μm波段的红外单色辐射照度对比度。分析指出:太阳天顶角对红外探测的影响主要在2.7μm以下波段,探测波长大于2.7μm可不考虑太阳的影响。目标在5 km以下、探测天顶角在60°以上继续增加时,探测波段变窄,不可探频段增宽;目标在10km以上,探测天顶角变化对探测影响很小。这些结论可用于指导卫星红外探测波段选择与探测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冯晓星  吉洪湖  斯仁  刘福城 《红外技术》2011,33(7):389-394,405
对典型战斗机在3~5μm波段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距离计算方法,考虑了大气透过率的影响,并分析了采用低发射率材料后战斗机的隐身效果.红外辐射特征的计算采用自开发软件NuAA-IR进行,探测距离的计算通过自编程完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低发射率材料后战斗机在3~5μm波...  相似文献   

11.
选择合理的探测波段是设计红外预警卫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目标辐射通量表观对比度光谱确定红外预警卫星探测波段的方法.论文首先建立了较完善的火箭尾焰表观对比度光谱计算模型,进一步建模计算了典型液体和固体火箭尾焰在不同高度的红外辐射特性,使用通用大气辐射传输(CART)软件计算了典型大气条件下的地球/大气背景辐射以及不同高度处大气的透过率和路径辐射,在此基础上以典型液体和固体火箭为例,计算了尾焰在不同高度处的辐射通量表观对比度光谱.结果表明:不论液体还是固体火箭,在2.55~2.85μm和4.19~4.48μm波段的辐射通量表观对比度都比较大,红外预警卫星工作波段可以选为上述波段.  相似文献   

12.
《红外》2004,(11):40-40
运动传感器是装在安全系统中用于探测被监控区域内的移动现象的。被动红外运动传感器是运动传感器中的一种,它主要用于探测8μm~14μm波长范围内由物体(如,人)与其背景环境之间的温差引起的红外辐射变化.当探测到这种变化时,它一般会向主系统发送一个信号,然后由主系统发出入侵报警.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红外系统探测能力,满足探测器在红外中长波双波段同时成像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谐衍射的光学系统设计.根据谐衍射透镜的特点,通过合理选择谐衍射波长和衍射级次,采用折射式共光路构型成功完成了中/长波双波段光学系统的设计.系统在3.7~4.8μm和7.7~9.5μm两个波段成像,F数为2,视场角10°.优化结果表明,成像质...  相似文献   

14.
空间遥感用InGaAs短波红外探测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杨程 《红外》2004,(3):10-18,41
1μm~3μm红外探测器技术在空间遥感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由于很多物质在该波段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因此短波红外探测器在空间对地探测如了解资源分布、土壤水分监测、大气成分分析、农作物估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制备该波段红外探测器的材料主要有In-  相似文献   

15.
导弹助推段天基红外探测的像面照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波段选择是导弹助推段天基红外探测系统设计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中心波长的确定,还是波段宽度的设定,都应有合理的依据.本文提出了导弹助推段天基探测的像面照度模型,并根据模型得到导弹助推段天基红外探测系统的目标与背景信杂比作为目标函数,利用信杂比的最大化作为波段宽度选择的依据,进行探测波段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以H2O,CO2吸收带2.7μm和4.3μm为作为红外探测系统的中心波长有其固有的合理性,不同的波段宽度选择将使信杂比产生显著变化.本文所建立的像面照度模型对遥感器设计和性能估计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TRAN的红外系统对巡航导弹探测距离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鹤  吴平  孙文芳 《红外》2013,34(3):26-31
基于最小可分辨对比度准则,研究了在考虑背景环境下机载红外成像系统对目标最大探测距离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红外目标在3~5μm与8~12μm两个波段上的红外辐射特征和背景辐射、大气透过率等因素对探测距离的影响,给出了探测距离的推导公式.最后用MODTRAN软件对大气透过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波数间隔为1cm-的光谱大气透过率数据.计算了各微小波长区间内辐射到探测器上的辐照度.考虑到大气透过率与距离的关系,取消了传统算法中用常数或者拟合函数来代替大气透过率的方法.以巡航导弹为例,对红外系统探测距离进行了数值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工作在中、长波红外波段(波长5~12μm)的红外探测器在红外制导、红外成像、环境监测及资源探测等方面有着重要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中国军用和民用对这一波段的非制冷型、快速响应的光子型红外探测器有迫切需求。文中用熔体外延(ME)法在InAs(砷化铟)衬底上生长的InAs0.05Sb0.95(铟砷锑)厚膜单晶,制作了高灵敏度、非制冷型、中长波光导型探测器,探测器上安装了Ge(锗)浸没透镜。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吸收光谱显示InAsSb材料的本征吸收边出现在波长8μm以后。InAs0.05Sb0.95探测器的光谱响应波长范围为2~9μm。室温下,在波长6.5μm处的峰值探测率Dλp*达到5.4×109 cm·Hz1/2·W-1,在波长8.0μm和9.0μm处的探测率D*分别为9.3×108和1.3×108 cm·Hz1/2·W-1,显示了InAsSb探测器的优越性能及对红外探测和成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波和长波红外双波段消热差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提高目标的红外探测与识别能力,设计了能同时对高温和常温目标成像的中波和长波红外双波段消热差光学系统。所设计的光学系统采用柯克型结构,视场、有效焦距和相对孔径分别为5.5°×4.4°、100 mm和F/2,工作波段覆盖中波红外(波长3~5μm)和长波红外(8~12μm)。通过采用光学被动消热差方法,优化设计的镜头可工作于-60~80℃的环境温度,奈奎斯特频率处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变化小于0.05。该镜头使用Ge、ZnSe和ZnS 3种红外材料,具有后工作距大、100%冷光阑效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两种花岗岩进行室内常温下单轴压缩加载,利用热红外光谱辐射计(8 ~14μm)对加载过程中试样的热红外光谱辐射进行观测,研究岩石受力过程热红外光谱变化特征,揭示其应力敏感波段.结果表明,花岗岩辐射亮度(增量)与应力呈线性关系,矿物组分及结构差异对应力敏感波段有重要影响.接红外光谱辐射亮度与载荷的相关系数、拟合直线最大变幅-标准偏差比两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富含钾长石的斑状花岗岩的应力敏感段为8.4~10.6 μm,中心波长为8.75 μm;富含斜长石的等粒花岗岩的应力敏感波段为8.2~11.7 μm,中心波长为10.25 μm.上述波段可分别作为相应花岗岩的应力与灾变红外遥感监测的优势波段.  相似文献   

20.
红外导引头大气层内探测能力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讨论了3 ~5μm 波段范围内窗口辐射及大气噪声的分布情况,指出3-3 ~3-6μm 为红外导引头工作的理想波段。对大气透过率和天空背景辐射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高度为其最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信噪比来表征导引头系统的探测能力,进行了导引头相关参数的评估和初始化,仿真表明影响导引头探测能力的主要噪声来自光学系统本身,大气透过率对红外导引头探测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