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砼孔隙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砼孔隙率是评介混凝土性能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硬化水泥浆体几种测孔方法的研究和论证,提出了用甲醇法测定砼孔隙率的方法。该法可以测定包括集料界面结构孔隙在内的砼总孔隙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望用于检测砼的施工质量并评定期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在临淮岗49孔浅孔闸加固改造工程中,统计技术通过在砼配合比设计、原材料质量控制、砼拌和物质量控制和砼强度控制等方面的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JM系列砼外加剂在水工砼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指出,在水工砼中掺加合适的外加剂,不仅可以改善砼施工和易性,而且可改善砼硬化后的孔结构,改善水泥石与骨料界面状态,提高砼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4.
防渗墙槽段钻凿套接孔最大中心距及最小墙厚的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砼防渗墙槽段采用钻凿法连接时,套接端孔最大中心距、套接最小墙厚的推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峡口拱坝中表孔顶板采用钢桁架施工方案,成功地解决了峡口拱坝中表孔13m跨度的顶板砼施工,缩短直线工期,同时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阐述了临淮岗49孔浅孔闸闸墩外包薄壁砼施工的全过程,通过方案的确定和精心施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类似加固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用大口径钻机在坝体内造孔,施工荷载较大。为满足水库正常运行,又必须在水库高水位下施工。加之坝体有漏隙隐患,质量不一,各槽孔施工条件差异较大。这些施工条件和特点,使砼防渗心墙的施工趋于复杂。图3所示为施工总布置图。砼防渗心墙的施工,包括槽孔钻进和砼浇注两大工序。槽孔钻进的造孔工作采用泥浆固壁、冲击钻造孔、抽筒出碴的方法。钻机为20型及  相似文献   

8.
石堤水电站位于沅水支流酉水的上游,坝址位于重庆市秀山县石堤镇北河桥上游约1.7km处。电站为二等大(2)型工程,枢纽建筑物由碾压砼重力坝、坝身溢流表孔、消力池、坝式进水口、坝后式电站厂房等组成。碾压砼重力坝坝体砼总量约为16.86万m^3,其中碾压砼约为9.31万m^3。  相似文献   

9.
三峡二阶工程的22孔导流底孔砼表面为高速水过流面,拆模后发现表面缺陷较多。虽然针对这些缺陷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了修补,达到了设计要求,但消耗了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同时降低了结构的整体性,不利于工程整体技术性能的提高,若根据三峡砼的技术特点,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完全以防患于未然,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布垭砼面板堆石坝,坝高233m,系当今世界同类坝型中最高的坝。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以坝体和面板所产生的变形量为控制条件;堆石体高密实度和低孔隙率是减小坝体和面板变形的关键。通过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的现场填筑碾压试验,获得了合适的施工碾压参数,从而确保堆石体的高密实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以再生骨料为粗骨料的大孔径多孔混凝土的细观结构,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基质、界面过渡区及孔隙等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利用医用CT对试件进行扫描,获得CT图像和CT值等数据。分别考虑了不同预设孔隙率和不同再生骨料替换率的影响,采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对多孔混凝土各相组分进行直观表征,同时分别采用CT法和孔隙率测量试验法计算多孔混凝土的体积孔隙率,对比验证CT法测算体积孔隙率的可行性,最后采用阈值分割算法进行试件面层孔隙率计算,定量评价多孔混凝土孔隙分布的连续性与均匀性。结果表明:大孔隙率和高再生骨料替换率会导致多孔混凝土出现大孔隙增多、且形状由光滑圆形向不规则形状或矩形发展的趋势;对于振动成型的试件,沿高度方向面层孔隙率变化较大,且变化剧烈的部分集中在试件上部,孔隙率连续性较差;利用CT法测算试件体积孔隙率,结果与试验法相接近且略大于试验法;试件孔隙分布的均匀性与孔隙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堤坝混凝土防渗墙渗透溶蚀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防渗墙是堤坝常用防渗结构,其渗透溶蚀不同于一般接触溶蚀,对防渗墙长效特性及使用寿命影响很大。依据流体动力学、对流-扩散方程及化学动力学相关理论,考虑孔隙、骨料和对流对钙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混凝土防渗墙渗流-溶蚀耦合分析模型。结合混凝土钙溶蚀试验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某堤坝渗透溶蚀计算模型,研究了混凝土防渗墙中钙离子析出对其孔隙率及渗流特性的影响,估算混凝土防渗墙使用年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防渗墙溶蚀过程中孔隙率和渗流特性的变化,可预测防渗墙防渗性能衰减过程;防渗墙中钙离子浓度年平均变化速率约为0.03 mol/(m3·a),运行100年后混凝土防渗墙孔隙率约为0.33,渗透系数增大35倍,堤坝单宽渗流量增大50%;混凝土防渗墙使用年限为44.0年。研究成果可为堤坝工程长效服役性能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穿黄河及小清河工程分别采用大型输水混凝土管道和箱涵形式。结构物浇筑质量采用具有无损检测能力的探地雷达方法(GPR)和超声波法进行检测。根据探地雷达(GPR)检测结果,分析了浇筑混凝土结构物中混凝土骨料集中、密实度不均;隐伏裂缝等缺陷及钢筋网分布状态的GPR图像典型异常特征。并基于GPR检测电磁波速和超声波速的对比,讨论了低含水率条件下GPR方法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农村农药面源污染问题,利用小流量渗透法将毒死蜱降解菌负载在微孔渗水型混凝土上,研究不同降雨强度下不同孔隙率混凝土对毒死蜱的降解截留效果。结果表明:对于3种不同透水系数的微孔混凝土,微孔渗水型混凝土负载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随孔隙率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对于两种不同的降雨强度,毒死蜱降解率最优的都是孔隙率为48.1%的试样;降雨强度较大时,土壤中毒死蜱析出质量浓度较高,且降雨强度越大析出速度越快,试样对析出的毒死蜱降解效果越差。微孔渗水型混凝土对土壤中残留毒死蜱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材料本身具有高强度、高寿命、低成本等特点,在土壤护坡、河流护岸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干寒、大温差环境下最有利于混凝土发展的养护材料,对养护剂、橡塑板和土工布3种材料养护下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以及细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与自然养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自然养护形式,养护剂养护下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差,然而抗裂性却较好,从细观角度而言,孔隙率、气泡平均弦长都较大,气泡间距系数较小;橡塑板的养护形式与自然养护相比,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更好,而抗裂性却更差,细观结构中的孔隙率、气泡平均弦长都较小,气泡间距系数较大;土工布的养护形式综合了其他2种养护形式的优点,抗压强度虽较自然养护无太大变化,但混凝土抗裂性有较大提升,且表征混凝土气孔结构的孔隙率、气泡平均弦长及和气泡间距系数等参数试验结果较好,这也从侧面说明土工布养护下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总之,在干寒、大温差的环境下,4种养护方式中土工布包裹养护的形式更有利于混凝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军 《西北水电》2014,(5):83-8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天然砂石骨料进行了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根据骨料级配指数、沥青用量、填料含量给出不同的配合比,分析了各因素对沥青混凝土孔隙率、稳定度、流值影响规律,并对优选的沥青混凝土的弯、拉、压力学指标、变形、渗透等指标进行综合检测,为沥青混凝土心墙配比提供了新的配料方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 DIGIMAT 的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解析法和有限元分析法在细观结构上研究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并与试验比对进行多尺度分析并验证其可行性。在细观结构上混凝土可作为由水泥砂浆、骨料、界面和孔隙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采用 DIGIMAT 软件建立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本文基于 DIGIMAT 预测了骨料体积比分别取0. 2,0. 4,0. 6 和 0. 8 时的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值,并分析了各个细观组成部分对混凝土等效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解析解和有限元数值解与试验测定值相比产生的误差均较小,但解析解与试验测定值更为接近; 随着水泥砂浆弹性模量的增加,混凝土弹性模量随之增加; 随着骨料纵横比的增大,混凝土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 孔隙率增加,混凝土弹性模量减小,界面层厚度增加,混凝土弹性模量也随之减小。研究成果可用于预测混凝土的等效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高的增加,在高压水下心墙是否会发生水力劈裂越来越引起工程界的重视。已有试验表明,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很小且沥青不会传递水压力,所以沥青混凝土的水力劈裂一般可以不考虑。但在实际工程中,剪胀会导致沥青混凝土孔隙率的增加,由此是否会引发水力劈裂问题尚不清楚。本文针对某工程进行了孔隙率增大后沥青混凝土的水力劈裂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孔隙率增大及局部拉应力作用下有发生水力劈裂的可能,说明针对实际工程中沥青混凝土可能发生的缺陷进行水力劈裂论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混凝土预制构件耐久性,试验研究了单掺及复掺矿物掺合料对蒸养混凝土毛细吸水性和抗氯离子渗透的影响,结合可蒸发水含量法测孔结构探讨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在低水胶比下能更为有效地改善蒸养混凝土的传输性能;在脱模和28d龄期时,矿物掺合料对蒸养混凝土传输性能的改善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硅灰、偏高岭土、矿渣、粉煤灰;90d龄期时,偏高岭土与硅灰相当,且均优于矿渣和粉煤灰;混凝土孔结构与传输性能关系密切,孔隙率降低和孔径细化是蒸养混凝土传输性能得以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夏季高温气候沥青混凝土心墙连续多层施工时,为减少等待结合面温度降至规范要求上限值90℃的时间,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结合面温度提高后心墙连续两层铺筑的情况,分别研究了结合面温度在90℃、100℃、110℃情况下沥青混凝土的压实性和变形情况,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论证。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心墙沥青混凝土结合面温度降至100℃时,上层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为2.88%,下层沥青混凝土的最大侧向应变值为2.78%;结合面温度为110℃时,上层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为3.85%,下层沥青混凝土的最大侧向应变值为4.00%。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结合面温度为100℃时的上层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和渗透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沥青混凝土心墙连续多层碾压时,结合面温度提高至100℃的施工质量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