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司法实践中合同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案件不断涌现。然而依据当前立法,违约责任并不能为其提供救济,相反仅能依靠尚无法全力保障的侵权责任。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其域内外立法基础,遵循合同法本质,具有可预见性,此等适用的可行性为我国肯定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提供法律和理论自信,并应借此自信进一步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要件,设计合同的类型化适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
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有相似之处,但其损害赔偿范围更有弹性和未知性。鉴于我国合同法对此规定尚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判决结果不一现象,因此必须在立法上对其加以明确。本文通过对期待利益与信赖利益的分析比较,认为预期违约损害赔偿范围应包括期待利益;只有当期待利益无法计算而合同又不存在继续履行的可能时才应考虑信赖利益;同时还应纳入精神损害赔偿。另外追究预期违约方责任的途径以将来给付之诉为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7):79-80
各国合同法中均规定,当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部分不履行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对违约责任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国内外法学界尚有争论。随着社会发展,对因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提供法律救济,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本文首先对国外的有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考察,接着对其合理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就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
当前,国际上多数国家将精神损害赔偿权仅限定在侵权责任中,对因违约产生的损害赔偿不予支持。在我国,立法上对违约损害赔偿呈现出模糊不清的状况,在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日常生活中发生大量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纠纷案件,在某些情形下,因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远远大于实际财产损失,若不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将难以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有违公平正义,难以体现民法的人文关怀。本次《民法总则》的颁布也并未给出明确的规定,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立法及司法案例,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本土化整改及调整重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立法情况,结合司法实践当中的典型案例,论证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权具有正当性,对完善立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3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旅游合同而产生的纠纷也随之增多,但在众多以合同违约为请求权基础的诉讼当中,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却往往不被法律所支持。然而依据旅游合同的性质并结合国外的司法实务来看,在旅游合同违约之诉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有一定的应然性。实践中,对此可采取相对保护原则,即充分肯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旅游合同违约之诉中的适用,但同时也要在损害程度、主观预见和过失等方面作一定的限制。如此方能更好地保护旅游者的合法利益,并促使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工程项目中承包人违约致使合同解除后应扣除金额的确定容易引起纠纷,依据2013版清单规范可将其分为损害赔偿和违约金。首先,依据相关法律及文件识别出四类致使合同解除的承包人违约事实并对其进行具体解析。其次,通过文献分析将损害赔偿分为实际发生的和潜在发生的损害赔偿,将其进一步细分并分别明确了各项费用的确定方法或依据。最后,依据相关文献将违约金界定为惩罚性违约金,分别分析了合同中有约定和合同中未约定两种情况:得出合同约定过高时的调低原则并论证了合同约定过低时不应调高;对于合同未约定违约金的情况应遵循"有约定时从约定,无约定时从法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12)
在很多法系中,都已经承认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并在很多国家中将其纳入立法的范围,甚至在我国的法律中也体现出了相关的制度内容。基于此,本文将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我国的立法内容入手,在比较法视野下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进行深入的探究,旨在能够论证、解决由于违约责任而导致精神损坏赔偿的法律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
不同的国家和区域针对合同法定解除后存在的损害赔偿性问题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从立法的角度上来说,存在选择和两立主义两种处理模式。我们国家一直运行的是合同解除和损害赔偿同时进行,比较科学合理。我们国家的《合同法》采用了大陆法系损失和利益分类的方式对于解除合同后产生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划分,界定为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同时《合同法》建立了可预见性原则,在解除合同后产生的损害赔偿主要目的是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弥补受害人遭受的伤害和损失。如果是由于一方违约而导致的合同关系产生变更,另一方有权根据合同内容要求违约方进行损害利益的补偿。本篇文章中就对合同法定解除后产生的赔偿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下的观点仅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约定损害赔偿 ,又称约定损失赔偿和约定赔偿 ,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 ,预先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金钱或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约定赔偿与一般赔偿的区别在于 :(1)约定赔偿的金额是在违约前当事人事先约定好的 ,而一般赔偿的金额则是在违约发生后才估价的 ;(2 )对约定赔偿的追索通常无须损失证明 ,而一般赔偿的追索则必须有损失证明。对于业主来说 ,承包商造成的最常见的违约是迟延完成 ,而业主可以对损失进行事先估计 ,并将此以约定损害赔偿的形式在合同中加以规定。这样做对业主有许多好处 ,当其运用约定损害赔偿条款时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2):197-198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身权立法的不断完善,作为保障人身权方式之一的精神损害赔偿则显得尤为重要。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法律中已被承认和确立,但其适用主体存在诸多争议。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能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胎儿可附条件的成为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