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9)
造成当前法学教育困境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法学教育师从德国,以培养法官作为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现代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显著特色是非诉法律人才的涌现,并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人才类型。我国法学教育应顺应非诉法律人才的培养趋势,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重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6):283-284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人员必须确保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实现有效衔接,本文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师队伍、考试制度和人才录用制度四个方面探究如何突破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现象,希望能够有效推进我国司法建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7)
在和谐社会与法制社会的今天,法律职业化是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关键,地方党校的法学教育改革能有效的推动法律职业化的建设。文章基于法律职业化对党校的法学教育改革进行的分析论述,并对地方党校的法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有益见解,以期进一步促进党校的法学教育改革,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
法律教育对于建设法治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如若国民缺少一定的法律教育,那么就会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对新时期下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进行详细研究。首先,文章简要概述了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关系。而后总结了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存在的问题,为新时期下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效衔接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策略。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发展,进而为我国培养优秀的法学人才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9):232-233
法律类课程是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法律类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意义重大。结合新疆司法警官学校的教学现状,根据法律类课程的专业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本文拟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法律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
马克思主义法学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但我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却陷入了困境,未能充分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且,中西方经济法生成的巨大差异以及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求使得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法成为了必然,亟待其发挥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法学支撑力。马克思主义经济法是指以国家为核心调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全部法律和措施的总和。为了使我国经济能够在平稳运行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法理应将马克思主义经济法视为新时代的正本清源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立论基础,全面增强与国家政治的耦合关系、系统阐明与经济政策的本质联系,用高度的理性和深厚的理论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2)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法学的意识形态,体现着特定社会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社会理想。不仅承载着知识的创新和专业素养的培育,还担负着对社会主义法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和完善。要培养德法兼备卓越法律人才,就必须重视法理学的德育效能,充分发掘法理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子,发挥课堂思政的作用,使法学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使法理学成为法学专业教育中德法兼修和理论育人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3)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学发展的动力和路径,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发展,为我国的依法治国提供科学的指导方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效利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将其运用于实践中,从而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法学创新是基于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深入探究我国社会发展实际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法学创新具备现实意义。对此本文主要是从法律观念转变,法律制度形式等方面创新开展研究分析,以期能够创建出更加完善可靠的法律理论体系,推动我国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3)
我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纲领,我国在法制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也都比较高,现如今我国的宏观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专业性的法律人才也越来越多,我国的法学教育愈发成熟,但是我国法律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的问题,一方面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标准也都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司法院校毕业的法律学生在就业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围绕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衔接的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此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