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7)
民事调查令制度的设立有助于解决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无法通过自身取得相关证据的问题。然而,从其规定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根据调查令制度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企业审计目标的理论框架。企业类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都希望通过审计来抑制代理人的代理问题及次优问题,以促使代理人更好地履行其企业类经管责任,这是企业审计终极目标;审计机构则希望发现代理人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这是企业审计直接目标。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具体情形不同。审计直接目标需要审计主题来承载,信息主题承载真实性目标和效益性目标,行为主题承载合规性目标和合理性目标,制度主题承载健全性目标。在审计实施中,各审计主题的审计目标还要再分解为审计具体目标,与之相对应,将基于各审计主题的审计目标称为审计总目标。审计直接目标通过揭示路径、抵御路径和威慑路径实现审计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1)
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为弥补传统法定代理人制度的不足,切实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经过一系列前期试点和探索之后,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270条明确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但立法在司法机关对合适成年人的通知义务、合适成年人的诉讼地位及在场的法律效率等方面均没有明确规定,完善立法不仅可以更好的指导实践,也是我国建立完善的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所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二、限制行为能力人未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三、以欺诈手段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指一方当事人以捏造事实等欺骗手段,致使对方当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
以代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能包容各类审计主体的企业审计需求理论框架。资源委托代理关系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降低资源风险,企业依赖于以两权分离为实质的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代理人对委托人承担企业类经管责任,不同的企业类资源委托代理关系下,经管责任的内容不同。代理人是自利人,在合约不完备、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环境不确定条件下,代理人可能出现代理问题;代理人也是有限理性人,可能会出现次优问题。为了应对代理人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治理体系。各类企业审计,由于其本身的特质,出现在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是一种大概率事件,但并不是必然事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213-214
日本的人事诉讼自1898年颁布第一部《人事诉讼程序法》以来已发展了一百多年,该法最初只是照搬了原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第六编的内容,后以适应本国人事诉讼之需要为出发点,经过不断的实践和修改,现已形成一部独具特色和体系完备的《人事诉讼法》。因日本人事诉讼制度的规定涉及面较广且可探究点极多,本文由于篇幅限制,仅将重点放在日本人事诉讼中的调查官制度上,这是在日本在引进当事人主义之后,又依据人事诉讼程序的实际需要而设立的具有强烈职权主义特色的制度,对正处于向当事人主义转换的我国的诉讼制度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方代建模式中政府投资单位、使用单位和代建单位三者之间是一种基于两个委托人和一个代理人的共同代理关系。运用共同代理理论构建三方代建模型,分析委托人(投资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代理人(代建单位)道德风险的内在机制。假设投资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通过单一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投资节余分成制度对代建单位选择社会最优努力水准的激励机制。通过共同代理模型分析和解释了委托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投资节余分成制度激励失效,进而引发代建单位道德风险的原因。并对三方代建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为工程实践中的契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3)
在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前提下,只要满足了以下三项条件,仍然能够应用于人:一是当事人的重大切身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或面临重大威胁;二是成熟技术无力挽回当事人的重大切身利益所面临的重大损失或重大威胁;三是得到了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至于这种技术完全成熟后,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就可以由"必须型"扩大至"加强型",只是后者的应用出于社会公平和国家竞争力的考量,必须覆盖全民。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所谓代理,就是指代理人在本人(被代理人)所授权的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本人(被代理人)承担。我国《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及第二款也明确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一般而言,代理人只有在有代理权的情况下、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在代理权的有效期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本人(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在民事诉讼当中存在着彼此处于对立立场的双方当事人,民事争讼程序当中的基本原则就是对审原则,在对审原则当中,最常见的法定例外情况就是由于当事人缺席因此造成的"缺席审判"情况。法院在对于全部法定要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之下,能够在当事人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审判。而缺席审判的具体定义,就是包含了两种法庭审判时候的特殊情况:即案件双方相关当事人中有任何一方在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在法庭审判的过程当中强行擅自退出,或者是未能到达法庭参与正常诉讼过程。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以上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规制进行简要的检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