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轧制态65Mn锯片用钢在740℃球化退火保温120 min后,分别在800~880℃范围内进行油淬并在370~450℃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万能力学性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及洛氏硬度计分别分析其金相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淬火组织为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马氏体组织不断长大;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由800℃的58 HRC逐渐提高到880℃的66 HRC.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组织由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组织,强度、硬度逐步降低,而塑性、韧性相应提高;在410℃附近出现了回火脆性.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40℃(保温20 min)淬火+430℃(保温120 min)回火.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成分(wt.%)为0.62C,2.0Si,1.6Mn,0.99Cr的高硅铸钢经过复合热处理(球化退火+等温淬火)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olympus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冲击断口形貌;测试了实验钢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经过球化退火工艺之后硬度变化的幅度不大,而冲击韧性有明显地提高,试样的组织主要为下贝氏体组织,并含有少量的奥氏体.在相同的球化退火工艺下,320℃等温淬火60min,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性值都较高.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等温温度3个热处理工艺参数对T12钢碳化物球化的影响,以碳化物的粒化程度和硬度值为目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奥氏体化温度是影响T12钢碳化物球化的最主要因素,保温时间和等温温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在755℃保温1 min后以690℃等温的热处理工艺为T12钢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利用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得到了碳化物细小均匀的球状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等温温度3个热处理工艺参数对T12钢碳化物球化的影响,以碳化物的粒化程度和硬度值为目标,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奥氏体化温度是影响T12钢碳化物球化的最主要因素,保温时间和等温温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在755℃保温1min后以690℃等温的热处理工艺为T12钢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利用较优球化退火工艺处理后的试样得到了碳化物细小均匀的球状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5.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淬火温度及保温时间对低合金耐磨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端淬试验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30~910℃温度范围内,淬透性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提高,当奥氏体化温度超过910℃时,钢板淬透性降低.850℃保温30~45 min的亚温淬火组织中,存在尺寸为1μm左右的高缺陷铁素体弥散分布,使钢板韧性得到提高;910℃保温45~60 min完全淬火后,钢板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奥氏体温度超过930℃以及延长保温时间都会使原始奥氏体晶粒粗化,导致钢板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球化退火温度、淬火温度、淬火冷却方式对Cr5Mo1V冷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5Mo1V钢的球化退火温度范围为820-860℃;淬火温度在保证奥氏体中溶解较多的碳和合金元素的同时,不能超过950℃;淬火冷却方式宜采用油冷。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一种Cr-Mo系的低合金结构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新型的射孔枪管用钢进行完全淬火,研究了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的晶粒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的淬火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钢的硬度和晶粒度变化不大;回火温度升高,钢的硬度和强度逐渐降低,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功逐渐增大。当淬火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40 min、回火温度为560℃保温时间为80 min时,钢的屈服强度达到927 MPa,大于130 ksi,硬度达到31.2 HRC,同时纵横冲击功分别达到了74.5 J和119.7 J的水平,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碳化物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奥氏体化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碳化钨(W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在980 ̄1240℃温度范围的高温奥氏体化行为及相应的淬火硬化效应。发现此材料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宽,在980 ̄1100℃加热淬火均能得到细小的组织结构,而且具有显著的淬火硬化效果。并且测量及探讨了不同状态下大块硬质相、WC聚集区及基体显微硬度的变化以及与宏观洛氏硬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45钢“零保温”淬火工艺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热方程计算了45钢工件的透热时间,探讨了"零保温"淬火温度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直径不大于70 mm的45钢工件,表面与心部达到840℃的时间相近;在780~900℃范围内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45钢的强度、硬度升高,经900℃"零保温"淬火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该钢"零保温"淬火后获得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其原因与奥氏体晶粒细化和奥氏体中碳分布不均匀有关.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45钢"零保温"淬火工艺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H08Mn2SiA钢的临界点θAc1,θAc3以及θMs;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等温转变和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金相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获得了该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研究了其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比较了所得曲线和同类转变曲线的差别,两者产生差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化学成分、试样原始状态以有奥氏体化条件不同,此外,确定了避免产生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50℃/s。为该钢的工艺制订和进一步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以聚丙烯酸钠为基,加入适量的添加剂,配制成ACR-1淬火剂。测定了ACR-1的冷却曲线及冷却速度曲线,2.5%ACR-1可用于40Cr和GCr15钢马氏体淬火,2%的ACR-1可用9SiCr钢的马氏体淬火,可以取代淬火油或盐溶分级处理。2%ACR-1还可以用于65Mn钢高频淬火,其硬度、金相及电镜组织均满足技术要求。ACR-1淬火剂无毒、无异味、不燃烧,使用浓度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整,使用温度为20~4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70Si2Mn2CrMo钢经不同温度等温热处理后,产生超级贝氏体组织转变的同时,碳化物析出的情况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分析,确定了碳化物析出的温度及类型;同时表明,由于碳化物析出减少了过冷奥氏体中C含量,致使其稳定性下降,超级贝氏体中残余奥氏体质量分数减少。与220℃等温热处理没有碳化物析出的样品相比较,245℃等温热处理样品的抗拉强度降低11%,强塑积降低16%,疲劳循环断裂次数降低55%。  相似文献   

13.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对TRIP钢拉伸试样进行不同工艺条件的快速热处理模拟实验,并采用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等方法对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目的是通过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促使材料微观组织中出现适量的残余奥氏体组织,增强该材料在变形过程的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强化材料.结果表明:在两相区内,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随着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以25℃/s缓慢加热到700℃,再以150℃/s的速率快速加热到820℃保温120 s后淬火处理,处理后的试样,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达到13%,显微硬度最高,达到262 HV.  相似文献   

14.
对GCr18Mo钢进行了淬火+回火及等温淬火热处理,并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GCr18Mo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值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GCr18Mo钢经930℃淬火180℃回火后的硬度值低于经860℃淬火220℃回火后的硬度值,两种热处理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GCr18Mo钢在230℃等温淬火处理时,得到下贝氏体组织,其形态由单个细针转变到草丛堆状.GCr18Mo钢经930℃加热230℃等温130 min后的硬度值明显低于经870℃加热230℃等温30 min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不同的淬火(800℃,900℃,1000℃)和回火(200℃,400℃,600℃)热处理工艺,对含锰6%的中锰球墨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锰球墨铸铁的合理热处理工艺为在900℃奥氏体化保温2h水淬,在200℃回火2h水淬.淬火后的组织为大量的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球状石墨,淬火和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贝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球状石墨.热处理后试样的硬度下降,冲击韧性提高,耐磨性下降.淬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大,回火温度对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42CrMo钢贝氏体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2CrMo钢的TTT曲线,对其钢贝氏体的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并用洛氏硬度计对试样的硬度进行了精确测量.结果表明,在540℃等温淬火得到典型的无碳贝氏体组织;在500℃等温淬火得到贝氏体铁素体束相互平行分布的上贝氏体组织,同时有少量的无碳贝氏体组织的混合组织;在460℃等温淬火得到羽毛状上贝氏体组织,同时还有一定的下贝氏体组织;在350℃等温淬火得到典型的下贝氏体组织.同时发现等温淬火温度相同的试样的硬度值均随等温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此外,受化学成分不均的影响,贝氏体铁素体条分布也明显不均,在碳含量低的区域容易形核和长大.  相似文献   

17.
用膨胀分析法测定了20MnVBH钢在1050℃和860℃连续冷却下的CCT曲线。并对转变后的试样进行了组织分析和硬度测定。结果发现:与马氏体区紧密相邻的宽阔的中间转变区域内存在粒状贝氏体组织;提高奥氏体化温度和加快冷却速度都有利于粒状贝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等温淬火球铁齿轮的主要生产工艺,以及合金与非合金等温淬火球铁齿轮的试制应用.其结果表明,用Cu-Mo合金化的等温淬火球铁(370 ℃× 1.5 h)可代替20CrMnTi钢制造拖拉机末端传动齿轮;用含Mn达0.7%左右的球铁棒材,经280~300 ℃×1.5 h等温淬火处理得到贝氏体马氏体球铁,可用来代替20CrMnTi钢正时齿轮;采用地方生铁(0.6%~0.8%Mn),通过增加硅量、强化孕育处理、降低奥氏体化温度以及等温淬火后回火处理等措施,可生产出接近于合金等温淬火球铁性能水平的齿轮.以上3种等温淬火齿轮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碳工具钢(T_(10))在球化退火过程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温湿度、等温时间五个因素对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缩短球化退火时间的初步看法.在加热温度取750~770℃时,保温时间可缩短到0.5~1.5小时;从加热温度到等温湿度的冷却速度不谨影响碳化物颗粒的弥散度,而且还影响碳化物的形态;在680℃等温促使碳化物球化需要时间很长,显然是不经济的,适当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从而直接获得粒状碳化物组织,则等温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低碳20CrMnTiH齿轮钢在不同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进行直接淬火和球化退火试验,分析了退火温度及时间对齿轮钢球化退火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