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信概念和体系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并且随着接入网市场的逐渐开放,以及电信管制政策的改变,有线技术和无线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传统的电信接入网络由于是通信电缆所构成的,并且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通信电缆能够提供的宽带和距离都是有限的,那么自然也就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技术。本文讨论了FTTX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我国FTTX发展面临的问题,研究了FTTX的维护,希望对我国的FTTX技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光通信分为有线光通信和无线光通信。无线光通信是近几年出现并兴起的通信技术,又被称为自由空间光通信,简称FSO。随着电信业务的增多,人们对网络安全和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电信接入网逐渐成为制约电信网发展的瓶颈。本文简要分析无线光通信技术的优势,探讨在电信接入网中如何运用无线光通信技术来提高电信接入网的的带宽,促进电信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9)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车辆保有量急剧上升,智能交通的产品与应用越来越多,在城市内的布点越来越广,对于智能交通管理中心与外场设备之间通信传输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建立一套兼顾可靠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和经济性的通信传输系统已成为智能交通工程应用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分析了智能交通通信接入网的特点,并在接入网通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现有的基于四种不同技术的接入网组网方案的优劣,给出了相应技术经济比选,为今后智能交通通信接入网的技术选择和组网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4)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使得高校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技术的教学工作更加重视。电子信息专业作为一门以应用为主的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特别是通信网络,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本文围绕着光接入网的发展进程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光接入网的现状以及它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光接入网对通信行业以及广电行业的影响,进而促进光接入网可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9)
虽然一直以来,电子信息工程都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电子信息产品以及国防和工业领域所使用的电子信息产品都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电子信息产品。因此,本文从电子信息工程的角度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以及优势,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以及提高信息安全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光纤接入网的相关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世博园区信息通信网络应用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世博园区基于EPON技术的接入网方案和典型应用,并提出了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袁柱 《建筑电气》2007,26(7):57-59
介绍了住宅小区各种宽带接入网技术,通过对各种接入网技术特点的分析和对比,提出了目前适应各类住宅小区宽带接入网的有效解决方案,新建住宅小区宜采用FTTB(或FTTZ) LAN这种宽带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和我国信息化社会的逐步建立,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也迎来了蓬勃发展时期。在当下的电子时代,电子信息技术不仅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有益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我的实践和感悟,就新形势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建设正在高速发展,列车的高速化发展,使得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拥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建设也有飞速的发展,然而一味地提升速度必然会使列车的安全性能降低,那么要想保证列车既安全,又快速的行驶,就需要在铁路通信工程中加入光下接入网技术,建立一个光纤信息系统,通过现代计算机系统,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实现人机控制,在列车行驶工程中,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同时,有效提高行驶速度。本文通过分析光纤接入网技术的相关内容,并论述了光纤接入网技术的运用以及质量管理,从而提升提高光纤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