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6)
我国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了明文规定,而正确认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个人信息"对我国人权保障、法律完善、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现状以及"个人信息"含义的研究,进行观点的对比,加深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4)
近几年来,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态势严重,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研究极为必要。本文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现状介绍以及立法沿革的梳理,知晓了本罪的案件数量增长状态以及增设本罪的由来。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司法实践中以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应进行范围限制,死者的信息不应属于保护范围。对批量个人信息数量认定采取推定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针对本罪行为方式的非法利用、使用以及非职务的收集行为,应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6)
公民个人信息主要分为三种类别,即安全性信息、识别性信息及关键性信息,分别受不同模式的刑法保障。在我国刑法中,公民的识别性信息和安全性信息一旦被侵犯,就可认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关键性信息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所以受刑法中"隐私权"的保障。法益是法律保护的利益,是刑法核心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刑法需要划分出合理科学的区域来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形成整体并有规模的体系,填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漏洞,确定科学合理的刑事判定标准,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8):211-21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公民的个人信息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行政机关由于拥有公权力所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也非常多,于是,通常在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同时存在侵害公民的个人信息的情形。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保护目前还存在两者不能协调,缺乏专门的监督机关以及公民缺乏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问题,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关对于信息公开进行监督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差异化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7)
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刑法对人权的保护。在我国刑法中多处体现的是对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保护,但是公民个人的信息却在此之外。本文对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罪主体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6)
公民个人信息受我国刑法保护,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中进行信息的浏览会留下各种各样的信息,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会造成公民财产损失,也对公民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内容,分析了当前刑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6)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各项服务已经逐步走向智能化、信息化,而个人信息作为每个公民最有价值的资源,可以为商业服务、政府决策等提供信息依据。然而,信息社会在为人们带来各类方便的同时也使公民的个人信息不断遭受到各种侵害,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严重威胁。近几年来个人信息被侵害的事件与日俱增,映射出来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度的不完善。对此,本文就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对于个人信息而言,法律的属性和范围将决定信息的受保护程度,经过我国《刑法修正案(九)》的修改,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基于此,本文从我国个人信息法保护现状出发,分析在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措施中通过明确个人信息法、增设非法持有个人信息罪以及明确惩罚程度等方案,借助对我国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措施探讨,以期为我国个人信息法完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2)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两者的确立需求、意义、创新点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使公民能够清楚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及原因,更好地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呼吁公民勇于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使公民树立和增强维权意识,清楚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及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最终使个人信息问题减少、出现的个人信息问题得到好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步入了大数据时代,从而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巨大。这个时代不需要出门,只需要拥有一部手机或者是一台电脑就能获取信息,同时还能接受相应的商品及服务,极大了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个人相应的基本信息在人们接受大数据时代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受到一定的侵害,如传播、滥用以及非法搜集等,导致个人信息受到严重的安全威胁。作为对个体身份识别以及个体特征的反映的符号系统,个人信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公民的基本权利,对社会的稳定及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