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特大城市中保障性住房发展建设若干局限性的分析,指出解决特大城市低收入阶层住房不宜仅仅依靠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充分利用现有的住房租售市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住房政策等也是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不可忽视的方面。以上海为例,分析上海市低收入阶层的构成及空间分布,探讨目前"保障性住房涵盖之外"的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的典型方式,并据此提出若干针对特大城市中未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大量低收入阶层解决基本住房需求的政策建议,以缓解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武汉近郊区规划管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之凌  汪云  夏巍 《规划师》2013,(9):94-98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城乡规划管控提出新的要求。在特大城市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紧邻主城的近郊区是矛盾与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也是对特大城市未来空间结构产生最大影响的区域,亟待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划管控体系予以有效引导。研究以武汉为例,从构建城镇空间发展整体格局,确立"两线三区"空间管控模式,完善集中发展区规划管控体系,建立生态框架区域管控制度保障,形成规划管理"一张图"平台等,探索"图""底"规划编制同步、规划与政策跟进同步的特大城市近郊区规划管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新涛 《城乡建设》2011,(6):33-35,4,5
我国特大城市承载力的动态平衡不仅关系到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城镇体系和城市一区域系统的整合优化。由于现阶段我国特大城市的集聚效应远高于扩散和辐射效应,导致特大城市地域空间上的资源要素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随着快速交通的发展,加快特大城市人口、产业以及功能在内部地域空间、城镇体系和城市一区域系统三个层面的有机疏散,更加突出作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要职能,从而实现特大城市资源要素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中国特大城市现代化发展最后的堡垒,对城中村进行空间、经济与社会功能的结构性乃至系统性再造是特大城市"十三五"期间面对的历史性挑战。目前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多种模式存在着共性的问题:"排斥性"、高成本、低效率、逆垄断、不可持续等,中国特大城市迫切需要建立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及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调查研究为基础,试图构建中国特大城市包容性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架构和实施机制,特别提出特大城市需要并可能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可支付健康住房纳入城中村改造规划,极大降低特大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成本,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何梅  汪云  潘聪 《规划师》2011,27(5):16-20
高度聚集的城镇人口、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急剧拓展的城镇空间使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高碳"瓶颈.特大城市的城乡规划亟待充分融入低碳理念,以"低碳"城乡规划构建"低碳"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并辅以相应的"低碳"技术方法作为支撑.武汉都市发展区的"低碳"城乡规划采用了逾渗理论、CA模型、碳氧平衡分析、GIS用地适宜性分析等相...  相似文献   

6.
上海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紧缺,环境容量有限,如何将生态安全理念与土地使用规划相结合,探索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规划思路,是上海贯彻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以上海为例,从生态视角对土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进行分析,审视以往土地使用规划的传统观念,确立城乡统筹背景下紧凑发展的规划模式;提出上海城乡一体化要从注重对城镇规模的关注转向对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引导城市在空间选择上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集中到城市化的重点区域和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城镇愈发受到关注。英国是最早研究生态城镇的国家之一,以英国生态城镇西北比斯特示范区埃尔姆斯布鲁克为例,从总体设计、住房零碳目标、绿色空间、健康生活等方面阐述生态城镇规划实践,为我国的生态城镇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理论回顾,思考目前国内特大城市空间生长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市场导向下近域空间人口和功能的集聚是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特大城市近域空间研究,认为近域空间引导存在控制型、引导型两种模式,且认为我国许多特大城市近域空间处于想要控制但引导失语状态。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过于理想化的计划式新城空间模式难以实现的原因在于缺乏对市场经济主导的基本认识,城市的空间增长既不能摊大饼,也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过于理想化,近域空间的发展应该成为特大城市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关注重点。进而探讨了特大城市近域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并在上海和武汉远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基于近域空间视角延伸讨论特大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特大城市地区外围城镇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广阔的客源市场,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禀赋条件,但是大部分特大城市周边城镇缺乏有绝对影响力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面临形式单一、附加值低的窘境。文章从分析特大城市旅游需求特征和特大城市旅游发展的现实瓶颈入手,提出"休闲经济为龙头、资源整合为抓手、特色挖掘为突破、区域协同为关键"的旅游发展应对思路,并以北京天安门正南60公里的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为例,详述特大城市地区外围城镇的旅游发展思路与旅游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超特大城市在功能定位、人口结构、用地和空间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及规划实施的复杂性,从国家使命、人口构成、资源要素和空间特征4个方面,分析超特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特殊性。以上海为例,解析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认知导向、目标传导和空间协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超特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应当作为支撑城市多维度发展、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载体,形成分阶段落实规划目标、动态满足市民需求的机制,成为各部门和各主体协同治理、凝聚合力的平台。最后从规划指标、规划层级、用途管控和空间统筹等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阐述相应的规划编制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建 《城乡建设》2007,(2):51-52
一、住房保障工作的推进历程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和西部的特大城市,与全国众多中心城市一样,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日趋深入和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房地产市场及其住宅市场中的"负外部性"、"分配不均"等失灵现象显现,城市最低收入与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愈显突出,形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杭州正经历由投资和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型,并且这种转型已经对城市体系与城乡空间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创新空间正在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边缘集聚、廊道集聚特征明显;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加强,人口分布格局趋于扁平和均衡;城乡空间职能体系趋于扁平化、网络化等等.在此背景下,结合新一轮杭州市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了基于网络空间和创新驱动视角下市域发展转型的规划战略思考.其基本判断是,未来应更加关注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特色作用、更加关注城镇空间发展的扁平化与网络化趋势、更加关注创新活动的空间组织及未来需求,以及更加关注区域生态环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的高城镇化率背后是显著的半城镇化现象,未来从数量增长到内涵提升将是特大城市郊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课题。以上海市为例,从人口、经济和空间发展等方面论述特大城市郊区城镇化的若干宏观特征,从本地农民和外来农民工两个城镇化主体,剖析了郊区农村低成本居住空间短期供需"均衡"及两个主体不完全转型的发展悖论;进而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结合微观的行为主体选择视角和宏观的制度性结构变迁视角来解释特大城市郊区特有的半城镇化困境——一是非均衡的制度变迁及产业、空间方面的系列倾向性政策造就了郊区城镇化的诸多结构性矛盾;二是均为理性经济家庭的本地农民家庭和外来农民工家庭基于资产最优配置原则做出的"约束性选择"更深化了这一矛盾。最后,从制度改革、空间政策等方面提出若干应对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政策     
正国务院:未来城镇住房改革明确两大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通过一个个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实招"和"时间表",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具体"路线图"。《意见》提出了未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两大方向,即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上海住房体系经历了数十年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随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深入实施,中近期住房发展阶段性逐步呈现,规划有待优化完善。以当前住房发展的3个主要趋势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要素关联不匹配、不协调、不平衡的原因,加强对中近期住房发展在供地模式、类型需求、空间绩效等方面的思路引导,对上海市域住房空间布局提出中近期分层次发展策略。通过聚焦和衔接"上海2035"的目标、思路、策略等,以期开启上海住房发展的新思路,并对后续分阶段规划实施起到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开发边界划定"。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土资源部共同确定了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的14个城市开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于今年完成,未来全国600多个城市也将划定开发边界。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增量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住宅设施》2011,(12):13-13
从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将构建“一轴、一群、一带、一区”为骨架的城镇空间布局,从城镇等级结构、城镇职能结构、城镇空间结构三方面优化青海省城镇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8.
特大城市城乡生态空间规划方法及实施机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特大城市的生态建设的压力越来越大,其生态空间的规划和建设实施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现以上海等城市的实践为例,分析提出特大城市城乡生态空间规划的方法,应突出"反规划"、目标导向和强调综合的方法,并从完善规划层级、明确管控要求、积极的政策和机制保障等方面,对规划的实施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型地区在发展理念上经历了消极对待、被动式保护、生态强管控、生态文明建设4个阶段,并逐步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关注焦点。同时,传统规划编制缺少对生态型地区的关注,需要探寻不同于城市地区的规划编制思路。结合上海崇明总体规划的编制进行创新探索,首先梳理崇明生态岛建设历程与历版总体规划,基于上海对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新定位,剖析本轮总规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战略引领、两规合一、实施管控等技术路线。进而提出崇明总规编制的4个技术创新探索:规划理念方面,倡导"+生态"与"生态+",探索生态地区发展新路径;空间模式方面,关注全域空间谋划,突出城镇空间减量与增量管控,推动乡村地区存量活化;特色管控方面,塑造崇明特色风貌,推动交通布局模式转型,强化导则管控与创新;成果表达方面,从技术文件转向"政策报告",更加便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20.
绿道在中国未来城镇生态文化核心区发展中的战略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12,28(6):5-11
以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研究为背景,基于过去20年城镇绿地规划的经验与新近的项目实践,面向未来城镇化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探讨了绿道在中国未来城镇绿地空间发展中的骨架作用,提出城镇"生态—文化区核心区"(ECD)概念,其空间形态以"点""带"呈现,"点""带"结合构成了ECD城镇绿地网络空间,其中,作为未来城镇绿地空间发展的新形态,绿道将发挥必不可少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