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3)
对于"片面共犯"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片面共犯"的单向意思联络是否符合共同犯罪之共同故意。本文从共同犯罪的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入手,深入研究片面共犯理论依据,明确共同犯罪故意的真正含义,进而说明"片面共犯"虽是单向意思联络,但其符合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5):55-56
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中并不包括共同过失犯罪,关于共同过失犯罪是否应当被认定为共同犯罪的理论具有较多的争议。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社会分工呈现出更加复杂化和精细化的趋势。在这些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中,工作者之间的信赖程度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彼此之间有因为过失发生共同的犯罪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将共同过失犯罪继续按照刑法的规定进行分别定罪量刑的处理方法已经不符合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因此,将共同过失犯罪认定为共同犯罪是十分有必要的,应当将共同过失犯罪在理论上加以完善,为共同过失犯罪的将来立法打好基础。本文首先对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进行理论界定,由此总结出共同过失犯罪属于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共同过失犯罪在立法方面进行相应的完善规定。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0)
共同犯罪拥有一种专门的形态——片面共犯。它包括:片面教唆犯、帮助犯和实行犯。片面共犯在国内外的法学界依然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通过对犯罪构成的分析、案例的分析,本文的观点是认同片面共同犯罪及其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5)
完全犯罪共同说、部分犯罪共同说以及行为共同说是现今刑法关于共犯本质问题的三种学说。我国目前采取的通说观点是部分犯罪共同说,但这种学说在"共同过失犯罪"中并不能给与合理的解释,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些具体案件并不能妥当处理。因此对行为共同说的提倡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5):187-188
共同犯罪中止成立的特殊形态包括共同正犯、教唆犯、帮助犯的中止形态。共同正犯成立中止不仅要积极采取措施中止自己的行为还要将这种采取积极措施的范围扩大到全体共同犯罪人,被教唆者新的犯意引起的危害结果不影响教唆犯成立中止,帮助犯中止要达到有效性需从精神层面或者物质层面消除对其他共犯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环境污染大多数都是以单独的环境侵权行为存在,但是也存多数人在主观上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在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行为的问题中,责任形式和数人的责任划分问题是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将参照因果关系将无意思联络的数人环境侵权行为分为共同侵权行为、择一侵权行为、和竞合侵权行为三种类型并就其侵权行为分别提出了应当适用的法律责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共同犯罪中由于犯罪的整体性以及各个共犯人的主观认识、行为的不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也比较困难。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鼓励犯罪行为人迷途知返,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4)
刑法中的错误问题既会涉及到犯罪的既遂或未遂,又会影响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共同犯罪由于涉案主体多,人员又有分工,共犯中的错误问题则更为复杂,同时这个问题也与共同犯罪的定罪量刑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共同犯罪中错误问题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根据我国刑法典所采用的共犯体系,正犯与共犯的区别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关于从犯采用的必要减轻主义的结果,就产生了共同正犯与从犯的区别会带来实质性的归结问题[1]。关于二者区别的学说,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课题,本文将从共同意思主体说以及行为支配说,特别是机能性行为支配说来探讨共同正犯与从犯的区别问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8)
从近几年的刑法发展来看,我国受到德国、日本刑法学的严重影响,大部分的学者认为,在我国刑法的共同犯罪规定中,应该采取德、日的共犯从属性的规定,但是这些学者却没有看到我国刑法与德、日刑法,在判定共犯罪时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由此,本文主要针对这类问题进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