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7月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联通集团在广州举行推动智慧广东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2012年10月22日,广东联通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在河源举行推动"智慧河源"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2012年11月~12月,河源市(五县一区)分别与河源联通签署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一年多以来,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源市分公司(以下称"河源联通")打造的公众服务平台注重智慧服务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了解河源联通在河源市智慧城市领域的具体应用,本刊记者采访了河源联通副总经理程伟。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河源市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河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创园的重点、亮点工程来抓.截至目前,河源市海绵城市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助河源成为低碳生态环保的园林城市 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河源市建设园林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河源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园林》2015,(11)
<正>广东省河源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域,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观花植物的繁衍和分布。目前国内有大量观花植物调查和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但河源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是空白。所以系统调查总结河源地区的观花植物资源,可为河源城市园林植物造景、观花植物资源开放利用及引种驯化提供基础资料,并促进城市绿地系统的植物多样性,满足城市更高层次绿化美化的需求。河源地区观花植物的资源概况笔者于2013年至2015年对河源地区主要观花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现状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正从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获悉,近日,河源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负责建设的广东省质量监督新型墙体材料检验站(河源)顺利通过现场验收。据介绍,专家组从技术能力、团队建设、科研能力、运行情况、影响力和权威性、政府支持等六大方面进行了现场验收。经评审,该站能力建设评价结果为87.5分,符合省级授权质检机构能力建设评价指标标准,专家组一致同意广东省质量监督新型墙体材料检验站(河源)通过现场验收。同时,省局专家组对河源市质量计量监督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7)
本文在如何培养适应河源当地光伏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方面做了探索性研究。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两方面入手,结合调研结果,针对性的设置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四大类课程,通过一体化教学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批与河源市光伏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河源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积淀,如何探究和选择河源客家文化元素,并完美融入和运用到现代室内装饰中。  相似文献   

7.
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地。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战国属楚。历史上,中原百姓迁入岭南,南迁之民与当地土著民族彼此融合,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源市为地级市,管辖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一区。河源享有"黄金水源地"的美誉,东江流经市区,新丰江绕城而过,万绿湖水四季碧波。近年来,河源市多措并举,励治维新,通过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惠及民生,使客家古邑焕发出智慧的新光彩。  相似文献   

8.
建设"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社会事务网上办理、公共决策网上互动、政府效能网上监察"的网上办事大厅,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优化河源市营商环境,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打造规范、透明、公正、高效"全天候"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按照广东省的统一部署,河源市于2013年初启动了河源分厅建设。  相似文献   

9.
河源,这座有着黄金水源而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在新千年的头几年,率先摸索、建设起了房地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的起步阻挡不了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在2006年,河源市房地产管理局开发的系统在广东省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验收会上被评为优秀,省厅领导做出高度评价:河源市的房产信息化走在了全国山区城市前列。2013年,经河源市房地产管理局推荐的"城市房地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V3.0"获得2013年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优秀软件。回首一路的艰辛与荣誉,河源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赖庆树说,智慧城市是管理者与时俱进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切实加强建设类高中等专业教育的行业指导,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适应建设事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建设类高中等专业教育的规模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建设类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满足不了建设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建筑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仍供不应求,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和对外工程承包人才更显不足。尤其在基层,要想得到一个大学生十分困难。这种状况,与建设技术创新的要求很不适应。今后五年,我国高等教育还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入学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