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寻租行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国情出发,探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寻租行为的特点、表现方式及其诱因,认为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为会计信息寻租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是否利用之以及利用程度如何取决于会计信息寻租行为的根本诱因——基于会计信息的政府管制;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的行政干预和融资政策对会计信息的过度依赖,通过市场手段规范企业上市、再融资和退市行为是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寻租行为、优化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上策。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控制主体性质的不同,导致了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2006-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2种不同控股性质公司的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武器装备采办合同寻租行为的现实存在必然导致采办资源的浪费。介绍了寻租概念和武器装备采办市场的租金,建立了武器装备采办合同寻租模型,提出了武器装备采办合同寻租行为的治理对策,对解决武器装备采办合同寻租行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将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的股东定义为控股股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负债比例显著低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负债比例显著高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负债比例显著二次负相关。以上结果从资本结构角度证明了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代建制寻租腐败事件屡禁不止,为有效抑制代建制寻租腐败行为,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使博弈方在收益感知和博弈决策的全过程中始终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根据前景理论构建收益感知矩阵和代建制寻租行为演化博弈模型,合理解释了代建制模式下行为人的非理性行为,讨论了基于前景理论的代建制寻租监管策略,为完善代建制监管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控股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损害公司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引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能有效解决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对保护中小股东的平等权利的实现,有效弥补公司独立法人人格之下公司机关对控股股东的损害行为救济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尽快在我国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7.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股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损害公司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引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能有效解决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对保护中小股东的平等权利的实现,有效弥补公司独立法人人格之下公司机关对控股股东的损害行为救济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尽快在我国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公共建筑投资项目寻租行为的具体表现,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着重分析了公共建筑投资项目中决策和实施两个阶段的寻租行为,论证了决策和实施阶段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寻租行为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面临的形势及国内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状况;对国有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竣工验收阶段寻租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寻租的成本-收益分析和政府官员寻租的理性分析,建立了竣工验收环节集体腐败的博弈模型。由博弈结果可知:腐败的收入大于被查处受罚的损失时,决策者才会实施腐败行为,而合伙人从合伙腐败中获得的“分红”大于被查处受到惩罚的损失,合伙人才会参与腐败。由监督寻租的博弈模型可知:监督机构实施监督的概率越大,寻租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惩罚力度足够大时,行为的预期收益会小于预期成本出现得不偿失,寻租的概率也会越小。由此可知: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有力措施就是事前监督机制和事后惩罚机制,这些具有威慑力的机制会影响建设主体的行为选择。只要建筑市场拥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和足够的惩罚机制,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建设主体的投机行为将会得到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1.
激励有助于解决股东与经营者的代理问题,实现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对应,促使公司管理层规避短期行为而更多关注长期可持续发展。随着激励模式的发展,如何选择合理的股权激励模式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最为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差异比较,同时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股权激励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因素及选择方法,使股权激励模式的实施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主流公司结构,世界上一些大银行大多是金融控股集团。产业责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金融业也已掀起金融控股公司的浪潮,面对入世后国外金融航空母舰的挑战.加上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也为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留下了发展空间,在这种形势下,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情况、研究他的问题以及我们怎么去规范和监管他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一种模式。从多角度论证在中国现阶段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否合适的问题,对其所处宏观环境进行了PEST分析,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分析,认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现阶段应该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外商投资企业与股份制企业的出现,使国有资产的实现形式发生重要变化,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国有企业概念的争议,出现了广义与狭义的国有企业概念之说。国有企业具有特定的内涵,是一种独立的企业形态。我国的国有企业但指依照我国企业法成立的国有企业和依照我国公司法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不应当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国有企业具有自己的优势,应当对国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QFII制度的实行,集团公司内部治理已成为国企改革深化的重要内容,管理会计在方法上如何创新与发展将成为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试图通过对集团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与目的、企业组织变革风险与不确定性、环境变化与公司治理的应对、程序的合理性比实质的合理性更重要等问题的讨论,阐述了对集团公司治理"过渡模式"和"理想模式"形成与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股市存在着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 股权分置” 问题。始于去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正在有序进行中。以完成股改的46 家公司为研究对象,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 , 通过配对样本T 检验、含量相等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检验我国上市公司股价人为操纵及股改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通过中国证监会披露的信息及金融网提供的数据分析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行为变化, 得出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 企业业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SOA架构的分布式企业服务总线模型, 采用层次架构, 将企业服务总线分布到总公司以及各个分公司, 实现了已有系统的集成.该模型已经应用于某大型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系统中,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一直困扰我国证监会的主要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论文归纳了常州上市公司近5年来股利分配方式及其表现形式,据此分析了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整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关系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以家电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分析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较差,根本原因不在于股权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20.
Definition of the problem The potential corruptibility of contracted medical practioners has been controversially discussed for a long time: following the so-called “heart valve scandal”, numerous other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have also made the headlines when being accused of trying to bribe medical practioners. The issue not only raises judicial and sociopolitical questions, but also ethical questions. Thus far, only few reflections have been made on the matter. The medical profession has preferred to let politicians and legal professionals assess these aspects.Arguments The question of criminal bribery remains in its core a problem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 and medical ethics. In daily life,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recognize compensations as bribery. The border between harmless acceptance of gifts and possible corruption is often not very clear. It mostly remains in the moral perception of the doctors themselves to recognize the border between cooperation and corruption when dealing with 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conflicts between private and ethical interest of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s. Since the official ruling on the matter is insufficient, doctors are forced to decide individually what behavior is appropriate in each case.Conclusion Awareness of sociopolitical and professional-ethic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among doctors should be improved. It is desirable to establish a more agressive dialogue on the question of bribery of do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