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获得微波烧结TiC增强6061铝基复合材料较为理想的热处理工艺,运用扫描镜对热处理前后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并对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经固溶温度540℃保温1.5h,时效温度160℃保温8 h工艺处理的材料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对TC6钛合金进行990℃保温热处理,研究保温过程中氧原子、合金元素分布变化对内表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90℃热处理后试样内表层富氧α层从边部到基体内部显微硬度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在距边部约55μm处达到最大值449 HV1。内表层显微硬度的变化是由于氧化作用而导致内表层合金元素分布变化和氧原子的富集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镶铸法制备了添加不锈钢丝和钢条的不锈钢-高铬铸铁复合材料,并通过控制钢丝的直径及钢条的宽度来控制不锈钢在试样中的体积分数。通过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对镶铸了不锈钢钢丝和钢条的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元素分布及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通过冲击试验、硬度试验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镶嵌不锈钢能抑制界面附近初生碳化物的长大;界面两侧各元素相互扩散,碳化物在不锈钢侧析出,奥氏体向高铬铸铁侧生长,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随着不锈钢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试样的冲击韧度不断提高;亚临界热处理会改变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525℃保温4 h亚临界热处理可以使高铬铸铁硬度提高4 HRC左右,但冲击韧性最高下降约21%。  相似文献   

4.
通过显微镜观察、拉伸试验和显微硬度试验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参数对激光熔化(SLM)制成的螺旋微直径丝(SS316L-HMDW)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SS316L-HMDW试样的微观组织发生明显变化,激光熔池消失,各向异性减小,力学性能提升;在不同保温时间下,SS316L-HMDW试样的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有不同程度地增加;随着热处理保温时间的增加,SS316L-HMDW试样的屈服极限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拉伸试样的断裂表面均为延性断裂,凹坑变大。经1200 ℃保温2 h热处理后,SS316L-HMDW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均有显著变化,抗拉强度由585 MPa降低至398 MPa,屈服强度由40 MPa降低至25 MPa,伸长率明显增加至268%,试样的可塑性和韧性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5.
姜义  史庆南  王璐  赵启松 《热加工工艺》2012,41(20):148-151
采用显微硬度仪、X射线衍射仪及透射电镜对ECAP法挤压后并进行热处理的7003铝合金进行了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道次挤压后,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和保温温度的升高,试样内部的缺陷减少,位错密度下降,试样的硬度下降,并确定退火温度160℃,保温时间1h为最佳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对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发现挤压后的材料在不同的退火温度处理后并没有新相出现,从峰值强度可以看出在160℃退火温度下,保温1h晶粒最为细小.  相似文献   

6.
在纯铌基体上等离子喷涂Mo涂层,将试样在1750~1950℃进行真空热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对涂层微观组织、孔隙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以及Mo涂层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适当的热处理可以增加Mo涂层的致密性,在Mo涂层与铌基体之间生成了扩散层,增强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喷涂态Mo涂层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850℃保温1 h,此工艺下获得Mo涂层的孔隙率为0.9%,显微硬度113 HV0.5。在热处理后Mo涂层的表面成功制备了MoSi2涂层。  相似文献   

7.
对一种中碳贝氏体钢进行900℃保温1h奥氏体化处理,分别在200、250、300℃进行不同时间的等温处理,测定维氏硬度,观察金相组织,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试验钢的热处理工艺、硬度和微观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钢等温处理后的室温组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随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含量逐渐减少,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多,并趋于稳定,相应地,试样硬度逐渐降低,趋于平缓;贝氏体亚结构由纳米级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及板条间残留奥氏体构成,没有碳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8.
对挖泥船泥浆泵叶片用高铬铸铁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00、900、1000和1100℃下保温3 h 后空冷,高铬铸铁硬度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1000℃淬火时的硬度最高;在1000℃分别保温1、2、3和4 h后空冷,发现保温2 h铸铁的硬度达到峰值;对1000℃×2 h空冷的铸铁试样分别在250℃和450℃回火2 h,发现回火硬度均有小幅提高,但250℃回火的试样冲击性能显著提升,冲击吸收能量达到4.13 J。该叶片材料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00℃×2 h空冷淬火+250℃×2 h回火,用该工艺热外理叶片可获得弥散分布的M7 C3型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回火马氏体基体及少量残留奥氏体组织,抗泥沙磨损能力提高了34.41%。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微波烧结TiC/2024铝基复合材料较为理想的组织与性能,本文对高Ti C添加量的2024铝合金进行烧结,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热处理前后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并对烧结后的试样进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经过540℃固溶保温1.5 h,160℃时效保温8 h工艺处理的材料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自行熔炼的60Cu-Zn-Si硅黄铜,进行不同温度保温1 h然后水冷的热处理,分析比较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得到的试样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进行了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合金热处理后的硬度值为40.8~69.7 HB,400℃保温的试样具有较高的硬度(69.7 HB)和良好的耐磨性,其显微组织为晶粒细小的α相,XRD显示为CuZn固溶体,晶粒尺寸约为10μm,第二相细小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11.
渗碳20CrMnMoAl钢表面硬贝氏体的制备及其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渗碳20CrMnMoAl钢表面通过热处理获得了硬贝氏体组织,对其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自行设计的滴注式可控气氛全自动渗碳炉,在930℃对20CrMnMoAl钢渗碳处理8 h,使钢表面的C含量达到0.81%(质量分数).将经过渗碳处理的试样在930℃保温20 min进行奥氏体化处理,然后淬入温度分别为220,250和300℃的盐浴中,并分别保温0.5—50 h后空冷.利用OM,TEM,XRD及显微硬度计对热处理后渗碳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经过220和250℃保温一定时间后,试样表层为超细硬贝氏体,由平均尺寸为70—100 nm的贝氏体层片和分布于片间平均厚度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残余奥氏体膜组成,试样表面硬度达到630HV;试样心部是低碳板条马氏体;过渡层是硬贝氏体和低碳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累积复合轧制技术制备的8层不锈钢复合材料,经(200~900)℃×(0.5~2)h热处理后,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保温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随热处理温度升高,微观组织逐步经历了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过程,抗拉强度和硬度下降,塑性提高,600℃以上温度变化较为显著;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不是很明显。试样弯曲90°试验未见明显分层和撕裂迹象,且拉伸试样均为韧性断裂。采用600℃×1 h的热处理制度,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3.
对铁素体基体球墨铸铁进行770℃低温热处理,分别保温0.5、1、2、3和4 h,对试样进行了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球墨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温时间1 h,基体组织中出现极少量的珠光体,同时石墨球化程度得到改善,试样的硬度和强度有所提高;保温时间2 h以上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石墨球及基体组织的脱碳程度加剧,并且晶粒有粗化的倾向,硬度和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将1μm厚的氧化铝涂层沉积于K424镍基高温合金基底上。为了减少涂层缺陷,优化涂层性能,本文以不同的升温速率对制备得到的氧化铝涂层进行500℃保温1 h的退火处理,并通过XRD、SEM等研究了退火升温速率对氧化铝涂层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800℃保温1 h进一步的高温热处理之后,γ-Al_2O_3结晶首先在以25℃/min升温速率退火后的试样中发现,并且以25℃/min升温速率退火后的试样拥有最致密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5.
《塑性工程学报》2013,(3):116-120
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冲击波对TC11钛合金试样进行强化,并对强化后试样在较高的服役温度下进行保温处理,分析讨论强化后材料表面微观组织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处理后,钛合金试样表层形成了较大数值的残余压应力和平均晶粒尺寸为10nm的微观组织,经350℃/10h热处理后,产生残余压应力的一定释放,但纳米组织未发生明显变化,且硬度保持稳定,激光冲击强化钛合金组织和性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在一定服役温度条件下提高钛合金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TA2工业纯钛进行2道次等径弯曲通道变形(ECAP),对变形后试样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并分别测量了显微硬度,并分析了400 ℃退火1、2、4、8 h试样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分布。结果表明:经过ECAP变形后,材料硬度增加显著;退火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保温时间越长,硬度缓慢降低;600 ℃退火8 h后试样的硬度为1592 MPa,与初始工业纯钛硬度基本相同。另外,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试样横截面硬度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高铬铸铁样品的微观组织变化,测定了试样的冲击韧性和硬度.结果表明,经(950-980)℃=×2 h油淬 400 ℃ × 4 h回火后,高铬铸铁试样的基体硬度大于60 HRC,梅氏缺口试样的冲击韧度值不低于9J/cm-2.  相似文献   

18.
新型含氮奥氏体热作模具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新型含氮奥氏体模具钢在不同工艺下进行热处理,并对试验钢的强韧性与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利用DI805A热膨胀相变仪测定膨胀系数,通过光学显微镜、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200 ℃固溶+720 ℃时效保温2 h,硬度达46 HRC,横向无缺口冲击试样冲击功达150 J;热稳定性良好,700 ℃保温20 h,硬度基本不变,780 ℃保温20 h后,硬度在44 HRC以上;钢中析出相主要为V(C、N),时效状态下析出相占钢中总量约4%,弥散析出强化相尺寸为10~20 nm.  相似文献   

19.
为得到锆-钛-钢爆炸复合板最优热处理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和热处理升降温速率3个因素对复合板粘结强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温温度540℃、保温时间1 h、热处理升降温速率60℃/h为最优热处理工艺,复合板可以获得最佳粘结强度和残余应力状态组合,保温温度过高,时间太长都会降低粘结强度。此外,还对最优热处理工艺下复合板结合面进行了显微硬度测定,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的观察。分析显示,复合板结合界面附近形成细晶区,显微硬度较大;结合面粘结试验断裂形式为韧性加解理混合型断裂。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ZL205A合金在538±5℃保温14 h固溶处理后,在155℃下时效时间对其强度、塑性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而伸长率先减后增。时效8 h时试样硬度达到峰值(134.9 HBS),此时抗拉强度为475 MPa,伸长率为3.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