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2017,(5)
在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响下,联珠纹闪烁着独特的异域风格。联珠纹的形式特点一直以来都颇受学者们的关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发现对联珠纹的形式特点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试图以联珠纹织物为载体,以南北朝、隋、初唐、盛唐为时间顺序,分别从联珠纹的联珠圈、主辅纹样和织造工艺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分析丝绸之路文化影响下联珠纹的形式特点发展,试图总结出联珠纹由"西域"到"中土"发展变化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2.
敦煌藏经洞中出土了大量图案精美的唐代丝绸,其中以团窠纹最为华丽.敦煌丝绸上的团窠纹主要有联珠团窠、宝花团窠和动物团窠.联珠纹起源于西方,与从中国传统的花卉纹发展演变出来的宝花融合,演变出一种以"陵阳公样"为代表的新样.晚唐开始,一种以喜相逢形式排列的动物团窠开始流行,直至明清.  相似文献   

3.
高山 《四川丝绸》2008,(1):47-50
联珠纹是唐代织锦中最引人注目的外来纹样。传统的联珠纹样形式特点随着“丝绸之路”的开放被打上了新的文明领地的审美烙印。从联珠圈内的单独纹样转向对称纹样,从萨珊式的猪头类神圣动物主纹题材被中国传统动物龙凤纹代替,从联珠纹圃被演化为中国的环式花卉或卷草,联珠纹完成了中国化过程中的样式改造,并产生了符合大唐帝国风范的具有时代特点和民族性的新的纹样形式——宝相花。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结晶,建筑装饰图案记录了人类文化的演变历程,对当地的建筑装饰图案进行研究,可以更加透彻的理解当地文化和民俗民风。文章汇总归纳了藏式传统建筑的装饰特点,从藏式建筑装饰的色与形入手,讨论了影响藏式建筑装饰的人文因素、宗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因素,从建筑装饰、空间形态、色彩运用等方面展示了藏式建筑装饰图案设计之美。  相似文献   

5.
蚕丝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发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通畅,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向西方,也将西方的艺术文化带来中国,丝织品上的图案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文章对一件残破的联珠天马骑士纹锦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并复原其图案,以展现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对联珠天马骑士图案的复原研究,促使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对藏式家具的影响深远,涉及藏式家具的造型、结构、图案、色彩和材料等,从来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藏式家具就是宗教的家具。藏式家具是宗教的哲学教义和情感及宗教的造物思想物态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丝绸》2015,(8)
徐显秀墓发现于公元2000年,墓室壁画资料丰富,众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是对其服饰图案缺乏系统的研究。文章对徐显秀墓壁画中的服饰图案进行了分类整理及复原,就联珠团窠纹的联珠环、主题纹样和辅花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然后将其与同时期的联珠团窠纹进行比较,总结出了联珠团窠纹中的联珠环均为圆珠构成,每个团窠之间没有连接的交点,图案具有极高的封闭性和完整性等特点。另外壁画中的服饰图案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因素,是当时社会生活的映射,为研究者了解及探究北朝至唐的服饰图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丝路联珠纹织物东渡入日后留下了大量遗珍,却甚少引起学术关注,这些特殊的宗教联珠纹织物对研究欧亚丝绸贸易与宗教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针对日本现存的联珠纹织物纹样与中原、中亚地区出土品进行对比,采用文史、考古学、图像学相关方法,并放置于欧亚大陆丝路贸易交往与宗教传播的背景下进行分类分析,结论将填补国内对于宗教类联珠纹织物的研究空白。研究表明,隋唐时期丝绸订制贸易已非常专业化与细分化,开始针对不同宗教教徒进行纹饰细分,织造者极有可能为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中亚粟特人或生活在中原的粟特人。  相似文献   

9.
数千年的传承让我国传统图形极具艺术性和美感,并有大量的相关艺术资源供现代人借鉴和使用。其中,图案设计就大量应用了传统图形元素,在大幅度提升了图案设计广度的同时,使得设计的图案更具艺术性和美感,以符合现代审美的形式传达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本文简单介绍传统图形元素对现代图案设计的作用及意义,分析其在图案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并探讨图案设计的传承与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以藏式家具装饰纹样中最为常见的动物纹样为研究对象,探讨藏式家具动物纹样的分类及其色彩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动物纹样中出现形式较多的马鹿图、雪狮图进行局部纹样的提取并进行装饰图案补充,对动物纹样进行色彩提取,进行明度调整后填充至新图案纹样中,而后将新图案元素创新应用在现代设计中,在装饰画及帆布包的应用效果图中展示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17,(2)
联珠纹在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交流中有着相当特殊的地位,对联珠纹样的研究无疑是丝绸之路装饰艺术的重要着力点。联珠纹的起源问题一直以来颇受关注,然而相关讨论却并不多见。文章试图以丝绸之路为节点对联珠纹的起源与形式流变问题进行探讨,借助现有文献及彩陶、金银器皿和织物等实物载体,分别从丝绸之路打通之前联珠纹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打通之后联珠纹在中国的发展这两条发展脉络为线索来进行析解探源,从而解析联珠纹样在中国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不同风格的传统图案,犹如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百花争艳图,在祖国的艺术园地发光发热。同是在大草原的游牧生活使得蒙古族与藏族在传统图形文化上产生了高度相似性,本文主要从蒙藏传统文化构建下的图形艺术中图案的特征为切入点,对蒙藏民族图形文化进行探讨,从而分析蒙藏传统图形艺术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藏式彩绘深受藏族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展现出独有的民俗特征。本文根据旅游景区中的藏式彩绘,从文化、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历史渊源及变化,初步研究藏式彩绘的艺术特征,挖掘藏式彩绘在藏式旅游景区发展中的现状和不足,总结彩绘实践经验,结合现代审美观点将藏式彩绘应用在藏式景区的氛围营造中,将藏式彩绘的前景及发展方向作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记录、图像和实物资料三者对照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传统联珠团窠图案。横向分析了联珠团窠图案的艺术特征,如分区显色、构成美学、图形符号、排列美学、审美心理等,纵向探讨了联珠团窠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与创新,以期能为中亚织锦研究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供详细的数据与资料查证,对古代两地的交流往来、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和艺术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发展等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佐证。  相似文献   

15.
周爱民  欧阳晋焱  李奋强 《家具》2014,(2):1061-1062
藏式家具历史悠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其装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与形式美感,而且蕴含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吉祥纹样是藏式家具装饰纹样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具有鲜明的藏族文化元素和典型风格,它与藏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吉祥文化是藏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吉祥纳福与趋吉避凶是高原人民生存心理的普遍反映,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艺术价值通过对藏式家具装饰中吉祥纹样的题材、色彩、构图进行了归纳,对其中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从藏族历史文化背景、民族集体审美意识、宗教信仰、民俗观念等角度探讨藏式家具装饰中吉祥纹样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图案智能再生设计,文章采用中值滤波平滑处理,利用自适应高低阈值法代替人工调参,提高适应性;结合拉普拉斯算子和形态学处理优化线稿,最后基于颜色特征将位图转化为矢量图。通过对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样矢量图进行创新设计,并应用于现代汉服和家纺产品中,为联珠团窠纹在纺织服装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民间调查,对非洲针织文化衫的印花图案进行了研究、归纳,根据印花图案的设计题材,将其分为五大类:植物题材纹样、动物题材纹样、案物题材纹样、几何题材纹样和通俗题材纹样,并且介绍了其中蕴涵的文化背景及其含义,分析了非洲传统艺术、民族文化以及传统宗教对印花图案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尹浩英 《广西轻工业》2007,23(11):96-97
该文就藏式建筑外墙色彩出发,简要论述了不同色彩在藏式宗教及民居建筑中的运用,进一步说明色彩运用对体现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的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同时也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族的传统心理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珠绣工艺为基础,以《山海经》中的神怪异兽形象为图案来源,将其形象以立体图案设计手法与服装款式结构进行结合设计,并运用手工珠绣工艺在纺织品上用珍珠、亮片、宝石珠子等不同材料,设计制作出精美的立体图案.以高定礼服的定位结合经典时尚的款式造型,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美感的高定礼服.通过研究珠绣工艺在图案上绣工手法的变化,精选出适合珍珠、亮片、宝石珠子等材料的立体绣制技法,创设出珠绣高定礼服专属的设计美感.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女性在鞋靴消费时已不再满足于鞋靴产品的美观性、舒适性等浅层需求,而表现出更加注重追求个性表达、心理满足及文化内涵等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本文以联珠纹锦为着眼点,通过设计实践探索联珠纹锦在现代女鞋设计中运用的创意思路,归纳联珠纹锦在鞋履设计中应用的原则与方法,以激发设计师对联珠纹锦及其他传统元素的挖掘与创新,赋予传统文化元素以“新生命”的同时,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鞋靴产品消费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