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不同温度下对30Cr13模具钢进行了淬火;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化学测试等对不同热处理态30Cr13模具钢的组织、未熔碳化物特征、耐蚀性及腐蚀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态模具钢组织主要为铁素体,而淬火态模具钢中主要为马氏体组织;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模具钢中大颗粒的未溶M23C6碳化物颗粒的数量逐渐减少,且当淬火温度达到1 130℃时碳化物颗粒基本固溶于基体中;淬火态30Cr13模具钢表面的钝化膜厚度大于退火态的,其对基体的保护性能也优于退火态的,且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模具钢的耐点腐蚀性能逐渐提高;淬火过程中30Cr13模具钢中未溶碳化物含量的减少有助于提高模具钢的耐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对2.25Cr-1Mo-0.25V钢经950、1100和1200℃淬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表面形貌和耐腐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25Cr-1Mo-0.25V钢经淬火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贝氏体,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显微组织的晶粒尺寸变大,钢中碳化物由粒状分布变为连续的条片状分布。与1100、1200℃淬火处理相比较,2.25Cr-1Mo-0.25V钢经950℃淬火处理后,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降低,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电荷转移电阻增加,耐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李荣朋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7,38(2)
研究了无机淬火液、PAG、油三种淬火介质对2Cr13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三种淬火介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Cr13钢经PAG淬火的强度和韧性要高于无机淬火液和淬火油;三种淬火介质调质后的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采用PAG介质淬火能起到细化晶粒的效果,韧性提高明显;三种淬火介质的冷却性能由高到低分别是PAG、无机淬火液、油。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研究了淬火-配分(QP)热处理后30Cr13模具钢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并利用动电位极化法对不同工艺热处理的模具钢在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0Q盐浴淬火试样和220P一步法淬火-配分热处理试样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小于3%,随着二步法淬火-配分热处理中配分温度从300℃上升至500℃,30Cr13模具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在配分温度为400℃时取得最大值;220Q和220P试样的组织都由板条状马氏体组成,经过二步法淬火-配分热处理后,模具钢的基体组织也由板条马氏体组成,此外在马氏体板条间有白亮条状或者颗粒状M3C型碳化物出现;不同淬火-配分热处理的30Cr13模具钢的耐均匀腐蚀性能差别不大;二步法淬火-配分热处理模具钢试样的点蚀电位高于盐浴淬火试样和一步法淬火-配分热处理试样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激光淬火工艺对4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耐蚀性的影响。金相法和电化学方法的实验结果表明,激光淬火试样的耐蚀性明显优于传递盐浴淬火的,在所选定的回火温度范围内,回火温度越高耐蚀性越差。550℃回火时抗蚀性最差,但与传递淬火加回火处理试样接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2CrNiMoMW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淬火温度对冲击韧性影响的原因,并确定了合理的淬火温度,结果表明,在同一回火温度下,经1055-1070℃温度区间加淬火,可以获得最高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1000~1200 ℃间隔50 ℃的系列加热温度对5Cr15MoV马氏体不锈钢进行空冷淬火试验,并采用光学显微镜、EBSD和洛氏硬度计对不同温度淬火后组织和硬度进行检测,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晶粒尺寸、残留奥氏体含量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淬火后组织为马氏体+未溶合金碳化物+残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板条尺寸增大,未溶碳化物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残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试验钢的硬度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显著降低,在淬火温度为1050 ℃达到最大值60.8 HRC。试验钢硬度主要是马氏体的含碳量、晶粒尺寸、残留奥氏体含量和碳化物含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淬火温度对Cr5MoVNi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了1000、1050、1100、1150 ℃淬火、230 ℃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及压缩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下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随着淬火温度升高,试验钢基体中的残留奥氏体明显增多,甚至转变为单一的残留奥氏体;试验钢的硬度单调降低;冲击吸收能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100 ℃达到最大值20.1 J;压缩变形过程中,残留奥氏体发生TRIP效应,是压缩应变超过35%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光电子能谱显微镜(PSEM)并结合电化学阻抗谱(EIS),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等研究了30Cr13钢和StavaxESR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夹杂物分布及电化学腐蚀性能,并研究了碳化物及夹杂物对其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130℃奥氏体化处理40 min后,分布于退火态30Cr13钢和StavaxESR钢基体中的富Cr型M_(23)C_6碳化物全部固溶且在淬火时未析出,导致其耐点蚀性能提高;30Cr13钢中的夹杂物含量显著高于StavaxESR钢,且主要为(Ti,Al,Ca)N复相夹杂,与基体形成微电池,加速30Cr13钢基体溶解,导致其耐蚀性低于StavaxESR钢。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化学测试、浸泡实验及SEM、XRD等方法研究了热轧态Cr、Ni微合金化高强度耐候钢组织及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热轧态高强度耐候钢试样组织均由珠光体和铁素体组成,Cr在两相中均匀分布,Ni在铁素体相中含量更多。Cr、Ni含量较高的Q700H耐候钢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具有较低的年腐蚀速率。浸泡60 d后,两种钢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加,但Q700H钢具有较高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较小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浸泡150 d后,Q700H钢表面的点蚀坑较Q500H钢表面的更细小。Cr、Ni含量的增加促进了锈层中致密α-FeOOH的生成;Cr、Ni在锈层中发生富集,Cr集中在内锈层,Ni富集于基体和锈层界面处,且随Cr、Ni含量增加,富集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12Cr13马氏体不锈钢分别在900、950、1 000和1 050℃奥氏体化75 min后水淬。随后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检测了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从900、950、1 000和1 050℃淬火的12Cr13钢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相应为21、21、34和55μm,在1 000℃以上温度奥氏体化时,钢中碳化物几乎完全溶解于奥氏体,奥氏体晶粒明显变粗;从950℃淬火的12Cr13钢的硬度最高,为481 HV0.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冲击试验机、拉伸试验机、洛氏硬度计等对不同温度淬火后超级13Cr钢油管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13Cr钢油管原管显微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晶粒度等级为9级,抗拉强度为928 MPa,屈服强度为811 MPa,硬度为31. 8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203 J。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13Cr钢油管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当温度达到1350℃时,组织中δ铁素体含量为5. 4%,晶粒度等级降低为6级,晶粒发生粗化,抗拉强度升高为980 MPa,屈服强度升高为821 MPa;显微硬度降低为29. 4 HRC,冲击吸收能量降低为104 J。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950~1130 ℃淬火及不同冷却方式对6Cr13马氏体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残留碳化物含量逐步减少,在1050 ℃以上碳化物固溶速度加快,晶粒开始快速长大,残留奥氏体含量增大,导致在1050 ℃淬火硬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降低,在1150 ℃降低最为明显;950 ℃淬火时该钢种的水冷硬度高于空冷的硬度,而在950 ℃以上空冷硬度高于水冷的硬度;1050 ℃空冷可以获得较高的淬火硬度和较低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同时具有8%的碳化物含量,具有获得较好的耐磨性和较高的锋利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