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厂1~#合成系统原为三套管单层触煤筐式φ800mm的合成塔,外带一简单的软水加热器,其热回收率只有13%,为提高合成氨反应热的利用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1982年决定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委托化学工业部化工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利用原合成塔外筒,设计双层单管并流触媒筐式内件,并对合成塔底部进行改造,配以付产中压蒸汽的废热锅炉,增设一台塔外换热器。由于采用中置式废热锅炉付产1.3MPa的蒸汽,合成塔出口气体温度(二次出口温度)高达375℃,因此,合成塔底部锻件、合成塔二出管线及中置锅炉高压管线更换为耐氢、氮、氨腐蚀的材料—10MoWVNb。1986年9月安装完毕,10月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2.
一、合成塔基本概况我厂1983年9月投运的φ1000氨合成塔,设有中置锅炉,内件为单扁管并流式触媒筐、列管二段式热交换器。其部分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表1 φ1000中置锅炉副产蒸汽氨合成塔的部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1设备及生产概况1986年12月,我厂为配套4万t小尿素工程,合成工段新上800氨合成塔系列全新装置,触媒筐采用单管折流冷却,换热器部分采用上、下两段列管换热器,配中置锅炉,副产1.3MP饱和蒸汽,触媒容积2.5m3,电加热器功率三相300kW、比功率120kW/m3。1990年10月上第二套800氨合成塔装置与第二套尿素工程配套,该内件流程为径轴向复合式触媒筐,下部为列管式换热器,配后置锅炉,触媒筐容积3.11m3,电加热器功率三相400kW、比功率128.6kW/m3。两套800塔经过几年来的生产,综合节能效益显著,但是两种塔型在生产中均存在一些问…  相似文献   

4.
轴流冷管取热式氨合成塔,虽然是使用时间较长的一种塔型,但目前仍为我国星罗棋布的许多中、小合成氨厂所采用。化肥战线的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对该塔型进行不断改进,形式多样,百花齐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厂在对φ500合成塔进行技术改造(由双套管错流触媒筐,列管换热器内件,改用带翅片单管并流触媒筐,螺旋板换热器内件)的过程中对换热器及冷管传热面积的确定有些初步的认识。现将分别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我厂于1970年学习外地经验,试制单管并流内件,以后又生产10台,这些内件是与我省4500吨/年氨合成塔相配套的。在试制过程中,加工上、下环管以及冷管与两环管焊接颇为困难,并保证不了质量,因此工人们提出许多设想和意见。于是1971年度的生产改为以双套管触媒筐代替了单管并流触媒筐,换热器不变。我们把他称为双套管螺旋板内件,简称“双套管内件”。  相似文献   

6.
我厂是年产六万吨合成氨的中型氮肥厂。氨合成塔内径为φ1000,系并流三套管触媒筐列管式换热器组合内件。氨合成塔工作压力为320kg/cm~2,触媒筐容积4.93m~3。1983年7月大检修时,更换了一炉触媒。这炉触媒的升温还原工作,是采用化工部第四设计院提出并与湖北省化学研究所共同开发的高效快速还原方法进行的。1983年8月5日19时30分,导入纯度99.99%的 N_2开始升温,  相似文献   

7.
南京化肥厂的双层并流氨合成塔具有阻力小(双床层阻力降约为单床层阻力降的1/8)、能力大、触媒能充分发挥效能等特点,是强化合成塔生产能力、降低电耗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措施。不足之处是结构比较复杂,加工要求严格。 1978年3月,我厂三套管Ⅱ型氨触媒筐内件发生故障,决定提前大修。我们在学习南京化肥厂双层并流氨触媒筐的基础上,制造了双层并流扁平管氨触媒筐内件,也就是将圆形冷管改成扁平管。通过半年生产实践证明双层并流  相似文献   

8.
成诚 《中氮肥》1991,(6):43-44
我厂在1983年扩建改造中,将Φ1000氨合成塔内件由三套管式改为单管并流双层触媒筐内件。塔阻力下降60%,合成系统节电10%左右,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从1983年9月投用至今年8月(共计6年11个月),其间更换过两炉触媒,没有发生过任何设备事故和除垮温外的操作事故。但今年8月30日,合成塔换热器突然发生挡板移位,堵塞中心管,系统无法正常生产。负荷在15000m~3/h运行时,最高压差达5.0MPa。报废价值34万元(原值)的换热器一台,全厂停车检修132小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在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合成塔触媒温度,防止触媒过热和温度大幅度波动,是延长合成氨触媒和塔内件使用寿命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触媒利用率、提高合成氨产量的正确途径之一。在触媒筐内如何选择有代表性的测温点位置,及时而准确地反映触媒层温度,对于做到预见性调节,具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价值。一、触媒筐的绝热层和冷却层合成塔内筒一般可将触媒筐分成上部绝热反应层和下部冷却反应层两个部分。以双套管式触媒筐为例(见图1所示),绝热反应层是双层套管时以上部分,它是单一的圆筒形触媒  相似文献   

10.
张富生 《煤化工》2000,(1):33-33,37
我厂Φ800mm氨合成塔内件为扁平单管双层并流型式。1997年3月21日经过单体大修后投入运行,轻负荷生产正常。加负荷生产过程中,发现同平面温差扩大,温度难以维持。系统压力猛涨,被迫切气停塔,我们在检修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出来以供借鉴。1 合成塔内件结构及流程我厂该内件是1983年根据江西氨厂内件,结合设备筒体尺寸修改而成。该合成塔内件触媒筐分上、下两层并联,每层都设有并流式冷管。下部为列管式换热器。1.1 塔内流程简述从主线入塔气体,沿外筒与内件之间环隙下降,经换热器管间预热以后,进入中心管,与从副线来的冷气相混合,分…  相似文献   

11.
我厂φ700毫米两次合成氨合成塔上触媒筐是采用冷激排热方式的结构。几年生产实践表明氨合成塔内件采用冷激排热方式使内件结构简单可靠,塔内热平衡也容易调节,唯氨净值略低,与下触媒筐冷管层相比,冷激层氨净值要低约1~1.5%。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冷激  相似文献   

12.
我厂对压差逐渐增大不能维持生产的氨合成塔内件进行解体分析,发现下列问题:触煤筐底部不锈钢丝筛网部分损坏;筛板变形严重,螺旋板换热器环隙间有少量细触媒;螺旋板换热器通道变窄小;筛板上面被支承管顶压的痕迹明显。一、内件损坏原因分析碳素钢、低合金钢、合金钢在高温、高  相似文献   

13.
一、何为中置式锅炉?在合成塔内,从触媒筐出来的合成气,温度高达500℃,是阶值很高的高温热源。设置废热锅炉,不但能利用其中一部分热量副产蒸汽,而且还会减少冷却水的消耗量。根据取出热量的位置不同,废热锅炉分为前置式、中置式和后置式。从触媒筐出来的高温合成气,先在换热器Ⅰ中与未反应气  相似文献   

14.
该厂原为三套φ800管式单层触媒筐式合成塔。经改造后,增设塔外换热器,并将触媒筐改为双层单管并流式触媒筐,其容积由2.79m~3增至3.6m~3,并配备了废热锅炉副产蒸汽,采用提温型流程,文中列举了改造设备的型号、规格,介绍了升温还原、正常生产使用情况;获得了产量、余热利用率提高、电耗下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用于联醇生产的铜基催化剂容易中毒,中毒后又不能再生还原,致使联醇生产中的触媒更换十分频繁。虽然现在设计了装触媒时不用品出触媒筐的自卸触媒的合成塔内件,但是拆装合成塔大盖的繁重工作仍十分费工费时,为此我们对合成塔内件做相应改动(见附图),使之不用拆大盖,只把小盖上的  相似文献   

16.
王付保  张权 《中氮肥》1989,(2):97-100
一、故障溯源我厂氨合成塔是上海锅炉厂1977年制造的。塔径1m,高15.48m;内件为并流三套管式触媒筐,触媒容积4.93m~3;采用列管式换热器。该塔1977年投产至今已生产合成氨40.053万吨,使用情况一直良好。1977年5月份以后,由于铜洗工段工艺操作不稳定,铜塔操作弹性小,经常发生拦液带液现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氨合成塔内件触媒筐的端部密封结构,提出了密封环的加工办法。  相似文献   

18.
张全 《中氮肥》1990,(3):31-33
一、概述 1988年我厂新建了一台合成塔,内件为单管并流双层触媒筐,上下换热器、并附带中置式锅炉。为了不影响生产和节约能源,决定保持旧塔低负荷生产,同时对新塔采用高效快速还原。经实践证明,此方案确切可行。此次还原节约燃料煤485.75吨,原料油217.5吨,电60万度,生产了271.8吨氨,节约价值为30万元以上。还原后的触媒日产氨达190吨,副产蒸汽6吨。现将这次还原过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氨合成塔内件触媒筐的端部密封结构,提出了密封环的加工办法。  相似文献   

20.
我厂合成氨车间~#1系统φ420合成塔原系南京锅炉厂产品,装触媒0.175米~3。1968年将此系统进行改造,合成塔外壳由原来3873毫米加高至5423毫米,将原来的内件也相应修改,触媒筐增冷激管,下部仍采用N.E.C型触媒。由于冷激环形管打孔埋在触媒层中,分气不均匀,使触媒层的平面温差较大。此外由于内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