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从孟山都公司三种钒触媒性能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美国硫酸工业使用的钒触媒的主要特点是活性较高,抗粉化能力强,能耐一些有害杂质。低温触媒和大颗粒、低阻力触媒得到了迅速发展。使用低温触媒和大颗粒触媒都能使系统阻力降低,生产能力提高,节约动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这些情况可供我国硫酸工业新型钒触媒研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电石法乙炔——氯化氢合成氯乙烯系在浸有HgCl_2的活性炭催化剂[简称汞触媒]上进行。反应过程中。由于HgCl_2的升华和受原料气中杂质所毒化及付产物的覆盖,触媒表面积逐渐下降,活性衰退,通常转化率小于97%即作“废触媒”处理。 为了合理地使用触媒。采用了串联转化工艺。即将两台转化器串联,前台(混合气进口)放旧触媒作予转化,后台使用新触媒,当转化率下降后,将后台已用一段时间的旧触媒倒入前台,随后此台换  相似文献   

3.
西德莱茵钢铁公司对于苯酐生产有新的设计,触媒装填改进:用转动料斗计量装触媒,10000根管子的触媒固定床,在8小时一班工作中即可装妥。旧的装法一般需要三星期。新流程所用的触媒同以前的触媒比较,收率要低3~4%。但是,新触媒能用质量较低的低价原料,例如纯度仅为90%的邻二甲苯,其余杂质为油和水。以萘为原料时,不必改变任何操  相似文献   

4.
在以乙炔法制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触媒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使用的主要是氯化汞触媒和氯化汞氯化钡复合触媒。 触媒在进行催化转化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在逐步下降,造成触媒脱活。造成脱活的因素有很多种,如:1,有毒物质的破坏作用。原料气体中的硫、磷、砷等杂质的存在,能与氯化汞作用生成稳定的硫化物、磷化物、砷化物等,从而消耗掉一些氯化汞;2,生产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5.
在PVC树脂生产中,乙炔和氯化氢气体按比例混合后,在氯化汞触媒催化作用下生成氯乙烯[1-2].氯化汞触媒在使用前需通入氯化氢活化,其目的是保护氯化汞不被乙炔中毒.活化需消耗大量的氯化氢,活化触媒后的氯化氢纯度较低还带有杂质,很难被利用,直接外排对人员、设备具有危害作用,因此对活化触媒后的氯化氢进行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宁萍 《山西化工》1999,19(2):25-25,24
1 前言 甲醇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要使反应在触媒的前、中、后期稳定,产品质量保证,必须把反应热移走,使触媒筐同平面温度分布均匀。 太化集团公司化肥厂粗甲醇合成塔内件使用已有30年的历史,对Zn-Cr触媒的特性、操作、调节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经验,但由于Zn-Cr触媒使用,使粗甲醇的杂质含量多,以至粗甲醇精馏后,精甲醇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金属镍系昂贵的物质,它是镍触媒最主要的原料,且耗量较大。目前国内产量不足,为此,从废触媒中回收镍,具有一定政治意义和经济价值。废镍回收过程系将磨细的废镍触媒用硝酸溶解,酸溶物加氨形成镍氨络合物,以分离杂质,再以氢氧化钠使之转化为较纯的氢氧化镍晶体备用,此外,还试用废触媒酸溶物直接作为触媒生产原料,两法现正在配制成触媒鉴定其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原料氯化氢中所含的游离氯、三氯化铁等杂质对氯乙烯转化器的腐蚀及触媒结块的影响;讨论了腐蚀机理;提出了用活性炭脱去游离氯和铁氯化物,以减轻和防止转化器腐蚀、触媒结块及过氯爆炸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电石法氯乙烯生产过程中,降低氯乙烯合成用低汞触媒单耗的各种措施,如降低原料气中水及杂质的含量,控制转化器的反应温度,强化低汞触媒的填装管理和转化器的运行管理,处理转化器泄漏的应急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低汞催化剂在氯乙烯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触媒高水含量、不同使用阶段的反应温度和杂质对转化率的影响.根据实际生产数据,提出了低汞触媒的使用消耗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触媒材料的选择原则,在金属触媒中加入了合适比例的钼等粘性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出了晶形完整、晶体内部几乎没有杂质的高品级金刚石,并对金刚石的晶体缺陷和内部杂质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粘性金属钼由于原子间结合力极强,金刚石在长大的过程中,使金属薄膜表面积的扩大得到了提高,并长时间大于金刚石晶体长大的速度,所以金属薄膜难以破裂,颗粒表面不会形成凹坑缺陷。在碳源供应的过程中,钼作为强的碳结合元素,容易消耗掉一部分碳原子,使碳原子的扩散变的困难,金刚石颗粒在长大时,能降低金刚石的长大速度,从而降低了晶体内部的气泡和杂质,提高了金刚石的品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中小型合成氨厂多用电石转化法测定氨合成触媒还原时合成塔进出口气体中的水汽浓度,并据此控制氨触媒还原过程中的升温还原速率。但是,电石转化法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电石的质量和所含杂质产生副反应的影响,以及制作标准气的方法等,都值得探讨,并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铁基触媒原材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六方氮化硼,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片状触媒,在六面顶压机上进行金刚石合成试验.通过对比主要的合成参数发现,掺杂适量的六方氮化硼能够提高触媒的电阻,虽然对金刚石的成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有利于降低合成功率,同时有利于金刚石的粒度增粗.对合成出的金刚石的性能检测发现,适量的六方氮化硼掺杂有利于净化金刚石晶体,减少杂质与包裹体的数量,有利于降低磁化率,提高晶体的静压强度和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4.
以 P5 0 7有机膦酸酯作萃取剂 ,利用溶剂萃取法 ,在 p H=3、相比为 1∶ 2的条件下 ,经过四级萃取 ,可将含 Ni2 溶液 (Ni2 含量 5 .6 1 % )中的杂质 Zn2 含量从32 96 ppm降至 6 8ppm。该法可应用废转化触媒回收镍中杂质锌的分离  相似文献   

15.
以P507有机膦酸酯作萃取剂,利用溶剂萃取法,在pH=3、相比为1:2的条件下,经过四级萃取,可将含Ni^2+溶液(Ni^2+含量5.61%)中的杂质Zn^2+含量从3296ppm降至68ppm。该法可应用废转化触媒回收镍中杂质锌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自从采用钒作为接触剂生产硫酸后,对硫酸工业起了巨大的进步,使触媒来源有所扩大,生产成本有了降低。可是钒的来源,虽然较铂容易获得,但仍系一种稀有元素,目前国内生产有限,尚须靠进口解决。三年大跃进以来,我国硫酸工业高速度的发展,对触媒需要量大大增长,加之在生产中,常因中毒和粉化等作用,使耗用量增大,尤以炉气中含有砷氟等杂质时耗损量大更。由于货源供应不上,过去只望上面解决。在大破硫酸关,实现持续正常运转中,我们把它列为重要关键之一。针对如何使中毒及粉化后的废触媒能够恢复活性重复利用,以土而简易的方法进行处理,反复进行了多次的研究试验,终于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尚能符合生产上的要求,减轻了触媒供应的压力,解决了触媒供应不上的关键,现将我们利用的情况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氮和氢元素是天然及人工合成金刚石中重要的杂质元素,对金刚石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工作中,先利用有机氮氢化合物三聚氰胺的分解提供氮与氢源,研究了大量的氮和氢在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中对金刚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量的氮和氢的存在,将严重抑制金刚石的成核。然而,用含少量的添加剂氮化物MxN的粉末触媒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却能合成出优质金刚石单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所合成的金刚石多为六八面体,晶形完整;在大多数用含添加剂氮化物的触媒合成的金刚石的晶面上有凹线出现。用扫描电镜对凹线的形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随着铁基粉末触媒中添加剂氮化物含量的增加,合成金刚石的压力和温度条件逐渐增高,金刚石生长的“V形区”上移。  相似文献   

18.
盖县化肥厂通过改变常压变换气流的方法,对增产合成氨起了显著作用。该厂是采用常压变换,原来采用下吹流程,即半水煤气由上而下通过变换炉。在生产中,由于锅炉供气时常带水,加之热水饱和塔使用硬水,使水中杂质带入炉内,造成触媒表面“结疤”(约60毫米厚),使触媒阻力增大,严重时其阻力增加到300~330毫米汞柱以上。生产负荷最大空速只能加到400标米~3/米~3·小时,严重时则导致无法维持生产的程度,只好仃车“清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厂结合学习先进单位经验,于一九七四年八月将变换工艺改为上吹流程。这样带入炉内的杂质就不“结疤”了。当空速增加到550标米~3/米~3小时以上时,触媒层的阻力也未大过70毫米汞柱.这样就解决了常压变换因阻力大影响生产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前言近年来,石油化学工业,基础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对原料的净化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气、石油气、水煤气和半水煤气等都是近代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而这些气体中均含有硫化物等有害杂质,例如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合成氨的过程中,由于硫化物的存在,能使转化,中低变,甲烷化等触媒中毒,从而降低上述触媒的催化活性。根据原料气中硫化物的不同形态与含量,以及加工过程对硫含量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我厂聚氯乙烯(PVC)车间之乙炔气和氯化氢气混合后,经冷冻脱水处理而进入转化器,以合成氯乙烯单体。混合气中若含水量高,进入转化器会腐蚀设备致漏,所生成三氯化铁堵塞管道,使触媒结块失效,缩短触媒寿命,且增加入气阻力,影响单体合成反应。含水量高产生付产物乙醛等杂质组份多,又增耗乙炔气,使精馏塔精制氯乙烯增加负担,影响单体质量。所以要严格控制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