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盘管校直切割机是适合于热交换器生产过程中铜管校直、定长开料的设备。笔者根据某制冷配件公司的要求,设计了盘管校直切割机。该切割机具有开出铜管断口整齐、收口率小、无毛刺和切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长活塞杆全自动检测校直技术,提出了适合长活塞杆的自动检测方法和校直策略,并在设备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自动检测方法和校直策略能够精确校直长活塞杆工件,校直节拍与校直精度均能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多边形箍筋机是应用于建筑行业的一种自动化机械,可以实现对钢筋进行校直、弯曲成型和切断等加工工序,该文论述了一种多边形箍筋机的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使得整个箍筋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箍筋的生产质量,缩短工作周期,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圆柱形较长零件经淬火之后往往产生弯曲变形,为了校正需先测量弯曲度再校直,有时要反复几次才能达到校直目的。对于笨重的工件搬过来校直,搬过去检查,劳动强度很大。尤其是需要热校直的工件,一是搬运时烫手,二是往返搬运耽搁时间,工件温度降低就无法校直了。我们制做了一组能升降滑动的校直架(见图1),经一年的实践证明,大大减轻了校直和检查时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5.
全自动盘料铜管单根校直无屑下料机是将盘料紫铜管校直切断成定尺直管的专用设备。该机通过更换校直轮、夹紧模具、切刀滑块、托轮滑块即可加工不同管径不同壁厚的铜管,特别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该机主要由主动开料盘料架、校直机构、夹紧送料装置、切断装置、拉断装置、接料架等组成。该机使紫铜管由盘料切割成定尺直料的过程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主动力来源于气动系统。该机为割刀无屑切割,并且通过更换零件具有切割从Φ(6.35~19)mm之间任何一种外径铜管的功能(更换时间只需5min)。该机具有自动操作和手动操作两种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压力校直原理分析了电梯导轨校直过程中影响校正挠度的主要因素,以此作为神经网络输入数据。利用正交化方法设计得到的实验组进行有限元仿真,所得到的结果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经检验神经网络可以达到很高的计算精度。以T127-B导轨为例,进行了五步校直,同时以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对每步校直弯曲进行了预测,经验证神经网络预测结果达到导轨校直要求,此方法为电梯导轨校直专家系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压力校直工艺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适应全自动精密液压校直机的发展,关于压力校直工艺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明确了压力校直的含义,阐述了压力校直工艺的主要参数,分析总结了三种校直行程的计算方法。同时,对校直工艺自动控制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了阐述。最后,针对校直工艺理论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磨床下导轨热校直工艺的研究与规范,较为详细、全面、系统的分析了高精度细长杆件校直精度的影响因素,指出了细长杆件校直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保证、提高校直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电梯导轨校直过程中支点跨距、初始最大挠度为输入参数,校直行程和校直后测点的极差为输出,采用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数据作为样本,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样本对其进行了训练,利用随机数据对训练后的神经网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将经过充分训练的神经网络应用于电梯导轨校直行程计算可以得到精确的计算结果,同时神经网络也可以反映校直后的导轨弯曲形式,为电梯导轨校直专家系统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换热管全自动校直、定尺无屑下料机的开发研制辽宁省机械研究院李旭玮罗力在空调及冰箱换热器专用设备的开发研制过程中,针对目前换热器品种繁杂,铜、铝管材规格各异,需要开发一种新型换热管全自动校直、定尺无屑下料机。一、研制该机的技术难点1.无屑切割以往的下料...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气动通径机与单工位机械通径机的优缺点,提出了双工位钢管机械通径机的概念。具体阐述了双工位机械通径机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通径机中的通径杆及其辅助装置、通径杆驱动装置、通径规以及钢管支撑装置和钢管夹紧装置,为设计双工位钢管机械通径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墙体中钢筋、金属水管,电线探测器。该探测器采用一个LC振荡器用以检测墙体中各种金属物,例如钢筋、金属水管等。振荡器的输出幅度是用作为幅度探测器的结型场效应管控制的。由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和电容构成的采样保持器形成浮动的基淮,于是可实现自动调零,用窗口比较器和LED可大致显示墙体中被测物体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用电磁感应原理来检测墙体中带交流电的火线,其电路简单而可靠。该探测器不用单片机但具有自动调零功能,且具有低价,稳定,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钢筋的调质处理生产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凤仙  丁张木 《机械》2009,36(10):48-49
根据建筑用钢材的标准,对普通圆钢的机械性能进行分析,设计了一套钢筋调质处理生产线,对普通圆钢进行调质处理,以遮到建筑用钢材的要求标准。首先对普通圆钢进行淬火处理,采用超高频感应加热,将其加热至920℃左右,保温,再清水淬冷。然后及时进行回火处理,通过中频感应加热,使其在420℃左右保温,再冷却。经过加热、保温、冷却等一系列的操作,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获得所要求的钢材的综合机械性能。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在淬火处理和回火处理之间设一个充气装置至关重要,它不仅加快了冷却速度,而且能破坏淬火加热时在钢筋表面形成的氧化铁皮。实践证明,用该套设备对圆铜进行调质处理,提高了钢材的综合机械性能,使其迭到了要求的标准,且又形成了流水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吊具减摆装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加装减摆装置的必要性,并介绍了液压撑杆式减摆装置、摩擦离合器式减摆装置、斜拉绳式减摆装置、钢绳/液压减摆装置、跷板梁式减摆装置等5种减摆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三维水工配筋CAD系统的集成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水工结构配筋设计系统集成方案。与传统方案不同,系统直接从水工结构三维实体模型入手,集建模、分析、配筋、出图为一体,通过对水工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合水工配筋专家知识来确定配筋方案与配筋参数,能自动完成三维布筋和二维出图,并可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统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水工配筋效率。  相似文献   

16.
低周疲劳精密下料新工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金属棒料下料工艺存在着材料利用率低、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以及下料断面质量差等问题。采用一种新的下料工艺-周向加载低周疲劳精密下料技术,利用V形槽的应力集中效应,促使棒料V形槽底尖端处疲劳裂纹的萌生及疲劳裂纹的快速扩展。描述周向加载低周疲劳精密下料机的工作原理。给出在低周疲劳下棒料V形槽根部裂纹是否起裂的判据。采用两种控制曲线对5种材料(20钢、H59、45钢、20Cr和LY12)的棒料进行试验研究,实现加速棒料裂纹的产生、扩展并获得良好的棒料断面质量。试验结果表明,V形槽的应力集中效应可以有效地减小棒料下料过程中的平均应力,在不断增加打击位移的同时减小冲击频率可以保证棒料裂纹的稳定扩展和断裂。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条形码扫描器通常和PC机连接使用,体积大,功耗高,不适合便携式条码采集的应用场合。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便携式条形码采集装置的应用方案,装置以单片机和微型条形码采集模块为核心,以Micro SD卡为存储介质,可实现条形码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功能。该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可在便携式条形码采集应用场合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高速铁路双块式轨枕的骨架和高层建筑楼承板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筋桁架在现代化的建筑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保证其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必须通过自动化过程来实现。介绍了钢筋桁架生产线的组成及其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汽车转向器扭杆压入工作装置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减少工人在操作过程中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汽车在转向器总成装配中的生产效率。本文从转向器扭杆压入工作装置机械结构的设计入手,详细介绍了压装装置、定位装置、升降装置的设计。该设计能够完成规定的动作要求,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Vibrations in internal turning operations are usually a cumbersome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oring bar vibrations. Boring bar vibrations in alloyed steel, stainless steel and cast iron have been measured in both the cutting speed direction and the cutting depth direction with the aid of accelerometers.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a boring bar seem to be a time varying process that exhibits non-linear behaviour. The process is influenced by non-stationary parameters that are no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operator or experimenter. The vibrations are clearly dominated by the first resonance frequency in one of the two directions of the boring bar. The problem with force modulation in rotary machinery, which appears as side band terms in the spectrum, is also addressed. Furthermore, the resonance frequencies of the boring bar are correlated to an Euler–Bernoulli beam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