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推导出叉车常用的“交叉式”和“八字式”两种转向梯形机构的左、右转向轮转角计算公式,揭示出影响转向特性曲线的因素,并给定参数绘制出特性曲线,从而分析改变因素时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所用方法对求解和分析其他车辆用双梯形转向机构的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转向阿克曼原理,在假定汽车前轮定位角都等于零,轮胎为绝对刚体,汽车以低速转弯行驶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汽车转向机构的平面数学模型,提出了左右转向理论特性线和转向理想椭圆的概念,并推导论证其合理性。为汽车纯滚动转向研究和转向梯形机构校核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以更准确地评判汽车纯滚动转向品质,也为转向机构几何尺寸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综合考虑转向机构存在的不确定性运动误差,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某型车整体式转向机构进行了设计研究。以转向梯形臂长度、转向梯形底角为设计变量,以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为噪声因素,建立了基于二阶响应面的转向机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为汽车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转向机构存在的不确定性运动误差,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某型车整体式转向机构进行了设计研究。以转向梯形臂长度、转向梯形底角为设计变量,以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为噪声因素,建立了基于二阶响应面的转向机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先进性和有效性,为汽车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汽车转向系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用计算机进行机构优化设计的思路,该方法具有快捷、准确、方便的特点,为梯形机构设计提供了一种捷径,最后利用VB编写程序,提供用户可操作的界面,便于用户比较和选择。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变轮距车辆的转向要求及常用转向方法;介绍了一种利用双对角线几何原理实现轮距可变特性的交叉变轮距车辆底盘技术;针对目前国内的机械式转向系统一般不能满足变轮距车辆的转向要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阿克曼梯形转向机构的可变特性转向单元实现交叉变轮距底盘机械式转向的技术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可以较好地实现交叉变轮距底盘的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而且降低了转向机构及其控制程序的复杂程度,提高了转向精度和可靠性,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LAB的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与某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为实例,在传统的转向系设计中引入Proe软件建立断开式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三维运动实体分析模型,并利用MATLAB中的最小二乘法进行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通过对比了优化前后的特性曲线,表明优化之后的转向梯形使车轮在转向时左右车轮转角更加符合理论转角关系,从而降低了轮胎磨损,提高的行车平顺性和安全性并更好的保证汽车转弯时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汽车转向系统中的转向梯形机构进行数学建模,使用数学上有约束的非线性最小值优化方法对该数学模型的内、外轮转角之间的隐函数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求解,得出了整体式转向梯形模型的内、外轮转角的曲线关系。最后,建立了整体式转向梯形优化求解的数学模型,并用优化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汽车转向机构直接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轮胎使用寿命。优良的转向机构,可以使汽车转弯行驶时,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以减少轮胎磨损和动力消耗[1]。探讨高等机构学在乘用车梯形转向机构优化设计问题的应用,在基于空间机构的原理上所建立的模型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汽车转向特性,以C型汽车为原型探讨了汽车前轮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转运小车转向的梯形机构的模型设计中,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度两个设计变量的最佳组合精度,对转运小车的转向性能和操纵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提出模拟退火算法的转运小车转向梯形机构模型优化设计方法。分析转运小车的理想转向过程和实际转向过程,创建转运小车转向梯形机构设计模型。构建该模型的目标函数,确保转运小车外前转向轮理论转角和实际转角的相对误差加权求和最小。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模型,并引入群智能方法改进原算法,得到转运小车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度两个设计变量的最佳组合。实验结果表明:转运小车的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度分别为79.1 deg、78 mm时,该方法所求为最优解,此时转运小车进行任意转向运动时的外前转向轮理论转角和实际转角的相对误差均低于0.15%。  相似文献   

11.
对轮式车辆转向梯形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用三种方案对转向梯形进行了优化,编制了参数化的优化程序,给出了各种方案的逼近误差曲线,将优化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成果表明:采用相对误差作为目标函数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优化方案,符合转向机构的设计要求,具有很高的逼近精度,对于进行车辆转向机构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空间结构分析推导出独立悬架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学方程,以转向梯形机构中各杆件空间尺寸、空间位置为设计变量,以获得理想的阿克曼转角为目标函数,以车辆对转向系统的要求为约束条件,利用免疫算法对其进行优化。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明显好与优化前。  相似文献   

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优化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转向特性,首先对转向柱式EPS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建模。结合一个考虑悬架影响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汽车转向性能的指标如转向灵敏度、稳定性和转向路感,并推导出其具体表达式。通过构造和分析转向路感优化模型,研究分析了EPS系统及整车参数对转向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绝对灵敏度的方法,从系统稳定性角度对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基于 MATLAB优化工具箱 [1] 的“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 ,用户可以交互式输入结构基本参数即可获得优化计算结果 ,并自动绘制出实际输出角和输出角期望值随输入角的变化曲线 ,以便用户分析、比较与选择  相似文献   

15.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希  吕红明  王琪 《机械》2007,34(3):35-37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在进行常规非线性优化设计时,不同的变量约束条件和初值会导致优化结果的差异.经分析目标函数的性态,结合汽车转向梯形设计的一般要求,重新给出合理的变量约束条件和初值,得到了理想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动力转向器阀芯刃口结构与特性曲线的几何关系,提出采用直线与圆弧组合成阀芯复合刃口,取代传统的单段圆弧结构,以改善传统产品高速行驶时不灵敏区过大、常用工作区手感差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刃口转阀特性曲线较传统结构更符合理想曲线,操控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周兵  范璐  吕绪宁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20):2813-2818
为提高低附着系数路面下的车辆操纵稳定性,基于拟合变传动比曲线,采用模糊推理方法,设计了自适应改进型变传动比曲线,把可变传动比功能拓展至稳定性控制层面。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改进型变传动比曲线的有效性。当在线估算的路面附着系数减小时,车辆系统的增益也相应减小,从而使车辆理想横摆角速度响应也减小,提高了车辆在低附着路面行驶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单轨车辆的走行部径向通过曲线时可以减小走行轮的磨耗和导向轮的载荷。以跨坐式单轨车辆辅助导向装置的几何关系和油气弹簧的力学特性为出发点,推导辅助导向装置产生力矩与转向架和车体之间摇头角度的解析关系。建立有辅助导向装置时车辆稳态曲线通过的力学模型,分析辅助导向装置能够使转向架在圆曲线上处于径向位置的条件,并利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跨坐式单轨车辆的稳态曲线通过验证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仿真计算发现,当合理油压弹簧预压力选择合适的数值时,辅助导向装置的输出力矩与二系悬挂的回转力矩相互抵消,走行部的摇头角接近零,能够使转向架在圆曲线上处于径向位置,并有效缓解走行轮与导向轮的磨耗。  相似文献   

19.
汽车转向传动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括了汽车转向传动技术的发展进程,从系统观点和机构学角度,对汽车两轮转向和四轮转向的基本要求、典型实现方案与特点以及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总结,指出了汽车转向传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